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何洁 柴军虎)“我希望将来再有人患上同样的疾病时,有被治愈的希望。”近日,67岁的张家港人蒋琴华终于拿到了捐献遗体器官志愿证书,心放了下来。其实,蒋琴华日子过得十分辛苦,儿子和丈夫相继生病、出事,生活无法自理,她几乎一天二十四小时照顾着这对父子,一家三口只能靠低保过日子。但是志愿者和社会各界的帮助,让她时刻想着要做点什么回报社会。在得知自己得了和儿子一样的病后,加上自己之前获悉的捐遗事迹,她毅然说服了亲属,成为了一名遗体器官捐献者。
儿子丈夫遭遇不幸,她独自撑起一个家
1954年8月出生的蒋琴华,嫁给了张家港南沙人潘兴宝。虽然生活清贫,但随着1980年儿子潘海龙的出生,两人的共同努力,日子渐渐好起来。
本是再平常不过的家庭,可是命运却和他们开了个玩笑。潘海龙在17岁时频繁出现腰疼的症状。为给儿子治病,蒋琴华带着儿子四处寻访专家名医,几乎跑遍了半个中国,高昂的医疗费用几乎花光了家里的积蓄。 2002年,22岁的潘海龙被确诊患有强直性脊柱炎。不断恶化的病情让他瘫痪在床,甚至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
长时间的病痛折磨,潘海龙也一度很绝望,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看到儿子如此痛苦,蒋琴华心如刀绞。
为了儿子,她和丈夫潘兴宝商量后辞去了工作,专心留在家中,照顾儿子起居,鼓励儿子战胜病魔。潘兴宝外出打工,赚钱养家。
然而,2008年,厄运再一次降临到这个脆弱的家庭。潘兴宝在工作时不慎摔倒,受伤严重,虽经手术治疗保住了性命,但是大脑受损、腿脚不便。
蒋琴华再次受到生活的重重一击,面对瘫痪的儿子、重伤的丈夫,她都没时间伤心,扛起了照料父子二人的重任。因为没有了收入来源,全家一直依靠低保生活,日子十分艰苦。
蒋琴华的每一天都十分忙碌,早上起床先要服侍儿子和丈夫洗漱,帮助他们处理个人卫生,随后便要准备一家人的饮食三餐。每次出门采购,她都是匆匆往返,不敢多作停留。
“这么多年了,没有怨言是假的。有时候晚上忙完躺下来,我都恨不得可以一睡不醒。”为此,蒋琴华也流下了不少泪水,但第二天起床,蒋琴华毫不懈怠,依然悉心照料着父子俩。”蒋琴华说道,“我不照顾怎么办,他们两个生存下去的唯一依靠就是我。”
得到社会各界帮助后,她想回馈社会
这些年下来,蒋琴华一家的情况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关心。 特别是在蒋琴华一家搬迁至张家港金丰社区居住后,社区居委会和志愿者积极行动起来。志愿者们定期上门提供居家护理,尝试用艾灸缓解潘海龙的疼痛,为潘兴宝购买药物,帮蒋琴华做家务,还赠送水果、大米等生活物资。志愿者的嘘寒问暖,给蒋琴华一家带来丝丝温暖,也让蒋琴华的脸上有了一些笑容。
“志愿者曾对我说,蒋阿姨,我把你当作亲人。这句话深深感动了我,想到这么多人关心我们、帮助我们,我一定要心怀感恩,要为其他人做点什么!”蒋琴华说,她也曾想做一名志愿者,帮助其他困难家庭,但因为家中需要有人照料,参与志愿活动的心愿一直难以实现。
在一次陪儿子外出治疗的过程中,蒋琴华偶然看到一则关于捐献器官救助他人、延续生命的报道。她就记在了心底,寻找合适的机会可以回馈社会。
多年的操劳之下,蒋琴华身体也出现了问题。2021年初,她被确诊患有强直性脊柱炎,还患有严重的骨质疏松和腰间盘突出。
她很伤心,也很绝望,但她从来不当着丈夫和儿子的面抱怨和流泪,也从没将身体的病痛向丈夫和儿子提起。她知道,这个家需要她,她不能被身体的病痛打倒。她咬牙坚持着,一直服药治疗,家中大大小小的药盒放满了茶几。
在得知自己患上和儿子一样的病后,蒋琴华更坚定了自己先前的想法,她希望能够登记捐献器官和遗体,能为医学研究作出一点点贡献,“我相信强直性脊柱炎也有被攻克的那天,将来再有人患上同样的疾病时,有被治愈的希望。”
2021年五一小长假期间,蒋琴华对志愿者郑重提出,希望志愿者能够帮她登记捐献器官和遗体。
由于捐献器官和遗体,需要直系亲属同意签字,蒋琴华想到了与自己亲近的外甥。起初,蒋琴华的外甥难以接受她的想法,“她已经这么苦了,作为亲人我们实在舍不得。”为了说服外甥,蒋琴华向外甥讲述了自己捐献意愿的初衷,一段时间后,外甥理解了她的决定,同意签字。蒋琴华的弟弟得知自己姐姐有捐献器官和遗体的意愿后,他十分支持,并表明自己也有这样的想法。得到家人的同意和支持后,蒋琴华心里悬着的大石头终于放下了。
随后,志愿者帮助她完成了人体器官捐献网上登记,并通过当地卫服中心落实了捐献事项。
如今,蒋琴华已经如愿获得捐献遗体器官志愿证书,成为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