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名家  
狼牙山五壮士有几个人幸存?是谁救了他们?
2021-08-31 15:10:53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Admin  分享:

 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家喻户晓,相信大家都对其中骁勇善战,坚贞不屈的五壮士印象深刻,也为他们的牺牲感到扼腕叹息。这个故事还被收编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上,因此,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这个故事。

 
但是,很少人知道五壮士跳崖的后续,原来五壮士跳崖后,竟有两人被救活,他们后来怎么样了呢?
 
狼牙山五壮士英勇跳崖
 
抗日战争爆发后,烽火狼烟燃遍整片山河,每一个中国人都责无旁贷地投入抗日大业。当时,在这里进行抗日武装斗争的是晋察冀军区,而这个军分区的司令员就叫做杨成武。
 
随着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日军加紧对根据地的扫荡。而每一次解放军的反扫荡作战,都充满了血与泪的拼杀,死伤惨重,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图|杨成武
 
作为司令员的杨成武,不禁思考,如果每次反扫荡,都能利用有利地形,可以大大增加胜利的把握,减少我军的伤亡。
 
他从水浒传里三打祝家庄的故事得到启发,看到狼牙山的地形,沟壑纵横,山水相连,在山体之间,曲径弯曲环绕,恍若迷宫一般难辨方向。主峰棋盘陀的山道更是复杂变换,就像祝家庄的盘陀路。
 
如果对狼牙山加以改造,就会成为一个易守难攻,能进能退的阵地,将其好好利用起来,就能给予日军更大的杀伤力。在杨成武思考如何改造狼牙山之时,正好结识了一位贵人,道士李圆忠。
 
1939年的春天,杨成武带领一个考察组来到狼牙山,寻求改造狼牙山之法。
 
图|狼牙山
 
李道士尽地主之谊,带着杨成武等人参观狼牙山的主峰棋盘陀,里面有传说中仙人下棋的石棋盘,还有山中的各处险要地点。在李道士的帮助下,杨成武很快就有了改造的思路,能将狼牙山崎岖的地形和阵地相结合。
 
于是,考察小组回去之后,军分区很快制定了改造狼牙山的计划,组织部队对这一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在大家齐心协力之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狼牙山已经改造完成,成为敌人的迷魂阵,我军的大阵地。
 
从此,在每次日军进行扫荡时,狼牙山就成了我军的撤离点和秘密武器,军队和老百姓只要往狼牙山一钻,就可安全无虞,只要敌军敢钻进来,就会被我军“吃”个干净。久而久之,不管是日军小队,还是大部队,都不敢轻易跨进这狼牙山。我军得以从容地发展根据地,百姓在村子里相安无事。
 
图|狼牙山
 
但是,长此以往,还是存在着巨大的隐患。如果日军集结重兵器对狼牙山进行大规模的扫荡,山中的军队和老百姓就会被日军包围,无处可逃。杨成武作为司令员,长期指挥与敌人作战,思想敏锐,已经意识到了危险。
 
但是,他还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时,日军针对狼牙山的大规模扫荡就已经来临。
 
1941年8月,新上任的日军司令员冈宁村次集合了5个师加上6个旅团的兵力,对晋察冀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扫荡。他们首先集中兵力对晋察冀军区的首脑机关进行分割包围,试图一举消灭我军的指挥机关。
 
为了保卫军区指挥部的安全,杨成武决定将狼牙山一带的一团主力调离狼牙山,增援军区指挥部。
 
图|杨成武
 
这样一来,在狼牙山的队伍就变得空虚了,山中只有四支游击队和部分民兵。狡猾的敌军果然没有放过这个机会,立刻发动了突袭。
 
9月24日,日军和伪军集合3500多人,在指挥官的命令下,派兵堵住狼牙山的所有出口,兵分九路,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攻进狼牙山。
 
杨成武虽然还没有想到应对的办法,但是也已经预料到了这种情况发生。他没有慌乱,沉着冷静地部署部队,给日军摆了一个“空城计”,把一团剩下的所有兵力都汇集到狼牙山下。
 
他预计,山上的游击队和民兵都是本地土生土长的人,对狼牙山的地形十分熟悉,采用边打边撤的战术,突出重围是没有问题的。
 
图|游击队和民兵
 
却没想到在这关键情况,一个噩耗突然传来。因为这次日军的反扫荡规模巨大,易县,徐水等周边四个县的干部和百姓都涌进狼牙山避难,一下子进去了四万多人。这样庞大的队伍,在敌军的炮火攻击下,无论如何都无法隐藏。
 
唯一的办法只有死战突围,突破敌人的包围圈。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紧急情况,杨成武立即给一团团长邱蔚打电话,让他负责组织狼牙山的突围行动。同时调动军区的情报网和侦查系统,对敌军的兵力布置进行了解。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图|杨成武
 
不久,各地纷纷汇来情报。得知敌军的兵力部署之后,他立刻给一团团长打电话,说道:“现在日军情况已经了解清楚了,我们来个围魏救赵,我调三团和二十团的兵力,从岭西突围,对管头,娄(lóu)山,松山和周庄一带的敌人进行猛攻,敌人误以为我们要同他们决一死战,就会把九莲山和碾子台的兵力引过来,中间就会空出来一个十几里的口子。你们就趁机突围。”
 
他还指示邱蔚撤退的时候在山上留一个连,让敌军误以为我们的主力还在山上,负责牵制敌军的任务。
 
9月24日,天黑之后,邱蔚把一团全部集合在狼牙山下进行军事部署,下令由七连上狼牙山进行最后的阻击,把团机枪连配属给他们。他说:“想要冲出包围圈,就看你们能不能牵制住日军的主力,你们要想尽一切的办法,把敌人拖住,在明天的十二点之前,不能让敌人越过棋盘陀。”
 
图|棋盘陀
 
当天晚上,七连沿着蜿蜒的山路向棋盘陀爬去,在爬的路上,埋下地雷炸药设下伏兵。这个时候,突入狼牙山的日军被山上的地形迷得晕头转向,像没头苍蝇一样乱窜。
 
杨成武抓住这个机会,指挥部队对敌人的后方展开进攻,后方的敌人被打得节节败退,纷纷向前线请求支援。
 
不久之后,杨成武从情报中得知,敌人已经中了他的计,拉开了十几里的口子。而此时邱蔚团长已经按照计划带着机关和老百姓离开了包围圈,他们靠着自己的智慧成功“戏耍”了敌人。
 
而七连在完成掩护群众撤退的任务之后,一排和三排按照命令陆续撤离,二排继续掩护大部队。六班和留下的两个机枪组,负责用机枪火力压制占领西山口,给部队撤离争取时间。
 
图|机枪组
 
马宝玉、葛振林、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等五个战士,将团部留下的手榴弹,隐蔽在棋盘陀上两个最隐蔽的地方。
 
而进狼牙山扫荡的日军在伪军的指引下,直到9月25日清晨,才摸清山上的路径,开始进攻棋盘陀。敌人一路上伴随着地雷和手榴弹的爆炸声倒下,留下的机枪组分成两路火力吸引敌人,让敌人觉得我军主力还在狼牙山。
 
马宝玉等5名战士也分成两组,阻击从山下上来的两路日军。但是机枪手的子弹有限,子弹打完之后,机枪手就撤退了。为了继续拖住日军,六班战士只能把日军一直往山上引。
 
日军在上山的路上吃了大亏,不敢随意行动,采取小股兵力结合炮轰,扫射的方式,轮番进攻。六班战士守着棋盘陀的隐蔽点,英勇作战,坚守阵地,绝不后退,打退了敌人四次猛烈进攻,杀伤50多名敌人。
 
战斗一直持续到中午,敌人也没能爬上棋盘陀。面临道路分叉口的时候,有两条路线可以选择,一条是主力部队和群众撤退的路,一条通往棋盘陀顶峰的路,是一条绝路。
 
为了掩护部队撤退,不暴露部队的转移路线,5名战士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向顶峰的路线移动。班长马宝玉带着战士们一直往顶峰攀岩,一边利用岩石和树木把敌人引向顶峰的路径,把敌人逼向绝境,也把自己逼入了绝境。
 
棋盘陀的顶峰三面都是悬崖,没有任何障碍物,也没有任何路线可以退。5名战士在马宝玉的带领下,浴血奋战了五个小时,和敌人死战不退。哪怕最后一颗子弹用光,最后一颗手榴弹被用光,眼看就要被俘虏,他们也没想过活着被敌人俘虏。
 
危急关头,5名战士宁死不屈,将自己身上的枪只丢下悬崖,然后自己纵身跳下了悬崖。“共产主义万岁!”回响在山谷中......
 
图|狼牙山五壮士
 
那这5个战士踊跃一跳,生死如何呢?
 
幸运存活
 
五名战士一起跳崖了,三名战士不幸牺牲,宋学义和葛振林被悬崖上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在树枝上的葛振林和宋学义都昏了过去。
 
一名年轻人在狼牙山的战斗中,跟随群众转移时,在棋盘陀上迷路了,和一起转移的同志失去联络。紧急之中,他隐藏在悬崖的夹缝之中,并亲眼目睹了五壮士跳崖的过程,他等鬼子走了之后,连忙走上前去。
 
发现葛振林和宋学义还有呼吸,先后把他们从树枝上救下,来到不远处的一个道观后,道士用自己祖传的秘方救治了他们。
 
他们在道观睡了一个晚上,第二天,葛振林他们醒来以后,立刻就想赶回自己的队伍。他们走在路上,发现那个年轻人跟在他们的身后,询问那个年轻人:“你跟着我们干什么?”年轻人说:“我想跟着你们。”葛振林拒绝了年轻人,并叫他赶紧回村子去。
 
图|从左至右:宋学义、葛振林、道士李圆忠、马夫吴凤奎
 
第二天,他们赶上了队伍,五人的事迹也报告了军部。时任军部政治部的主任朱良才被他们的事迹感动。决定下令所有晋冀察军区的战士,向狼牙山五战士学习他们英勇顽强的精神,对光荣负伤的宋学义和葛振林,赠予荣誉勋章。在狼牙山烈士牺牲点,建立烈士碑。
 
宋学义和葛振林伤好之后,被送往抗日军政大学二分校学习。1943年,宋学义由于身体原因,主动离开了校园,来到河北,回到部队担任了一名副连长,在随后的一次战斗中,他的腰再次被摔伤,进院治疗。
 
图|宋学义和葛振林
 
1944年,宋学义因为身上的伤病不适合继续呆在部队,转业到河北省易县北管头村,担任村农会主席。
 
在这里,第二年,他与村里的一个姑娘李桂荣结婚。1947年,他听说自己的家乡已经解放了,带着自己的妻子回到了家乡北孔村。
 
宋学义在家乡时,从来没有告诉过任何人,自己是狼牙山五壮士之一,选择悄悄隐退。直到1951年,在沁阳县残废军人名册中,才发现宋学义的名字。
 
1958年,记者来到北孔村采访宋学义,来到宋学义的家里时,宋学义刚从地里干活回来,身上到处都沾满了泥土。
 
记者不由得问道:“宋学义,你怎么不去当官呢?”
 
宋学义笑着说:“我是在农村土生土长的啊,农村就是我的家,在家种地也是为社会建设作贡献。”
 
图|农民种地
 
那时的北孔村有个外号叫“百苦村”,地处河南省大堤堤窝里,一到夏季和秋季汛期,河水就会通过地下渗到大堤外面,村里的田地到处都是水。等到洪水退了的时候,地里还是有很多的小水坑,连井水都是苦的。
 
当时担任村农会主任的宋学义,想出挖河道的方法,排掉洪水。在暴雨天的时候,观察河水的水流走向,做记号。开工的时候,宋学义第一个带头跳进结冰的水里,挖沟渠。
 
在中间休息的时候,人们看到躲到小庙忍着疼痛的宋学义,他的腰上还佩戴着特制的腰卡。原来就是那次在狼牙山跳崖,摔伤了腰,到如今不得不带着特制的腰卡减轻自己的痛苦。
 
直到1959年,宋学义带领着村民们挖出了四条河流,三条是排涝(lào)河,一条是灌溉河,一举解决了水涝的问题。
 
图|宋学义
 
宋学义热衷于为人民服务,1960年,成功担任了村里的党支部书记,一直致力于自己家乡农村的建设。
 
另一位幸存者葛振林,在抗大分校学习直至毕业,后被分配到张家口担任参谋。1951年,他又被调到湖南军区十六团,担任副营长。
 
不久,葛振林接到一个任务,参加完成荆江水利工程。起初战士们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让他们来参加这个任务?葛振林就一对一找到战士,做战士的思想动员工作,另一方面,他身先士卒,带着战士们一起挖土抬土。
 
经过几个月的连续奋战,顺利完成这一水利工程的任务。1952年,第七期的《人民画报》上,刊登了葛振林参加工程建设的身影。
 
图|电影《狼牙山五壮士》
 
1959年,北京八一电影制片厂要筹拍电影《狼牙山五壮士》,将葛振林和宋学义接到电影厂,让他们协助电影的拍摄。两位老战友难得一见,喜不胜喜,他们给导演和演员们讲述当年狼牙山战斗的经过。
 
提起这段往事,讲到慷慨悲昂之处,两人不禁潸然泪下。
 
1982年,葛振林因身体伤病,向组织申请退休。组织考虑到葛振林的身体状况,同意了他的申请。
 
离休后的葛振林,经常去世界各地的学校,给孩子们讲战斗故事,讲革命传统,谈一谈人生理想,有时也给贫困学生送去一些学习用品。
 
图|战士葛振林
 
在葛振林离休后的二十多年里,他到过200多所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作报告四百多场。被授予“优秀校外辅导员”的光荣称号。
 
葛振林对外以革命传统教育他人,在家里更是以身作则教育自己的家人。有一次,葛振林的孙子突然发起高烧,老伴叫葛振林赶紧让单位派一辆车过来。
 
葛振林也很担心自己的孙子,为孙子的病担忧,他刚想拿起电话给单位打电话,又放下了。
 
他对老伴说:“车是组织的,组织的便宜我们不能占,你还是叫他们坐公共汽车去吧。”老伴有点气恼地说:“平时你不用车就算了,可今天孙子生病了,用一下车还不行吗?你不打,我来打。”
 
图|葛振林
 
可是葛振林按住电话,不让老伴打电话,老伴迫于无奈,只能叫儿媳顶着烈日背着自己的孙子,坐公交车去看病。
 
按照规定,葛振林退休时副军长的待遇,每个月可以免费用车一百多公里。但是他考虑单位用车紧张,不占单位便宜,即使是在生病的时候,也是让保姆推着他去卫生所看病。
 
随后又怕保姆一直推着他,在上坡的时候担心她累坏,就自己用双手拼命地转动轮椅。保姆看到这样的葛振林,感慨万千,说道:“看到葛老这样,我真想哭。”
 
葛振林一家一共有4个儿子,除了一个儿子在当兵,其他都在工厂当普通工人,葛振林从来没有为了自己的私事,向组织提任何要求。
 
图|葛振林老人
 
他对在老家务农的侄子说:“你们不要怨恨我,我是个老前辈了,从来没有用过自己的权力为自己家人办过一件私事,要不然我们家50多口人,怎么也会有几个人在外面工作,不会都在家里务农。”
 
葛振林老人的一生非常质朴,是一名纯粹的革命主义战士!
 
找寻救命恩人
 
在葛振林的一生中,有一件特别的事情,他一直记挂着,就是当初跳崖后,救起他的年轻人,也就是他的救命恩人,一直没有找到。
 
葛振林一直没有放弃过对他的寻找,他一直在想方设法地打听这名年轻人的下落,但是依旧无果,这成了一个谜团。
 
直到1986年9月,在狼牙山举行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的建成典礼。作为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葛振林,也被邀请参加,那天他身上戴着大红花,接受记者的访问。
 
图|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
 
记者蜂拥而至向他问道:“请问一下老葛,当时你奋勇跳下悬崖之后,是谁救了你呢?”葛振林回答道:“我不记得了,只记得他的样子,是一个普通老百姓。”
 
“那你现在能找到他吗?”
 
“我到现在都没有找到他。”提起自己的恩人,葛振林心中万分愧疚,人家救了自己的性命,当时怎么就没有询问他的姓名呢?他经常念叨着:“当年要不是他救了自己的性命,我当时深夜昏迷在树枝上,肯定被狼叼走了啊。救命之恩,永生难忘啊!”
 
“那天,我们五人跳崖后,我被一课大树挂在树枝上,我和宋学义都是一身污血,被一个老百姓救起,送到棋盘陀的古庙那里,是那名老道士用古方救了我们。”
 
提起那段过往,那些画面还历历在目:休养了几天,我们就去寻找部队去了。当时那个年轻人也想跟着我们,我说不行,你赶紧回家吧。他却不依不饶地跟着我们走了一段路,直到我们生气了,他们才回去。第二天,我们就找到了队伍,就这样分开了,再也没有见过.....一直找不到他。
 
没想到,他的救命恩人余药夫就在现场,他指着那条小路说:“你还记得吗?就是这条小路,我沿着这条小路把你送下了山.....”
 
两人惊喜万分,很快就攀谈了起来,葛振林喜不胜收,没想到在今天,终于找到了自己当年的恩人。两人谈起那段过往,不禁热泪盈眶,紧紧拥抱在一起。
 
在之后的日子里,他们有时间就会跨省探望对方,即便不能见面,也会写信交流。
 
余药夫身为宋学义和葛振林的救命恩人,也从来没有忘记那个夜晚,从那时开始,他就和五壮士结下不解之缘,他觉得可以认识这两位战士,是自己的荣幸。
 
作为一个知情人和经历者,他觉得应该为弘扬五壮士的精神,贡献一份力量。在他的一生中,他先后担任过副书记,书记,报社的记者,编辑,无论自己在什么岗位,从来没有忘记这一职责。
 
他多次收集关于狼牙山五壮士的资料,进行研究。并且多次带着自己孩子去狼牙山,吊唁(yàn)纪念碑,感受那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
 
被邀请到部队或者学校,给他们讲述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故事,撰写大量的纪念文章,出版《狼牙山五壮士赞歌》等文集。
 
1996年3月,一篇描述狼牙山五壮士的文章横空出世,说狼牙山山上5人跳崖,1人投敌被杀。这篇文章一出现,被各地报刊登报,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不良影响。
 
图|余药夫(左)葛振林(右)合影
 
为了澄清事实,葛振林书写一份声明,阐述真实的历史。余药夫知道后,在报纸刊登一篇文章,证明狼牙山五壮士的事实,为他们澄清真相。
 
直至今日,狼牙山五壮士的革命精神还在不断激励着我们,他们身上有着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的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是中华民族勇往直前的前进动力!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