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0日,河南省滑县道口古镇,民间艺人马电坤正在表演“吹糖人”。 滑县“马氏吹糖人”源自河南省滑县老店镇岳村集村,经过十几代人的传承与发展,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2011年被河南省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马电坤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马氏吹糖人”第十六代传承人,受家庭的影响从小喜爱吹糖人艺术,他在继承祖辈制作糖人技艺的基础上,不断研究创新,他不仅能够睁着眼睛吹出惟妙惟肖的糖人,蒙上双眼照样制作形神具备的作品。马电坤多次参加省级、国家级及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并多次获奖,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传播做出了贡献。
马电坤用小木棍挑起一小团糖块,放在手中揉捏和拉扯,做出一个窝头形状,然后从糖块中部拉长,头部捏出两只小小的耳朵。随后,他在糖块尾部吹气,力道平缓而有分寸,一只手不断地缠绕转圈,如同变戏法一般,糖条慢慢膨胀并逐渐透明,不到一分钟,一只栩栩如生的猛虎就完成了。 马电坤说,吹糖人需要在瞬间完成作品,手要灵、眼要准、心要平、气要均、火要温,每个环节都必须把握得恰到好处,才能制作出满意的作品。
“吹糖人”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历史久远,现在已经面临失传。据说宋代时,就有时称“戏剧糖果”。也有传说“吹糖人”祖师爷是刘伯温,传说朱元璋为了皇位能代代相传,就造“功臣阁”火烧功臣,刘伯温室侥幸逃脱,被一个挑糖人担子的老人救下,两人换了服装,从此刘伯温隐姓埋名天天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吹糖人”。
“吹糖人”所用的原料主要是艺人自己熬制的饴糖(也称转化糖),糖色为咖啡色,艺师们都有自己独到的配料和熬制方法,整个过程全凭经验来判断,所以积累的操作经验显得十分珍贵。 民间“吹糖人”的艺人,他们将饴糖加热到适温时,揪下一团,揉成圆球,用食指沾上少量淀粉压一个深坑,收紧外口,快速拉出,拉到一定的细度时,猛地折断糖棒,此时,糖棒犹如细管,立即用嘴吹气造型。手法要准确,造型要简洁生动,整个操作过程必须经过苦练,吹糖人的关键技术在吹和捏的功夫上。制糖人先将一小块饴糖放在手心压扁,然后握起拳头,用另一只手的手指从手心穿过,把糖块堆成管状,再把管的最上端咬掉后就可以吹了。制糖人鼓起腮帮子,不一会就吹成薄皮中空的扁圆球状,再用灵巧多变的手法,捏出造型各异的花鸟鱼虫、人物百态等,有的还涂上花花绿绿的颜色。
标签: 滑县 马氏吹糖人 非遗传播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