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师承的方式学中医?师承中心(全称 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自2016年摸索至今的“中医师承广东模式”已日趋完善,对于师承学员的培养讲究的是“重理论、重临床、重学术”,其中临床实践便是师承学员跟师学习以提高中医临床辩证能力的最终目的。
在广州的医院中,师承学员们是如何进行跟师学习的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内三科主任张保国教授,系师承中心的导师,教授,在医院主要从事内科疾病的临床研究和诊治工作,尤为擅长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治,对颅脑血管疾病(脑梗塞、脑出血等)、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症、痛症、癫痫、帕金森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重症肌无力等疾病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带徒上亦是悉心教导。
师承中心学员跟师张保国教授
师承学员杨涵涵家住东莞,因为对中医的热情,一度迁居至黄埔中医院附近,脱产进行跟师学习。学中医这件事上,杨涵涵似乎总是精力旺盛,每天早上5点起床学习中医至晚上10点,只要张保国导师上门诊,杨涵涵一定跟随左右,悉心记录。在空余时间,杨涵涵也抓住一切机会向中医院其他医师学习、交流,连医院的早会也不放过旁听的机会,随身携带笔记本,满满的跟师笔记令人肃然起敬。
张保国教授的另一位徒弟陈瀚霖,目前已跟师近两月,他表示之前的理论学习虽然较为枯燥,但为跟师实践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参与跟师实践后,一方面巩固了理论知识,一方面更能将理论学习学以致用,真正领会到中医在治病中的博大精深。
杨涵涵和陈瀚霖在跟师学习的过程中,侍诊左右,互相讨论病案,在师姐杨涵涵的热情感染下,陈瀚霖也备受鼓舞。
在日常的跟师当中,杨涵涵也会尝试为病患把脉问诊,亲身感受张保国教授对病况的解说,并询问患者的身体状况,随后做好病案的整理。
师承中心学员杨涵涵、陈瀚霖互相讨论病案
师承自古以来便是中医传承的重要方式,跟师学习、临床实践是培养师承中心学员对常见病种认知能力、对方剂的领会的不二之选,也更有利于领会中医辩证治法和增强中医治病技能。
师承中心张保国教授与学员杨涵涵、陈瀚霖的公证师徒合影
师承中心所开展的广东中医师承教育工作,重在搭建针对中医师承人员学习特点的科学教学体系,其中跟师临床实践是教学体系中重要的一个板块。跟师临床实践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扎实中医临床理论、技能,能够独立进行临床诊断、承担常见病工作的合格中医人才的重要环节。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中医院已经是师承中心的多个临床实践教学基地之一。而2019年12月1日师承中心广东省第四届中医师承拜师大会即将在珠岛宾馆举行,师承中心未来在中医师承实践方面会有更多的开拓。
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广东省第三届中医师承拜师大会拜师仪式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