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市场  
平安普惠聚合金融力量 托举小微创业梦想
2019-09-11 16:33:14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  分享:

导语:平安普惠将优势资源整合,重塑信贷服务的供给方式。引入在各个细分环节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机构,通过专业化分工弥补业务短板,发挥公倍数效应,促使整个供给体系能够以商业可持续的方式向长尾人群提供产品设计合理、价格可承担的普惠信贷服务,真正意义上化解小微、三农人群的融资难题。

杭州因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和逐日崛起的“杭派”工程师群体闻名天下,这里充满机会与冒险,这里的人极具创新精神,许毅便生长在这座城市。

科技创业困难重重

许毅是个正儿八经的IT男,Polo衫、牛仔裤,对创业梦想充满激情。大学时许毅便处处留心创业机会,直到他发现物流行业对运营软件有刚性需求。

2013年大学毕业后,22岁的许毅白手起家创办了一家物流科技公司,主营物流行业软件。

万事开头难,许毅发现物流行业小公司众多,特别靠人脉,人缘好就能有一群客户买软件,不过也很难卖到圈子外去。刚从象牙塔里出来的他带领着几个人的小团队营收有限,而软件开发成本很高,一直亏损。

虽然说不能着眼短期利益,但发展了一段时间,许毅已经发现当地物流软件销售业务存在瓶颈,想要长久发展必须深度挖掘物流场景,建立商业生态。

创新转型初露曙光

物流行业收取的是运费,一旦货物损失却要对货主全额赔偿,所以物流公司普遍会给货物购买保险。保险是比软件更加刚性的需求,许毅果断把它作为公司的下一发力点。他变化主营业务模式,以附送软件的条件促销各种物流保险产品。

想法有了方向有了,转型经营的资金从哪来却让许毅犯了难。一开始,许毅向银行寻求资金支持,然而由于企业经营年限不长、流水不足、缺乏抵押物等原因,贷款额度远远不能满足经营需求,缺口50%。

物流圈就是人脉圈,不少圈内朋友的推荐下,许毅选择了普惠信贷服务平台平安普惠的无抵押信用借款服务。其借款额度满足需求,全线上流程放款快,费率稍高于自己在银行的贷款,但远低于市场其他机构,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完全可以覆盖借款资金成本。

/

在足够的资金支持下,许毅得以延续自己的梦想,通过革新业务模式,目前年盈利约200万元,在当地物流圈也小有名气。他的事迹被中央电视台报道,成为杭州小微创新创业的标杆。

普惠信贷道长且难

近年来,一系列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普惠金融政策法规密集出台,但像许毅这样小微企业主的融资困难情况依然不是少数。针对多样性的社会融资需求,不少普惠金融机构开始坚持市场化原则探索多元化的解决方案,积极创新加快推进普惠金融进程。

平安普惠副总经理倪荣庆认为,普惠信贷面临“深水区”挑战。“相对中小型企业,还有数量庞大的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自雇人士,是普惠金融里面更难、障碍更多的深水区,这些人群贷款覆盖率只有7%。”

从客户需求看,目前小微融资存在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是很难同时解决的,银行要服务更多的、更下沉的客户,获客和服务成本会增加,信贷损失也会增加。如果保持定价不变,机构就无法盈利,业务没有可持续性,如果提高定价,客户融资成本就会增加。

在目前的条件下,如果把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分段解决,优先解决融资难,可自然实现由“普”及“惠”。机构先根据成本和风险定价,在盈利的同时,不断进行科技创新、业务模式创新,扩大客户群体覆盖面和服务供给量。随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机构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然后客户的贷款成本就会越来越低,借款速度也会越来越快,服务也会越来越好。这也符合经济学中规模效应原理。

近年来包括平安普惠在内的普惠信贷服务机构不断尝试解决小微融资难问题。依托小微信贷服务14年经验,平安普惠对症下药,科技助力和业务模式创新双轮驱动,找准客户定位,主攻小微“深水区”。

业务模式方面,平安普惠在业内首创“聚合模式”。凭借集团资源和自身强大的整合能力,基于自身在小额信贷行业经验与优势,平安普惠将市场中所有环节优势资源进行充分聚合,并最大化信贷业务包括获客、风控、增信、资金、贷后等各核心节点的产能,通过规模效应,实现信贷成本的逐步降低,从而可以为更为广泛的客群,提供更可负担的金融服务,并维持商业的可持续性。

聚合模式的价值就是将优势资源整合,重塑信贷服务的供给方式:将结构复杂的信贷业务链条拆解,引入在各个细分环节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机构,通过专业化分工弥补业务短板,发挥公倍数效应,促使整个供给体系能够以商业可持续的方式向长尾人群提供产品设计合理、价格可承担的普惠信贷服务,真正意义上化解小微、三农人群的融资难题。

在聚合过程中,平台自身及合作伙伴、供需双方都获得了价值,凸显了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兼容。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