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评论  
俄罗斯民族艺术之光
2020-09-17 22:17:05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  分享:

  特列季亚科夫画廊内景。
  资料图片

  画廊外的特列季亚科夫雕像。

  画廊正在展出的“伊万·茨维特科夫和他的收藏”展览海报。
  屈 佩摄

  学生在画廊内参观学习,聆听讲解。
  资料图片

  如果说哪个博物馆完美呈现了俄罗斯民族艺术璀璨耀眼的黄金时代,特列季亚科夫画廊一定榜上有名。古代的绘画、19世纪的现实主义作品、20世纪初的先锋艺术……各种风格的俄罗斯艺术作品都可以在其中看到,每走几步就能见证俄罗斯绘画史上的一处风景。画廊共收藏绘画、雕塑、版画等作品超过10万件,至今还在不断丰富和更新。

  特列季亚科夫画廊主展馆坐落在莫斯科河畔,它与位于圣彼得堡的俄罗斯博物馆如同双子星般闪耀着民族艺术之光。每日清晨,尚未开馆之时,慕名而来的参观者就会排起几十米的长队。在砖红色的建筑前,画廊的创始人帕维尔·特列季亚科夫的雕像低头沉思。跨越时间的长河,这位收藏家依然沉浸在艺术世界里。

  凝聚艺术精华

  帕维尔·特列季亚科夫是一位商人,热爱收藏,酷爱绘画,1856年创建了特列季亚科夫画廊,并开始系统收集各类艺术作品。除了当代艺术品外,古代作品也在他的收藏之列。他曾经说过,“对于真正热爱绘画的我而言,没有什么比建立一个向公众开放的美术馆更好的了。”1892年,特列季亚科夫的愿望实现了,他将自己的收藏品捐献给莫斯科市,画廊开始对公众开放。

  特列季亚科夫画廊没有通常意义上的“镇馆之宝”,在诸多展品中,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的许多作品被公认为画廊最珍贵的收藏。在历史题材的作品中,列宾的名作《伊凡雷帝杀子》和苏里科夫的作品《近卫军临刑的早晨》备受关注;在肖像画中,克拉姆斯柯依创作的《无名女郎》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享誉世界;在以民族故事为题材的作品中,瓦斯涅佐夫的代表作《三勇士》也是美术史上的杰作。此外,《松林里的早晨》《白嘴鸦飞来了》等风景画也很出彩。

  1861年,俄国废除腐朽的农奴制,社会思潮发生变化,艺术领域也出现了新气象。年轻艺术家希望拥有更加广阔的艺术空间,但当时占据主流的皇家美术学院(现列宾美术学院)仍坚守古典主义风格。1863年,一群年轻画家联名写信,希望学校可以考虑他们的创作需求。遭到拒绝后,他们愤然离开美院。1870年,这些年轻人组成了巡回展览画派,开始自由创作、定期巡展。他们的创作着眼于平民肖像、世俗生活和自然风光,旨在真实地再现生活,让俄罗斯民众了解本国艺术。

  特列季亚科夫大力支持巡回展览画派的发展,非常欣赏这一画派的创作风格,每年都从展览会上购买优秀作品,收藏在私人博物馆中。通过购买作品、直接资助等方式,特列季亚科夫帮助了很多出身贫寒的画家安心创作。当时,如果哪位画家的画作能被特列季亚科夫画廊收藏,就是对作品和创作者的极大肯定。而对于画廊来说,能够收集到大量具有时代意义的画作,同样是一种荣幸。

  反映民众生活

  画家佩罗夫创作的《三套车》是巡回展览画派的代表作之一。每每走进特列季亚科夫画廊,在这幅作品前,总有人在细细端详,而作品背后的故事更是催人泪下。

  画作《三套车》完成于1866年,在当时,大多数俄罗斯民众的生活困苦艰难。这幅画虽名为“三套车”,但画面中却没有马,只有3个孩子拖着装满水的雪橇沿街行走。寒风凛冽、滴水成冰,孩子们佝偻着身体,穿着破烂的衣服,满脸疲态、憔悴不堪。一个成年男子从后面推着车,还有一只狗陪伴着他们。

  佩罗夫透过这幅画展示了当时俄罗斯童工的悲惨生活。在创作时,画家曾苦苦寻觅,却怎么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小男孩作为画面中心人物的模特。直到数年后,佩罗夫偶然看见一位妇人带着一个小男孩买东西。他走近细看,深感这个小男孩就是自己脑海中模特的样子,便恳求为孩子作画。一开始,妇人拒绝了画家的请求,她不懂艺术创作,不愿孩子被画到画中。佩罗夫耐心解释,还安顿这对母子在莫斯科过夜,给了妇人一笔费用,才终于获得许可。于是,这个名叫瓦夏的12岁男孩成为画作中的主要形象。

  4年后的一天,一位步履蹒跚的老妇人找到佩罗夫,画家认出她就是瓦夏的母亲。老妇人颤颤巍巍地拎出一捆用手帕裹着的鸡蛋送给画家,含着眼泪说,自己的瓦夏不幸得病去世。她变卖了家产、努力做工攒钱就是为了找到画家,希望能够买回儿子那幅画以解思子之苦。可是,这幅画当时已经挂在特列季亚科夫画廊的展厅之中,无法出售。于是佩罗夫带着她来到画廊,老妇人从许多作品中一眼看到了自己的瓦夏。她浑身颤抖、眼含热泪,长久地跪在画作面前,虔诚地为孩子祈祷。备受触动的佩罗夫随后允诺,为老妇人再画一幅瓦夏的肖像画。

  这只是特列季亚科夫画廊无数创作故事中的一个。当艺术创作触及普通人的真实生活,艺术作品便具有了感动人心的力量。

  延续艺术传统

  “我们相信艺术、教育和创造力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我们赞美俄罗斯艺术家的天赋才能,并感受到延续画廊传统、为子孙后代保存艺术品的重大责任。”特列季亚科夫画廊的官网这样描述画廊的艺术理念。

  与世界上一些著名博物馆一样,特列季亚科夫画廊也曾经历战火。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画廊曾组织数轮大型迁移行动,在最短时间内将作品从陈列位取出、密封并包装在盒子里,运往新西伯利亚等地。

  尽管条件艰苦,1941年底至1944年秋,特列季亚科夫画廊新西伯利亚分馆仍组织了约20场展览。画廊工作人员也在莫斯科、新西伯利亚、托木斯克等地的医院、学校举办讲座。在画廊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俄罗斯的艺术瑰宝得以完好保存。1945年5月17日,卫国战争结束后不久,画廊便重新开放。

  直到今天,特列季亚科夫画廊依然坚守使命,不仅研究、保存、展示、普及艺术创作,而且不断探索挖掘新的展览形式,赋予艺术作品新的吸引力,让艺术滋润生活。2016年,画廊与莫斯科地铁共同发起了一项以20世纪俄罗斯艺术为主题的联合培训教育项目。莫斯科地铁开通了艺术主题列车,每节车厢讲述20世纪不同年代的创作内容,共有78幅来自特列季亚科夫画廊的作品复制品参与展出。这种形式拉近了艺术作品与民众的距离,令艺术之美融入日常生活。

  从创建至今的100多年来,特列季亚科夫画廊始终坚持为俄罗斯民族艺术发声,向一代又一代的参观者讲述着俄罗斯艺术史上的杰出成就。


  《 人民日报 》( 2020年09月12日 07 版)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