本网北京3月23日讯 (记者 秦金月)近年来,作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旋律影视创作守正创新,紧扣时代脉搏,佳作不断涌现。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主旋律影视剧创作的丰收之年,《觉醒年代》《山海情》《跨过鸭绿江》《大决战》《长津湖》《功勋》等多部兼具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主旋律影视作品脱颖而出。今年春节档的《长津湖之水门桥》也是国产战争电影的升级换代之作。热播的电视剧《人世间》也成为当代中国百姓的生活史诗,吸引诸多文艺评论家主动“打Call”,收获好评“人间浩荡情义无价”。这批作品面向青少年的新媒体传播卓有新意、富于成效,对于主旋律影视创作的稳步拓进与中国影视强国的建设,显然具有需要总结的美学意义和传播学价值。
3月22日下午,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主办,中国评协新媒体委员会承办的“主旋律影视作品面向青少年的新媒体传播”研讨会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新媒体委员会成立仪式在京举行。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徐粤春对中国评协新媒体委员会的成立和“主旋律影视作品面向青少年的新媒体传播”研讨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
与会嘉宾认为,研讨主题里有三组关键词,“主旋律影视作品”强调艺术本体,希望引导创作、多出精品;“面向青少年”强调艺术审美对象,希望提高审美、引领风尚;“新媒体传播”体现了新时代的新面貌,希望文艺评论进一步褒优贬劣、激浊扬清,也对刚刚成立的中国评协新媒体委员会发出殷切期待。近二十位影视传媒学者、评论家、创作者、中国评协新媒体委员会代表和新媒体大咖等各抒己见,展开研讨。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表示,《人世间》等主旋律影视作品在创作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紧跟时代步伐,符合年轻观众审美需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微博、哔哩哔哩、抖音等新媒体平台面向青少年积极传播,受到众多年轻观众的追捧。要建构科学的影视评估机制,推进影视评论工作前置,推动电影等文艺事业可持续发展,铸就新时代文艺发展繁荣的新高峰。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网络影视评论委员会理事长张卫认为,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容易将自己投射到偶像身上,观看影视作品时与偶像同呼吸共命运,认同偶像在影视作品中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所以在主旋律影视作品中使用偶像明星是助力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
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认为,新媒体传播主流影视作品是大有可为的领域。短视频、直播等都有重要的影响力,能够促进主旋律影视的传播形成新的路径和方法,找到新的平台。同时也要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社会正能量的传播。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赵卫防表示,“新主流大片”将主流价值观与类型美学对接,其中对主流价值观的深度和多元化书写促进青少年的思考,类型美学更易为青少年接受。“新主流大片”为今后的创作与传播提供新的启示。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影视研究中心主任张智华以《长津湖》《功勋》《觉醒年代》《山海情》等主旋律影视作品为例,认为这些影片在院线、电视、网络等广泛传播,形成良性互动,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产生积极影响。主旋律影视作品面向青少年的网络传播行之有效,应该大力推广。同时应注意传播方式方法多样化,注重互联网思维、网感、创意与青少年心理,不断提高水平与效果。
中国评协新媒体委员会委员、哔哩哔哩政策研究院院长谷雨认为,主旋律影视作品对青少年进行“四史”教育,培养和激发青少年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制度自信具有重要意义。以中短视频为代表的网络新媒体,已经成为广大青少年了解接受传播主旋律影视作品的主要媒介。网络新媒体改变了青少年群体单向接受教育的传统格局,形成了既接受传播又助力传播的良性互动。
中国评协新媒体委员会委员、光明网副总编辑张宁谈到多主体参与、多角度切入、多维度创新,认为主旋律影视作品面向青少年传播时既要善破也要善立,实现差异化突围;呼吁平台破除“流量为王”观念,做到技术向善、算法向善;建议多方携手加强行业监管,加大整治“饭圈文化”,推动网络文明建设,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电影理论研究处处长、中国电影家协会儿童电影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纯探讨传播内容、标准及方式,认为青少年群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意识、价值判断,但不成熟、不稳定。主旋律影视作品须针对青少年群体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作品筛选机制和体系。
哔哩哔哩知名UP主珂seeker表示,十年前,自掏腰包看“主旋律”还属另类,今天的观众已习惯把这类影视作品一再推向榜首。历史赋予难逢的机遇,创作者和观众应携手创造新的文艺生产模式。要做好舆论评论,坚持长期运营,做到“有口皆碑”;掌握数据情况,深化平台合作,做到“胸中有数”;用活历史资源,大力扩展周边,做到“上下求索”。
永舜电影公司宋坤儒导演以抗美援朝纪录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为例,表达了主旋律迭代对青少年及国家的积极作用,探讨了年轻化和传统表达之间的平衡。
正午阳光宣传总监徐闪闪以“浅谈《山海情》创作推广过程中与年轻观众的‘相互关照’”为题,总结《山海情》面向年轻观众群体进行新媒体传播的方法和思考。在多元化的媒介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对主旋律作品富有好奇心,对优质内容有强需求,今后要继续探索发掘,守正出新。
北京师范大学传媒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韵认为,新媒体时代信息多元复杂、真假难辨,对尚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的中小学生的成长带来严峻挑战。基于当前中小学媒介使用现状,需从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四个方面努力提升以学生为主体的青少年媒介素养。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青年学者霍艳总结了青少年对主旋律作品的七种新的接受方式,如对影片片段进行剪辑、绘制人物漫画、开发文创产品、梳理历史知识、自我命名为“觉醒女孩”等。这些主动创新接受、“参与性文化”对于主旋律文艺的“出圈”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也重塑了青少年的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中国评协新媒体委员会秘书长、“影视风向标”主编胡建礼担任研讨会学术主持。他认为,做好面向青少年的新媒体传播,应把握作品质量和品质,找准作品与青少年兴趣爱好、情感共鸣的融合点,掌握不同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方式和特点。
中国评协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大家研讨肯定了新媒体传播为主旋律影视创造很多新的渠道,也带来一些重要影响。他认为,真挚、真情、真意这六个字是前提,新媒体传播要反映真实现实,更要尊重艺术的真实呈现。他总结了新媒体六种不同的传播方式:一是“感”,如边看视频边将第一感受发到弹幕上找共鸣找共识;二是“评”,有感而评,涌现短评、中评、长评和视频评论;三是“引”,引用关键台词、场景等;四是“推”,推出话题,影响传播方向、传播方式;五是“续”,大量二次创作与“续写”“续集”;六是“用”,衍生出玩具与各种周边产品。新媒体传播虽有颇多作用和效果,但还存在引导性和开放性、求同和存异、极端性和包容性这三个问题,有待在未来发展当中共同努力解决。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