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滚动  
为什么《清史》迟迟没有刊发 《清史》迟迟不能定稿的原因是什么
2021-01-22 14:25:14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Admin  分享:

 修编前朝的历史是一个大事,因为很多大是大非的问题要明确,这些事情不能明确,那么前朝历史就完不成修编。

 
清朝修编《明史》,起始于1645年,最终定稿刊印却在乾隆时期的1739年,历时94年。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位皇帝,修编历史也不容易,期间有很多修编历史的文人被杀。(赵尔巽照,《清史稿》的总编辑,去世同年(1927年)刊印了《清史稿》)
 
中华民国时期修编的《清史稿》。
 
其实清王朝灭亡之后的北洋政府已经开始修编清朝的历史。1914年袁世凯批准修编清朝的历史,赵尔巽担任总编辑。修编工作到1927年初步完成,历时15年,成书536卷,800多万字。赵尔巽看编著工作告一段落,未经修订匆忙刊印发行,定名为《清史稿》。
 
其主要原因是赵尔巽是清朝的高官,他于1874年中进士,历任山西布政使、湖南巡抚、民部尚书、天京将军、江西总督、四川总督、东三省总督等。他于1927年9月3日去世,这是赶在自己去世前出版《清史稿》,功利心比较重。
 
《清史稿》的起止时间为1616-1912年,从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称汗王开始,这事有待商榷。
 
为何定名为《清史稿》呐?是因为赵尔巽等人认为,政治观点、体裁体例、史实内容等很多方面有待商榷,未成定论,固以《清史稿》命名,期待后来人再次编著完善,成为《清史》。
 
后中华民国战乱频仍,修编《清史》这事也就撂下了。(戴逸照,历史学家,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负责《清史》编纂工作)
 
新中国修编《清史》为何迟迟没有出版发行?
 
1959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命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制定清史修编的方案;1963年,毛泽东主席邀请范文澜等讨论修编清史;1965年计划开始修编清史,以郭影秋、尹达、关山复、刘大年、佟冬、刘导生、戴逸等七人成立编纂委员会,因文化大革命开始就搁浅了。
 
有鉴于《清史稿》的不足,国务院于2002年8月正式批准修编《清史》,2004年全面展开,国家拨款修编经费6亿多元。《清史》修编92卷,每卷35万字,合计3000多万字,大部分已经定稿。从批准开始到到绝大部分定稿已经历时18年了。
 
这次编纂清史,很多先进的技术应用到《清史》修编之中,联合了香港、澳门、台湾等多地的历史研究人员。
 
很多清朝的档案和历史原材料存在台湾和世界各地博物馆以及私人手中。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存有清代档案3500多万件,台北故宫博物院存有40多万件。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清代档案是国民党逃亡台湾时精选的清代档案,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都是最高和最好的;国外很多博物院和私人也持有不少清代的档案。
 
《清史》国家编纂委员会的主任是戴逸,副主任是马大正、朱诚如、成崇德。
 
由于修编清史对的原始资料遍及世界各地,尤其以台湾有最为重要的历史资料,一些研究者持有的政治观点也不相同,清史始终处于补充完善过程之中。原计划于2015年出版问世,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付诸刊印发行。
 
况且国民党败退到台湾岛之后,所谓的“中华民国”政府积极修编清史,在《清史稿》的基础之上于1960年代正式修编完成了《清史》,全书550卷,主编是张其昀、萧一山、彭国栋等。“中华民国”修编的《清史》比较匆忙,错误也比较多,学术界影响也较低,主要在台湾等地刊印。
 
新中国《清史》编纂基本完成之后,在学术界对清朝后期的历史存在的争议比较多,没有定论,对有些历史人物的评价也难以下结论,大是大非问题没有解决之前,国家一般不会付诸刊印。
 
不过从目前来看,新中国修编的《清史》离正式出版已经不远了,耐心等待。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