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滚动  
大学纷纷抢滩苏南:谁是江苏最大的高教“黑马”?
2021-12-27 09:23:04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  分享:

  现代快报讯近日,一则题为“大手笔!南大引进武大信息管理学院五人,成建制挖人?”的网帖在学术圈广泛流传,来自武汉大学的五位高层次人才加盟南京大学苏州校区。

  △南大苏州校区一期南入口效果图

  在网友讨论高校人才竞争激烈之余,亦有人惊叹“南京大学在苏州也有校区?”据现代快报记者统计,近年来,省内外众多高校竞相“南下布局”,在苏南城市异地建立分校。高校为何抢滩苏南?江苏哪座城市是这一轮高校建设的最大黑马?

  现象:高校数量全国第一,省外高校仍热衷“扎根”江苏

  △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学院

  2021年9月23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学院校园启用,迎来首批2021级硕士和博士新生入驻,地点就在南京麒麟高新区。

  即使是拥有67所高校“独占鳌头”的江苏省会城市南京,依然在吸纳更多高校资源,求贤若渴。

  △南京大学与苏州市人民政府在宁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暨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建设协议

  在苏州的高教版图上,除了本土的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外,省内外高校不断在苏州“落子”。如2019年初,南京大学与苏州市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暨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建设协议。据悉,南大苏州校区总投资100亿元,位于苏州高新区,占地面积约2000亩。2022年,南大苏州校区将开始招收首批本科生和研究生。

  如今,在苏州的高校名单也越来越长: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昆山杜克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国际校区……

  △南航天目湖校区航拍图

  除了南京、苏州,近年来,苏南城市还新增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目湖校区、河海大学常州校区、东南大学无锡分校、南理工江阴校区、江南大学宜兴校区、无锡学院等。在苏北城市,2017年创办了南京林业大学淮安校区,2020年,连云港市东海县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共建南京农业大学东海校区框架协议,以及2023年预计投入使用的南京理工大学盱眙校区等。

  放眼全国,据教育部公布的《2020年全国高等院校名单》,江苏是目前高等院校最多的省份,共有167所普通高等院校,其中78所是本科层次的院校。为何这些省内外高校纷纷扎根江苏城市?

  政策:严控高校异地办学,也坚持“统筹布局、适当倾斜”

  高校异地办学并不新鲜。据统计,近20年间140余所高校存在异地办学,其中近40所是部属高校。但在2021年7月底,教育部先后引发《关于“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开展“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均明确提及“从严控制高校异地办学”。

  △南理工盱眙校区效果图

  但另一方面,文件没有简单地一刀切,高校设置工作也要坚持“统筹布局、适当倾斜”原则。比如文件提出,“需要设立省内异地校区的,由省政府统筹”,且专门提及“引导高等教育资源在省域内向人口集聚且有较好办学支撑基础的地级市延伸。”不少专家解读,这为苏南城市这样优质科教资源稀缺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保留了“建大学”的灵活性。

  此外,教育部文件还提出,对于涉及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校,在深入论证后,可予以特殊考虑。

  △南大苏州校区科创大厦入口效果图

  2021年12月18日,长江教育创新带科教产教融合发展大会在南京举行,36所高校校长齐聚建言献策。会上,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吕建在报告中提到南大苏州校区的规划:“建设南大苏州校区是助力苏州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打造‘创业者的乐园、创新者的天堂’,在江苏与全国新一轮高质量发展‘做出表率、提供示范、走在前列’,破解‘高位成长的烦恼’,直面‘走进无人区的挑战’。

  解读:经济实力+区位优势,城市与高校共荣共生

  “地方经济基础是决定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产业经济学系教授郑江淮直言,近年,我国经济地理重塑,高校传统布局与经济当前格局出现一定程度“背离”。部分高校受限于人才、资源、区位等因素,发展出现瓶颈,在新一轮高校竞争中面临“掉队”风险。“因此,在经济发达、资源丰富地区开设分校成为突破发展瓶颈的首选方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分校的成功经验更是提供了实践依据。”

  △南理工三大校区

  “长三角一体化趋势显现,创新要素流动加快、溢出显著,可以较好解决高校发展的人才需求。”郑江淮指出,江苏各城市在吸引高层次人才、吸纳毕业生就业等方面也有相似的需求和吸引优势。

  在2020年城市GDP前50强中,江苏占了9个,成为GDP万亿级城市最多的省份。除了苏州和南京,无锡、南通、常州、徐州、扬州、盐城、泰州依次在列。这与近年来省会南京的高校在各地市设立分校密不可分。郑江淮说: “城市拥有了高水平大学,就获得了发展的源动力。”

  △苏州大学

  在这一轮高校布局中,苏州无疑是最大的“黑马”:除苏州大学和苏州科技大学等本外土高校外,截至2021年底,有近10所高校正在苏州设立分校区。郑江淮说,苏州经济实力雄厚,产业结构完善,区位优势明显,紧邻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上海,能较好满足高校发展所需的资金、人才等关键要素。

  2020年,苏州全市GDP为2.02万亿元,在全国GDP前十名城市中排名第6。同时,苏州文教传统悠久,发展目标明确,高层次人才需求强劲,本地高教资源难以匹配发展需求,对建设一流高校有着强大的内生动力。强烈的发展需求催生了高校与苏州的“联姻”。

  根据苏州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6.5%,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数、认定数、净增数和有效数创历史新高,年末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达9772家,总数仅次于四大一线城市,位居全国第五,在新一线城市中领跑。

  △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规划图

  郑江淮分析指出,城市经济发展满足高校高水平建设需求,而高水平大学的人才与科技供给助力城市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强大的正反馈效应推动城市与高校共生共荣。近年来,像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分校成功案例屡见不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也向东部沿海地区集聚。

  专家建议:不必过于担心人才流失,应鼓励更多竞争

  针对高校纷纷布局沿海发达城市,有网友发出疑问,这是否会造成当地人才流失,拉大区域间发展的不均衡?

  “城市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发展最重要的要素。建设优质的高校,也是吸引人才、培养人才,服务产业的一个好方法。”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路乾直言高校和人才向发达地区的集聚,可能导致欠发达的地区人才进一步流出,但不必过于担心。“人才的流动会改变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各地相应地调整产业结构。人才流入地区发展人才密集型产业,比如芯片、数字经济等;人才流出的地区可以发展化工、农业、矿产等更多依赖于资源环境而不太需要太多人才的产业。”

  △西交利物浦校园

  路乾分析,产业结构的重新动态调整,有助于产业分布的优化。“每个地区的优势不同,应该依据城市需求部署最优的产业布局。”

  那么,人才的竞争如此强烈,各地是否也要展开高校间的竞争?

  对此,路乾指出,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聚集人才,通过高校在发达地区的空间集聚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则是要改革高等教育的体制机制,鼓励高校之间更多的竞争,高校要更多服务学生和企业。“比如课程的设置,不能只是由教育机构和高校教师自己来定,还应该按照企业和学生的需要来设计。当前部分课程的开设,是因为老师能教这些课,而不是学生需要这些课。而一些企业和学生都需要的课,学校开设不了。”

  要改变这个情况,路乾建议,可以将高校从事业单位变成一个平台,允许校外的企业或咨询培训机构在高校开课、算入学生的学分,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来选课。而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学校开课,也可以制定一些课,从而引导学生选企业需要的知识。(图片来源于各高校官微)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