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评论  
让父爱不再如山体滑坡!
2021-06-21 15:54:09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  分享:

  近些年来在社交媒体、自媒体、公众号上,“丧偶式育儿”、“隐形爸爸”、“云端老公”等名词甚嚣尘上,一些电视真人秀节目也在广泛讨论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尤其是最近一档关注职场妈妈的综艺节目《上班啦!妈妈》,从职场女性所面临的种种社会压力角度,更是引发了“家庭支撑体系”、“父爱如山体滑坡”等一系列热议。节目不仅引导观众去关注职场女性的生存空间以及女性所展现出的力量,同时也从家庭共育、家庭支撑体系等方面对于父亲缺位、男性该如何进步方面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深入探讨。

  “影子”父亲随处可见

  在最新播出的第八期节目中,伟门智威组织了一次团建亲子活动,眼尖的观察嘉宾们立即发现,全场参与的家庭中,只有一组家庭是父亲带孩子来参加的,其余全是母亲。对于这个现象,嘉宾们也发表了各种看法。

  主持人陈铭提到自己曾看到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街采,记者问一位父亲自己的孩子子现在上几年级了,父亲回答“六年级”。而在身旁的母亲则提醒父亲说“已经上初一了”。这段又好气又好笑的情节,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焦虑的妈妈、一位缺席的爸爸和一个缺乏关注的孩子。

  不得不承认,现代社会中,家庭教育分工中母亲唱主角,父亲“缺位”的现象已经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2015年,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发布的第二次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结果显示,针对“辅导孩子学习”“接送孩子上下学”“开家长会”等14项内容,“爸妈共同承担”的情形占到40.6%,“妈妈为主”的40.3%,“爸爸为主”的仅为11.6%。 2016年11月,中国青年报社一项调查显示,94.0%的受访者坦言,自己身边就有“影子爸爸”。

  针对这个现象,《上班啦!妈妈》还曾在第五期节目中公布过这样一组数据:职场妈妈日均投入9个小时,平均每天投入在家庭的时间是3.17个小时,花在家务上的时间是1.6个小时,而人们却无法找到中国男性在家务上的投入时间。

  这组令人震惊的数据将妈妈们回归职场所面对的压力表现得直观而真切。因此与“隐形父亲”、“云端父亲”对应而生的是“超人妈妈”、“钢铁女汉子”“为母则刚”。正是因为大部分爸爸们的不作为,妈妈们不得已扛起了“超人”的大旗。在家庭与职场两个战场上负重前行。

  在《上班啦!妈妈》中,新手妈妈丁沙沙在工作中,因为孩子生病而无法照顾孩子时,忍不住崩溃流泪。她非常矛盾,一方面除了心疼孩子,也在不断责怪自己把养育孩子的重任交给了自己的妈妈,她认为这是在“牺牲妈妈而成全自己”。此时观察嘉宾乃万提出“那她的老公呢?”。这个提问让让在场的两位男嘉宾尴尬地笑起来。

  此时,观察嘉宾戴科彬提出了职场“家庭支撑体系”。对于当下社会而言,大部分男性还是以牺牲妻子的时间和精力来获得晋升机会或职场生存空间的。而职场女性的家庭支撑体系,男性却常常“靠不住”。试问在一个家庭中,男性首先无法成为一个称职的丈夫,遑论一个合格的父亲呢?

            “父爱如山体滑坡”,家庭教育之殇

  “中国父亲”—— 不苟言笑,饱含深沉之爱,穿越轨道只为给你买俩橘子。朱自清《背影》中厚重深沉的父亲形象是我们这一代人在教科书中从小所接受到的教育。于是那个很少说话,凡事不多过问的父亲,被我们默认为是父爱如山,但事实的真相是 “啥也不管”。

  现代家庭中,往往是父亲在外打拼,母亲在家照看孩子。看起来分工明确,其实不然。 在综艺节目《上班啦!妈妈》中,嘉宾们都集体吐槽过自己的父亲对自己的漠不关心。热依扎说父亲总是搞错自己的年龄,张萌则吐槽自己的父亲不知道自己的英文名字是什么。而乃万则深情地说,虽然很少得到父亲的关爱,但是这并不影响她爱他,只因为他是爸爸。

  如果说父亲是山,母亲是海,那么山则应该给人依靠,海则以抚慰人心。一个家,应该由父母一起打造,父亲,不应该只是一个称谓,他在家庭教育中占有或不可缺的地位,且无可替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格尔迪说,父亲是一种奇特的存在, 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男人较女人来讲,更具冒险精神、探索精神、宽容精神、求知精神。然而,据调查,高达80%的爸爸,每天陪伴孩子不足一小时。与父亲接触少的孩子,身高、体重、动作等方面的发育速度明显落后,而且普遍存在焦虑、自卑、自闭、任性、多动、自控力差、有依赖性等问题,被专家称为「父爱缺乏综合症」。所以说,培养一个内心富足的孩子,爸爸的陪伴至关重要!

  父亲的缺位不仅仅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也让夫妻关系和母亲的成长路径出现偏差。

  当父亲长期缺位,孤立无援的妈妈不自觉地将注意力倾注在孩子身上,以爱为名将孩子紧紧地“捆”在自己身边,以此缓解内心的焦虑;母子的这种过度依赖让爸爸觉得家庭好像不那么需要自己,于是他将注意力转移到工作上,以此寻找自己的意义。这种情感上的拉扯使整个家庭以一种“貌合神离”的工作方式继续运转,而这种“维持”正是以牺牲孩子为代价的。

  父亲成为稀缺品,谁的错?

  父亲在家庭的缺位究竟为何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背后深层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首先是天然的生理差别。一个孩子出生后,孩子和母亲之间本来就存在一种天然的亲密连接。尤其是我们现在提倡母乳喂养,婴幼儿时期,孩子对妈妈的味道、声音、气味、皮肤的触觉包括形象是接触最多的。他们越熟悉这些就越能从中获得安全感。所以通常无论男孩女孩都会很依恋母亲,这是一个隶属生理范畴的很自然的成长经历。这个时候,如果家庭没有有意识地请父亲及时介入,那么孩子按照自己的惯性发展,母亲也按照自己的惯性养育孩子,父亲很可能就会错过与孩子建立亲密情感或者默契的机会。

  对此《上班啦!妈妈》中的嘉宾陈铭曾经在分享过这样一个观点:养育一个孩子一共要经历五个环节,孕育、生育、哺育、养育、教育。前三个环节中,父亲的确因为生理差别无法参与更多,但是不能因为前三个环节中缺位就理所应当在两个环节中彻底消失。无论作为一个称职的丈夫还是一个合格的父亲,都应该尽量在后两个环节中奋力追赶,补齐短版。这是因为做父母也有有效期限,孩子在小的时候,天然依赖父母,这是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时期。然而等孩子一到了青少年时期,父母的“有效期限”到了之后,此时父母再怎么努力,也比不过10年前来得有效了。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一旦错过了,便永远不会有第二次机会。

  导致父亲缺位的还有一个原因便是长久以来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惯性思维。长久以来,男性作为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主导着一个家庭的经济来源以及社会资源,而女人的主战场则是家庭。但是当今时代,随着女性力量越来越显现,妇女开始能顶“半边天”的时候,我们的惯性思维依旧停留在百年以前的认知里,所以父亲或者男性切不可躲在旧思维的窠臼里,不再谋求进步。对此在《上班啦!妈妈》中,观察嘉宾黄奕曾经提到过一个观点,在这个时代,男性在家庭分工方面需要进步!因此,许多网友和妈妈们集体认为,作为爸爸,应该多看一些这样的节目,有助于爸爸在认知上给予妈妈们更多理解和尊重,甚至有人觉得,这个节目是父亲们应看且必看的节目内容,因为这档节目中所提出的许多观点,鞭辟入里,在某种程度上,会填补父亲在家庭教育分工上面所欠下的账,落下的课!

  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做父亲?

  父亲在家庭中的角色并不仅取决于他的个人意愿,这是家庭结构和社会文化的产物。对于新一代父亲而言,他们往往需要打破自身成长环境造成的局限,在反思和学习中思考,如何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父亲。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把父亲的角色比作支柱、战友以及孩子最好的玩伴。因为父亲是我们生命中出现的第一个男性形象,一名合格父亲应起到的作用不仅是给孩子完整的家庭和物质的支持,更是给孩子安全感、自信心、恒心和责任心。

  在综艺节目《上班啦!妈妈》中,嘉宾伊能静提到一个观点,她认为这个世界上父母是没有执照的,但它并不意味着这是一种冲动,当你做了父母之后,就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是责无旁贷的。

  为了能让父亲关注孩子的成长,承担家庭事务,有一些学校和教育机构甚至还设置了“爸爸接送日”

  虽然我们无法获知“爸爸接送日”这样的形式,能否真正起到让父亲回归家庭承担教育义务的作用,但最起码这样的倡导和建议,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远有超越实际形式的积极意义。当然激发家庭教育的“父能量”,不应仅停留于倡导“爸爸接送日”,还应从切实扭转家教观念,鼓励爸爸们学习育子之道等方面综合施策。毕竟孩子的成长是一趟单行列车,一旦错过陪伴孩子成长的最佳时段,事后就很难弥补缺憾。不要让自己长期缺位,更不要给自己和孩子的人生中留下太多遗憾!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