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滚动  
深耕一体化“示范田” 书写高质量“新答卷”!沪苏浙党报联动聚焦“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2022-03-17 09:58:59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  分享:

上海、江苏和浙江交界处,一片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热土,正在书写充满想象力的新答卷。

作为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迈入发展建设的第三个年头。今年,是示范区建设的深化攻坚年。根据示范区理事会第五次全体大会亮出的“作战图”,今年将聚焦持续推进一体化制度创新、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持续抓好重点事项推动、开展重大前瞻性问题研究等4个方面。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大考,如何携手深耕一体化“示范田”,引发沪苏浙三地全国人大代表的热议。

苏州市吴江区境内的太浦河。 (新华社发)

全国人大代表、民盟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复旦大学教授丁光宏:

从“无解”的题,到“闯出来”的路

□ 解放日报记者 刘雪妍

“讲科学,有章法!”说起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发展,民盟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复旦大学教授丁光宏重复了三遍。作为连续多年关注长三角一体化问题的全国人大代表,丁光宏打了个比方:“就像建造大楼,地基打稳了,高楼大厦很快就盖起来了,几年来长三角一体化的地基打得很坚实。”

示范区于2019年底揭牌,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共同掀开建设一体化示范区的新篇章。其实,最开始调研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时,丁光宏并没有这样的信心,甚至觉得很多问题都是无解的。2019年夏天,丁光宏与30多位在沪全国人大代表冒着酷暑去太浦河调研。这条河位于沪苏浙交界处,长期被上海和嘉善作为水源地或备用水源地。调研时,吴江的一名村支书坐在丁光宏边上。“他给我说,太浦河就在家门口,顺河运点东西很方便,要是完全按照水源地来保护,河道周围什么都不让干,生活怎么办?经济怎么发展?”

丁光宏明白,村支书提出的这个具体问题背后,是建章立制的根本性问题。“水是流动的,今天在这里,明天到那里,倘若不同区域各自为政,只以经济发展为目标,就很难实现整体高水平的绿色发展。”调研后,丁光宏建议完善太浦河水资源保护省际协作机制和区域产业布局,还建议从更高层面进行政策设计,比如设立生态补偿机制、财政收支转移机制等。

丁光宏认为,要构建多元生态保护机制,青浦、吴江、嘉善三地应以立法立规的形式协同建立区域生态管控的标准体系,做好生态环境标准、监测标准和监管执法规范的“三统一”。他还提出,要利用科技手段,积极引入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科研创新平台和产业,加强对生态环境尤其是水资源的监测、保护和利用,建立强有力的生态环境保护网络。

“这些都是具体措施,但没有明确的依据就做不了。就像交警查酒驾,用什么仪器、怎么拦车,都是技术问题,最关键是《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有关于酒驾的规定,否则问题无解。”丁光宏说。

如今,各类标准和做法逐渐落地,“无解”变得“有解”。丁光宏举例:一个跨界水体,不同地区的采集和分析方法不同,使用的仪器和系统不同,监测结果也会有差异,但有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一河三湖”环境要素功能目标、污染防治机制及评估考核制度总体方案》之后,多地联合开展监测,共享成果、互认数据,“及时沟通和有效合作,对水质保护大有裨益”。

为了统一生态环境标准、环境监测、环境监管执法,苏浙沪印发《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态环境管理“三统一”制度建设行动方案》;针对“上游要泄洪,下游要饮水”的问题,示范区执委会印发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饮用水水源协同保护法规调研方案》……

“确定这些标准并不简单,不同区域之间发展很不平衡,各有各的利益诉求,捏在一起办事,有很多协调工作。开始做的时候最难,一旦走通了,后面就会很顺利。”丁光宏认为,“从基层获得一手的真实信息,通过建议的形式,促进各方面工作的推进,这就是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价值所在。”

丁光宏还提到位于金泽、黎里、西塘、姚庄四镇交汇之地的“水乡客厅”。这个最江南的“客厅”,将建成展示长三角文化艺术、一体化发展和生态文明的重要窗口。在对“水乡客厅”的调研中,丁光宏发现改变一直在发生。“2018年,还没有相关的规划和政策,我们去太浦河调研时,很多当地人都觉得经济发展才是首要的,生态意识并不强。这几年再去,我们发现无论是从环境指标,还是从居民感受和精神面貌来看,变化都很大,这正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水利厅厅长陈杰:

建特色幸福水网,树水乡人居典范

□ 新华日报记者 顾敏/文 吴胜/摄

中央明确,要把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成为一体化制度创新的试验田、生态优势转化的新标杆、绿色创新发展的新高地、人与自然和谐宜居的新典范。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水利厅厅长陈杰表示:“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部署,以一体化为方向,以河长制为抓手,以数字化为引擎,全域建设示范区幸福河湖,全力打造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幸福水网,为示范区实现‘两个率先’、建设‘一田三新’提供水利支撑。”

一年来,江苏省市县三级水利部门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关键词,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聚焦示范区“两个率先”发展路径,真抓实干,深化创新,示范区系统治水工作取得新成效,生态水网建设取得新进展。

水网架构日臻完善。扎实推进太湖清淤固淤湿地带、竺山圩退圩还湖、太浦河共保联治等3项水利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环太湖大堤剩余工程、太浦河共保联治先行工程基本完成。投资7.6亿元的吴江国家级水系连通及综合整治试点县建设项目全面完成,打通断头浜33条,贯通堤顶道路91千米,连通湖泊生态岸带90千米,区域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水乡客厅”已经开工建设,吴江区元荡岸线即将全线连通。

水网生态持续向好。科学实施引江济太水源调配,保障河湖生态功能。强化太湖蓝藻打捞、湖泛防控,超额完成示范区内100条Ⅴ类水体治理,累计完成136条黑臭水体销号,主要河湖水质稳定达标,3个国考断面、6个省考断面的水质均达到优Ⅲ,太湖连续14年实现“两个确保”。

水网联保不断深化。以河长制为纽带,全面提升联合治水的意愿、能力和水平。四省两部门签订长三角跨省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合作协议,加强太浦河、淀山湖水资源保护省际协作。联手建立“流域机构+省河长办”协作机制,示范区内跨区域河湖全面建立联合河长制,建立村级联合河长制工作站。示范区三地河湖共治持续发力,共护河湖良好环境,跨界协同走向常态。

河湖是江南水乡的亮丽名片。示范区内河浜密布、湖荡众多,既是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生态基础,也是建设现代水网的天然优势。陈杰认为,要按照国家水网建设战略部署,高标准打造示范区现代水网。

实现强的安全性。开工建设吴淞江整治江苏段工程,推进太浦河共保联治,全面完成江南运河苏州段综合整治,把“三河”高标准打造成安全通道、生态廊道,筑牢“安全可靠、运行高效”的工程体系,让示范区成为安全的“避风港”。

体现高的通畅性。加强水系连片治理,扩大水系连通范围和整合整治水平,断头浜能连尽通,闸站坝应开尽敞,河道网可活尽畅,形成“河网匹配、水流畅通”的水系连通格局,把“一网”打造成生态绿廊、人文湖群。

呈现优的生态性。加力修护重点湖泊,实施新一轮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强化环淀山湖区域水系综合整治,突出水域布局优化,突出河湖生态修复,突出滨水岸带宜人,构建“生物多样、特色鲜明”的生态体系,让示范区生态宜居、令人向往。

幸福河湖,是生态河湖的迭代升级;幸福水网,是遵循新发展理念、推进系统治水的时代要求。陈杰表示,示范区要立足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建设具有强烈地域特征的幸福水网,把示范区打造成为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地、世界级水乡人居典范引领区。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刘锐:

以无边界的“数”,绘一体化的“图”

□ 浙江日报记者 施力维

数据,是当前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热词”。不久前,国家有关部委联合印发文件,全面启动“东数西算”工程,正式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其中,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就将承担数据中心集群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刘锐认为,示范区要抓住“数字化”这一关键变量,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去年,刘锐代表多次到示范区参加调研活动。在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她与三地干部群众深入交流,感触颇深。当前,在示范区内,海量数据正跨越物理空间边界,互联互通,为区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公共服务提升,创造更多可能。

在公共服务领域,依托数字化手段,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青浦的长三角(上海)智慧互联网医院,可远程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江、嘉善的相关医院会商对接,完成对患者的诊治。

在政务服务领域,青浦、吴江、嘉善通力合作,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三地打通受理系统,统一用户体系,梳理事项清单,制订受理指南,基本形成了示范区民生事项“跨省通办”综合受理新模式。

“不破行政隶属,突破行政壁垒。从各地实践看,通过数字化改革构建数字长三角,能有力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刘锐说。

当前,浙江正建设“数字浙江”,纵深推进数字化改革,引领撬动各领域全方位变革,并形成一系列重大标志性成果;上海大力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在江苏、安徽的政府建设、产业发展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行政有界限,数据无边界。刘锐认为示范区可在建设数字长三角的过程中做好引领示范,特别是在生态环保、民生服务等一些高频应用领域,试点探索数字化改革。在试点基础上,各地进一步加强协同合作,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制定相关数据共享机制、建立数据跨区域统筹管理制度。

环境协同治理是刘锐一直关注的领域,她认为,示范区可在这一领域进一步破题,提升数字化水平,推进数字化改革。一方面,青浦、吴江、嘉善三地要推进环境质量实时在线数据监测和数据的跨区域、跨部门共享,加强统一的数据监测与智慧化、生态绿色的信息平台建设,为分析决策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各地也要加强实时在线治理,推动以“互联网+治理”为依托的数字化手段在环境协同治理中的应用。

加快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是打造数字长三角、推动数字变革的基础和前提。算力,正逐渐成为一种核心生产力。刘锐认为,示范区要抓住“东数西算”等重大关键布局的机遇,加快数据中心建设,推进5G网络覆盖,加快网络和应用升级改造,进一步归集数据,提升算力。

推动数据跨区域共享交换,关键在制度创新。在刘锐看来,生态、规划、水利等条线部门的一些数据,目前沉淀在各地的大数据部门,数据格式、标准并不相同,各地各部门需建立相关的技术标准,制定省域间公共数据共享共用的制度。

数据极具流动性,使用过程中数据非但不会被消耗,反而能产生更多数据;作为基础性资源,数据还能大幅提升其他要素的生产效率。刘锐认为,从自己参与浙江数字化改革的实践来看,数字变革将重塑生产、需求、供应、消费等各领域,并进一步推动组织运行方式变革,加快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