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轻的时候,有一位教练(某级别的全国冠军)告诉我,如果第一次犯错被人提醒后,知过后能够立刻改正,是聪明人;如果是第二次被人提醒后才改正,就是笨;如果是第三次呢?就是蠢。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把圣贤讲的道理,觉得有道理,是真理的话,学一句,就要落实到生活中,做好这一句,这就是“克念作圣”的道理。也是一个人走上坡路的秘诀。刘备(字玄德)前辈,卖草鞋的成为一代帝王,就凭这句话而且能落实到行动上,我就很钦佩他。当然前辈文武全材,家底也不薄呀。
武术也是一样,君者用六律,霸者则四时,王者法阴阳。仔细揣摩学习落实到身上,就是用心下工夫得功夫。君者,形拳招熟,六合规矩,看谁八法合一,劲整劲足。小乘之巅中成之始,有功夫了呀,劲变化比力的变化要巧妙,就是霸道。练传统武术为什么“武练法”容易推广呢,就是因为“霸道”,她能使人变易气质,武人文相。
读书、学文也是一样,不懂就学,就问,小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什么都不懂,但是天真无邪,所以要上学读书呀学文化、明道理,明白事理才能叫大人,君子就守规矩、不失准绳了。也可以读读《霸经》和《王道》长点见识。我二十来岁时,父亲的有位朋友(研究算卦)还说我那时还是浑的。现在G方媒体也在教怎么做人,比如讲你的善良要有点锋芒就是告诉大家偶尔也要来点霸气侧漏呀,不然有些人会拿你不吃劲呀,要是不懂里面的这些道道,不会化解,自己就会觉得憋屈,但是只要想明白道理,就会逐渐的、变的豁达了。武术就像友叔讲的一样,都是会的打不会的。现代讲降维打击,多维攻击,我都不认为两个之间有什么区别,换种说法而已,换汤不换药,道理是一样的。
小成之巅中乘之始,“逆从”层次就是霸道。形拳招熟小乘之巅的习练者说话柔和,待人接物落落大方,合情合理。但是气场难抵掌握同等技术的“逆从”之境的习练者。因为这个境界更能切中要害,打动人的心。守中用中,这个层次更能拿根制中。细细品味此境的言行举止,很有韵味,值得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
不过友叔告诉我传统武术是给弱者练的。就要懂劲,懂道理,了解天地间的规矩。不止这些,技巧、技战术也要会,所以马先师还强调“不学招法手,与死方无异,把八手弄清楚了什么都是你的。”否则的话,有道无术,拿不出手,不能接世,辜负岁月,枉负青春,枯守穷庐,不亦悲乎,除了慨叹何及,又能有什么用呢?明武,其实只要要懂得黄帝持干戈而舞的道理,就再不怕被人欺负------现在不是流行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但求也得会求啊,还是得理入门。
这和同心同德有什么关系呢?还是关系很大的,师父选徒弟,徒弟也在找师父。徒弟找到了师父,贵在同声相应也,贵在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行同为,才有功果,所谓“师徒日月功,步步见真功”。
首先要互相信任。
但这就是父母也不一定完全相信自己的孩子呀。你看孔子的弟子“曾子杀人”的典故。
如下:
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我二十岁的时候出来工作,二字头的有一年在过年时候换了两张一百元的港币,港币花花绿绿的,看着新鲜,图个喜庆,就同好友一起去邮局用信封寄回老家给侄女和外甥做押岁钱。结果回去父亲说只有肆拾元,我太惊奇了,也惊讶到了------后来一查,信封不能夹币寄钱,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了---,这就是现实的结果有时能说明一切的道理,即使过程可能充满冷漠,或许残酷。
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一位老师或者教练遇到下面的学生应该怎么教呢?
1、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一位作者说一位站桩的习练者,练到上下腹鼓荡不能自持后,基本都不练了,叹到、到此非常可惜。杨师哥就说还是没有人教。盲修瞎练不行,得有过来人教,得法后,坚持下去,很可能就能出功夫。
2、在马先师仙逝后的第七个年头,终于又动了心思,想把脑海中的疑问去印证一下心中所得。 我认为次第进阶和直接提上来的教法都是可行的,就是文、武、横练都是一线可以串起来的。现在知道了古人其实早已讲明了原因------经过和友子叔学过一段时间,感觉颠覆人的认知。友叔说了有句话:“我教了你之后,没有人再教得了你了。”杨师哥听说过程后:说等于说倾囊相授了------在归去的途中,我忽然想起了《功贵得传而自珍》中所云“拳门一道,余之见闻,入门修艺者众,而能入道者百不出一。其因有三:一者,凭一时之热情,拜师为徒学艺,热情一过,不辞而去,置师于不闻不问,已失信矣,故此种人,终生将一事无成;二者,诚心拜师,倾心学艺,然而心胸狭小,稍有所得,便悠然而去,置师于不顾,此种人,伤人而不知,祸以延身而不觉;三者,初学以诚心求教,略得真知一二,流于世俗,自觉超人有长,反观师,亦觉师为平常,言出不逊,行径傲慢,孰不知,师乃过来之人,执道而行,弃欲而修,守悟淡自返璞归真,被褐怀玉,不自欺亦不会欺人,身藏诸艺,心存本真,相不外露,岂是势利小人所可揣测之。正所谓“以蠡测海,以管窥豹”,如有此徒,亦非良器,师必不呈其真。”
在初遇马先师时,那时恰有朋友支持,和现在很多的朋友一样若是真功夫能练成就是十万也在所不惜。七年后无论经济还是出行自己都做不了主了。 在那时已成家,一人不再做主得商量着来,觉得自己以前学过的老师、师父即使不再学了、也要去看一下,告知原因,不能做那失信之人。我也对丁师弟是这么说的,这次见见老师们是了缘、结缘、续缘,以前对心意拳下过功夫,也补了拜师了。马先师问我以前练过什么东西,梳理时对我说心意拳的"鸡腿"是真的,在马先师这门被称作“一字顺肩桩”功法。
在河南马老师那,听丁师兄说,他有时候一坐,特别是半躺放松时候,肚子就有东西滚来滚去的,这也是一种现象。(那时惠师姐、丁师弟都在场)马老师以前对我说过,内劲为阳,可以在脉内也可以出于脉外。孙老师内气外放现象,讲重心出体,介绍以内炼外---
3、我第三家武馆结识一位好朋友,这位陈姓好朋友说他练出了别人一辈子没有练出的东西,但是后来身体变差,直到拜了一位科班出身的有名的武术家为师,才好。其师让他练出来先不要用。我为朋友感到高兴,因为入门了,比我强呀。
录以上三种现象,碰到如此感觉的学生,作为老师会怎么样去教呢?首先就是老师要是“过来人”,人格魅力的相互吸引,然后是信任,只有相互信任后才能同心同德,才能劲往一块使,取得相应的功果。当然古人都叹到“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学武和上学一样都是一步一个脚印的,都是实打实的工夫,就是我说 的都是实修实证的,是要身心起变化的。就像明师面前都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内劲在体内和体外的状态都不一样,你不知道不就说明了认知吗,就算是佛教中的舍身饲虎,跳海等内景典故,只要问问前后衔接的过程你不就说明了一切,所以老师很重要。遇见属于自己的机缘很重要。------
这都是属于“术”方面的内容,父母都希望子女成材、成器,才有得用嘛,百年之后才放得下心哪。传统文化中“人”也是载道之器呀。道以器用,器以载道,以道驭术,法要合道,其中寓术,方向正确,事上磨砺,心上磨炼,待得时势而至,自然能够成器。成器得技,技通成艺,艺者应时、乘势而为,方能有所功果。
懂得道理,身上有了初步感觉,要谈功夫,那《大学》里说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有了就是功夫,首先要了解心中之“神”,再得“德”,就推开了功夫的大门。万古《中庸》传心法,子思前辈讲得很清楚,什么是心法?开篇就是,术在其中,即十六字心传。知道了这些要怎么做呢?方法就是“君子慎独”,你能够人前人后一个样,表里如一就是心法。炼习我总结“梦里梦外要能一个样”,处处要能够合规矩,没有明师的提点想完全做到还真的不容易。
有感觉的人如果暂时没有老师教的话,可以看看《黄帝内经》,武医同源,皆源于易,传武的兴起你看中医的地位就知道了,中医领导西医时,传武必将大兴。我以前走过弯路,自己摸索了点经验,后来经过马先师友子叔及经典中、生活中、看别的老师的经历、相互印证,觉得方向还是对的。也只能仅供参考。
言归正传,如果一个学生上面的感觉他都有呢------老师会不会相信呢?
在初次拜访马先师,我路都记不住,马先师问路都记不住,你怎么学呢?-----这叫坦荡;马先师确认了感觉,从他的父亲马师爷谈起,说自己姊妹四个,老二夭折-----这叫坦诚;马先师认有一小兄弟,比我大四岁,我问起原因,马先师曰:他算得上是半个老乡,人品特别好,为人仗义-----我就明白了,原来师父看中了张老师的人品了,后来张老师个性很适合八叔所学,师父亲自带他去八叔处-----这叫成全。张老师心地良善,胸怀豁达,为人敞亮;虽山高水远,萍水相逢,却受张老师颇多照拂,非常感恩,心中思量,竟数少见。师父告诉我他的东西全部都写出来了-----大化无私,这叫至诚。求人须求英雄汉哪,求人首选就是像马先师说的“缘分对所有人敞开的老师”,即首选是“无常心的圣人”。拿人东西,就要守人规矩呀------
吸引每个人的老师都不一样,就算唐宋八大家每位都是后学的楷模,我都喜欢,但是最吸引我的还是韩愈前辈。武圣有三位,最吸引我的还是第一代武圣姜尚,姜太公前辈。诸如此类,《坛经》我看的心生欢喜,但是最吸引我的还是《南华真经》,武术也最喜如《浑元剑经》等类典籍。正像有些老师说到:读书是人生当中,相对来讲最公平的事。我就是从马先师处归来后,从“三、百、千”开始,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读了一些经典。
一切都在中华传统道家文化的经典中。知神、得气、见性,有虚无一气的感受,有了这些初步体验,了解了一些过程,就能慢慢看懂了,都是实实在在的,来不得半点虚假。即使很多看不懂,我也不在意,因为总会有人懂,就像开始读《论语》时,便陆续都买了几个版本的,最后分为启蒙诵读筑基的、拓展知识点的,和相互印证传道的。一个人只要坚持走上坡路,时常自省,只要时间到了,该来的都会来的------
权责声明:有部分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上,文章皆古今圣贤仙真之作,皆有署名;非商业用途,若有图片等侵权,敬请告知,即当删去。所有皆我所引用之古圣至真、今贤者之语和图片作者之功劳,吾只编辑罗列而已。“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仙道。
友情公众号,相逢是缘:
1、“传武语嫣室”;
往期文章链接:
哪吒出世
《功贵得传而自珍》(马国兴)
“傲气关”“盘古开天地”内功精义解
人间训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