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听课有感
缙云县第二实验小学 蔡美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很简单,但实际课堂当中经常忽略了这个初心。丁元春老师执教的《圆的周长》这堂课完美展现了“授人以渔”,有时掌握方法比获取知识更重要。这节课在听的过程当中就有较大感触,听完丁元春老师的教学设计解读更是受益匪浅,接下来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收获。
在猜想中学会猜想,让学生经历真实有意义的猜想过程。课堂实录:车轮的大小不一样,周长也不一样,那车轮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呢?那么它们之间到底有一种怎样的关系呢?同学们可以大胆地猜一猜。如果周长与直径有倍数关系,那么什么是不变的?研究两个量之间的关系,除了商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思考?哪一个可能性更大,更合理呢?我们排除了和不变积不变,从更合理的商不变开始,如果商不变,那么商是多少呢?丁元春老师从符合基本学习逻辑出发,让学生经历先大胆猜想,再优化猜想,最后从最合理的猜想开始研究。这个环节给我最大感受是猜想不止于......我以为得到这堂课的相关知识点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倍数关系时,老师会直接进行验证环节,丁元春老师不止步于此,而是继续猜想还有可能有哪些关系,并进行合理推断与筛选。让学生在猜想中学会猜想,这样一个过程也是学生素养扎根的一个过程。
真实探究,实验验证。课堂实录:对于这个问题光有猜想还不行,还要有验证,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量什么?算什么?材料包(两个大小不同圆片、细绳、尺子、长方形细纸条),结果反馈黑板实验记录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不同的圆与直径的商,你有什么发现呢?这些数不一样,是不是我们刚才的猜想是错误的。合理的误差是一种正常现象,通过刚才的发现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到底多多少呢?为了减少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不妨借助现在的信息工具帮助我们验证一下。电脑几何画板演示验证,我们在验证一个猜想正确的同时,也验证了另一个猜想的不合理。这个环节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学生始终占据主体地位,实验过程科学真实有效。老师提供了一个开放良好互动的课堂氛围,创造出数学实验的机会,帮助他们把数学实验做真做实,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彰显数学的科学与严谨。
数学文化的渗透。丁元春老师精选文化素材,从《周髀算经》到《九章算术》,从周三径一到周三径一有余,从刘徽到祖冲之,中华文明五千年,在世界发展人类文明很多领域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作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凸显民族自豪感和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今后将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授人以渔”,在教育的道路上,不忘初心,以生为本。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