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创  
合肥阳光消化病医院:胃胀气应该怎么处理?试试这3个办法
2024-06-30 13:15:41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Admin  分享:

676ee327dd682b68715a16613d30f28.png总感觉肚子胀胀的,不是因为吃太饱,而是因为肚子里有气,想要排吧,放屁放不出,打嗝打不出,真难受!

胃胀气有很多症状,会导致身体的不适感,严重的话还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所以,我们应该及时进行治疗。

 

胃胀气的症状

 

胃胀气是指当胃、十二指肠存在炎症、反流、肿瘤时,就会使胃的排空延缓,食物不断对胃壁产生压力;同时,食物在胃内过度发酵后产生大量气体,使胃内压力进一步增高,因而就会出现上腹部的饱胀、压迫感,即胃胀气。

每天早起或者饭前、后,均有打嗝现象,并伴随气体喷出,对身体损伤极大,吃不下饭、肉、鸡蛋、凉物、米(大米、小米)粥均不能下咽,身体消瘦,精神抑郁,神经性的头疼和胸闷。

胃脘撑胀

胃胀气最常见的一个症状就是胃脘撑胀,上腹部会有一种饱胀的感觉,外观看上去是胀满的,同时还可能伴有胃脘疼痛、恶心、呕吐,甚至是不能进食等现象。

打嗝和嗳气

每天早晨起来或者是饭前、饭后都会有打嗝的现象出现,而且还会有气体喷出来。患者通常都是身形消瘦、精神不振,还会伴有神经性头疼和胸闷等情况;另外患者还会出现嗳气,便秘与腹泻也是交替出现,有些还会伴有发烧的症状。

上腹部不适

患者会感觉上腹部不适或者是疼痛,还会有烧心反酸的感觉,另外患者也不愿意吃饭或者是吃饭比较少,到夜里也不能够好好睡觉,失眠很严重,睡着了也会经常做恶梦。

引起胃胀气的原因

 

 

1消化不良

当人体出现胃胀、打嗝的症状时,正常可能是由胃肠道消化不良引起的,医学上称之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有恶心、呕吐、腹胀、烧灼等。对于这种功能性消化不良反应的患者,通常应多注意自己的个人生活和饮食习惯。他们应该戒烟,戒酒,戒夜不眠的习惯,不要暴饮暴食,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在平时闲暇休息的时候要多进行一些体育锻炼。这样的调理工作要长期进行下去的话,其自身的胃肠功能可以恢复正常工作,消化不良反应不再发生。

 

2饮食过快

可能有胃胀气嗝气。部分原因是我们平时的饮食习惯中,通常都有饮食过快的一些现象。当食物进入口腔时,没有完全咀嚼就到食道中了。没有完全咀嚼食物进入胃后,不能被胃肠完全的消化和分解。此时,很容易引起胃胀气嗝气的一些症状。对付这种因吃得太快而引起的胃胀和打嗝的最好方法是慢慢咀嚼食物,然后在食物充分的咀嚼后慢慢的吞进食道。

图片

3胃溃疡

当体内的胃肠道感染了有害细菌并引起炎症反应时,会直接导致胃溃疡症状的形成。当我们患有胃溃疡疾病的时候,胃肠不仅会有疼痛、食欲不振的现象,并且同时还会伴有胃胀、打嗝、恶心、呕吐等症状。

 

4胃炎

当身体出现胃炎时,最常见的症状是胀气和打嗝,而胃肠道器官则伴有疼痛和饱胀,如果日常饮食是太少的食物。还会引起恶心、呕吐、"反酸"、烧心等症状。当患有胃炎时,也要尽快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

 

5食物过于油腻

在日常饮食中,如果某些食物过于油腻,当这些过度油腻的食物进入肠胃系统时,会间接导致肠胃消化不良。此时,由于过于油腻的食物通常含有高脂肪、高蛋白的成分,这些成分进入人体的胃肠器官后会引起肠道菌群病变,影响体内有益细菌的存活。它也对体内的蛋白酶和酶施加很大的压力,造成胀气和打嗝的症状。对于由于食物过于油腻引起的这种腹胀和窒息,解决方案当然是减少一些过于油腻的食物的消费或不吃太多油腻的食物。
                                     经常胃胀气怎么办?
调整饮食结构
经常胃胀的朋友应该注意调整自己的饮食情况,平时多吃点容易消化的食物不要吃太油腻或者是太硬的食物。另外需要大家注意的是豆类、白萝卜等也可能会在食用后出现腹胀气建议不要吃过多,还要少食多餐。
适当运动
腹部胀气的朋友应该注意饮食后要适当运动,但是不要刚吃完饭就立刻运动,以免会引发盲肠炎。建议大家可以考虑饭后慢走,这样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并且还有助于正常的排便,但是千万不要进行剧烈运动。
及时治疗肠胃疾病
如果患者是由于肠胃疾病造成的长期胃胀气,应该注意选择到医院进行身体的检查,确定肠胃疾病的种类,然后对症用药。因为如果药物使用不当的话,也有可能会损伤胃黏膜,造成更严重的肠胃不适反应。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