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杭州3月26日电 (郭扬)今天下午,浙江省举行第三十九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省卫生健康委负责人和浙江援鄂医疗队、援荆门医疗队有关人员参加此次发布会并回答相关提问。据悉,3月25日0-24时,浙江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截至3月25日24时,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1217例,累计出院1216例,累计死亡1例,治愈出院率99.9%。全省已33天无本地新增确诊病例。目前,全省共追踪到密切接触者44897人,尚有2042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此外,浙江先后派出了17批医疗队共2018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武汉、荆门,累计经管患者1311人,诊疗重症危重症患者878人,出院、转院(科)1093人,其中治愈出院797人。目前,第一批、第二批医疗队共361人已完成任务并返浙,还有1600余名医疗队员继续坚守岗位。
发布会上,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孙黎明介绍了疫情防控工作最新进展。
自3月23日起资金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已由二级调整为三级,响应级别下调了,决不意味着疫情防控可以松口气了。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出现了新变化,境内疫情不断好转,但疫情在全球出现大流行,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决不可掉以轻心。
各地要加强对境外人员从国门到“小门”的防控风险分析研判,建立闭环管理机制,毫不放松做好严控工作。要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体要求,突出全员全方位全链条闭环管控,进一步落实落细防控境外疫情输入十大机制,扎紧扎密“一码一库一平台一指数”精密智控网,以更精准的措施、更有力的手段打好防控境外疫情输入这场硬仗。一要把防控境外疫情输入的策略从重点国家和地区转向所有入境人员,牢牢守住“六道关”(摸排关、入境关、通道关、社区“小门”关、隔离关、治疗关),实现全方位闭环管控。二要加强对入境返浙人员信息摸排,依托“大数据+网格化”,运用健康码国际版,进一步做实国内外联系人清单,对入境返浙人员做到“预先知、登机知、落地知”。三要加强与省内外航空、港口、陆路各入境口岸的协调衔接,第一时间掌握入境返浙人员信息,建立从入境口岸到返乡通道到“家门”的闭环管控机制,确保潜在的风险源全链条可控受控。四要进一步管住社区“小门”,做好体温检测、扫码登记等工作,严格落实入境人员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做到应查尽查、应核尽核、应隔尽隔,确保不发生失管脱管漏管。五要进一步发挥健康码作用,在人员相对密集、流动性较大的公共场所和重点场所,继续检查健康码,以强化风险的早期识别和控制。
发布会上,省卫生健康委负责人和浙江援鄂医疗队、援荆门医疗队有关人员回答相关提问。
记者:随着社会生产生活回归正轨,老百姓去普通门诊看病、配药的需求也逐渐增大,请问省卫健委,浙江目前常规医疗门诊的恢复情况如何?
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孙黎明:近日,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分区分级恢复正常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在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的基础上,加快恢复正常医疗服务。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发展态势持续平稳向好,浙江及时调整防控策略,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硬”确保“两战赢”。目前,全省各级医院门诊、住院、手术已全面恢复,口腔科常规诊疗项目也已恢复。“牙周超声洁治”、“牙齿种植植入手术”“冠桥等牙体预备”三类手术和治疗,将根据疫情态势逐步恢复正常。同时,我们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落实医院感染管控举措,深化细化做好正常开诊后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坚持不懈,打好疫情防控的“阻击战”。
当前,老百姓如果要去医院看病就医,建议预约挂号、预约检查、分时段就诊;要减少陪同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进入,并自觉亮“码”、配合做好体温检测和分诊。为了合理分流门诊患者,降低交叉感染风险,我们持续推进预约诊疗和网上复诊、在线续方、配送药等医疗卫生服务“最多跑一次”项目,全省有408家医疗机构4.7万名医护人员在线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百姓可以登录浙江省互联网医院平台,进行网上问诊、配药。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减少医疗机构内交叉感染机会,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记者:作为浙江第一批紧急组建的援鄂医疗队,你们从全省各地走到一起、共同支援武汉,请问你们是如何协同合作完成此次任务的?
浙江援鄂第一批医疗队医疗总组长、浙医一院感染病科主任医师喻成波:我们的这支医疗队伍是紧急组建的,医生来自各大医院的感染、呼吸与危重症、ICU等相关科室。我们组建了科室病区的架构,整建制接管武汉市四院的几个病区。经过几天的磨合,病区很快顺畅地运转起来。要说第一批援鄂紧急医疗队到达武汉后面临的最大困难,其实对我们来说遇到的最大困难并不是外界猜测的人员紧张和物资紧缺,而是未知和恐惧。
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来到武汉,要在武汉待几多久未知、风险有多大未知,对接我们的武汉当地医务人员的基本健康状况也是未知。我们最先来到武汉,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现成的经验,需要自己去创造经验以供后来的医疗队来吸取教训。我们医疗队实行每日例会制度,商讨各种问题,对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及时组织专家讨论。随队的指挥部也给予一线战斗人员无微不至的关心和保障。
刚开始面对大量排队住院的病人,危重症病人也较多,当时死亡人数也不少,队里有部分年轻的医护人员在来之前并没有经历过这种患者的收治,难免有恐惧心理。
在隔离病房,病人与病人、病人和医护人员之间看似有些冷漠,病人同样是有非常恐惧的心理。我们发现除了诊疗疾病外,做好心理安慰一样不可或缺。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5口之家全部被感染的案例,婆婆不幸去世,公公住在武汉金银潭,老公在宾馆隔离,孩子在武汉市儿童医院,住在我们所接管的医院的是女主人。她每天见到我们医护人员就伤心流泪,精神压力非常大。医护人员给予她特别的关注和关心,查房时常和她分享其他患者康复出院的消息,帮她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好消息是,这位患者很快治愈出院了。
除了心理安慰,有时还要照顾病人的生活。我们治愈年龄最高的是一位92岁的婆婆,合并很多基础性疾病,心脏功能和肾功能不全,特殊时期,家属没法陪护,一切生活料理都由医护人员悉心承担。婆婆在医院住院近50天,出院时流下了感激的泪水,舍不得离开我们的医护人员。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回想这些,我们每个队员都心潮澎湃。离开武汉的时候,当地医务人员、病人家属、自发来的群众手持国旗站了几里路为我们送行,眼含热泪,互道珍重,街道两旁汽车自发为我们鸣笛,这些感人的场面,令我们动容、终生难忘。
从大年初一到3月22日回杭州,我们在武汉前线整整奋战了58天,共收治病人292人,治愈出院252人,收治病人和出院病人均超过浙江所有驻武汉医疗队的30%以上。
记者:目前浙江医疗队已经在荆门持续作战一个多月了,请问这一个多月来浙江援荆门医疗队的救治情况如何?
浙江援荆医疗队驻荆门一院13楼ICU主任、浙大邵逸夫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周建仓:根据国家救治新冠肺炎“一省包一市”的统一部署,浙江省共派出两支医疗队加一支疾控队伍共170人支援荆门。第一批邵逸夫医疗队2月12日到达后,根据要求改建成一个重症新冠病毒感染ICU病房,第二批台州医疗队19日达到以后建立第二个ICU,总共45张床位。
这段时间以来,我们共收治重症、危重症新冠病毒感染患者57例,其中危重症36例。当地重症危重症患者例数由2月12号的111例,降低到3月25日2例,目前这2个病人已转交给荆门市一医院团队,医疗队会继续给予帮扶。可以说,我们完成了荆门之行的使命。现在,荆门重症患者的病亡率上升趋势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从湖北省第一位下降到了目前第5位,已累计23天无新增死亡病例。
我们刚到荆门时,发现当地除了病亡率高且攀升速度快外,还存在医疗救治分散、重症患者救治能力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浙江医疗队一方面集中优势救治重症患者,建成一个重症救治中心和2个ICU病房;另一方面,借助医疗队中疾控队伍的优势,建立新冠肺炎重症病例风险预警指标,对ICU病房外及周边县市重症患者主动干预会诊和早期筛查,实现重症病人的早期预警和规范治疗。
同时,我们还通过建立协同作战机制、制定多项管理制度及流程,与当地医护人员“一家人、一盘棋、一条心”,使治疗达到标准化和同质化水平。此外,严把院感控制规范,确保医护人员零感染。
目前荆门情况越来越好了,这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记者:浙江援荆门医疗队现在主要是做哪些工作?除了救治工作外,还有为当地医院提供其他帮助吗?
浙江援荆医疗队驻荆门一院13楼ICU主任、浙大邵逸夫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周建仓:目前,浙江医疗队在荆门的重症救治工作已经完成,邵逸夫医疗队和台州医疗队两只医疗队伍主管的ICU都已经关舱了,我们整支队伍也蛮振奋的。目前我们在做一些收尾工作,疾控队伍在开展复工复产指导、重点场所的消杀、发热门诊及密切接触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核酸检测,以及当地疾控能力培训等。
除了参与救治工作外,这段时间,我们还从重症患者救治、ICU护理、呼吸治疗等方面对当地医院进行培训,给当地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浙江队”。比如我们在ECMO治疗中,通过和当地团队反复交流学习,提高了他们对ECMO的管理及常见并发症的处理能力;另外,因为邵逸夫医院是国内率先独立开设呼吸治疗科的医院,针对本次疫情中新冠肺炎患者特别是危重型患者的呼吸系统受损较为突出的特点,医疗队从一开始就安排当地5名专职护士跟随呼吸治疗师团队,进行实时培训,目前这5名学员都能独立完成基础呼吸治疗工作。
记者:在国家三部委公布的名单中,浙江援鄂医疗队荣获了“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可否介绍一下你们在武汉的工作情况?
浙江援鄂第二批医疗队领队、浙江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宋柏杉:这次我作为领队,带领浙江省援助武汉应对新冠疫情第二批医疗队150人,1月28日起驰援武汉。经过连续52天的奋战,我们终于回到家乡,目前正在安吉隔离休养。
我们共有40名医生,97名护士,10名检验科技师,2名行政人员,1名消杀人员。队伍里有60、70、80、90后四代人,最年轻的队员出生于1996年。我给大家做过承诺,要把这个团队完完整整地带回来,现在这个目标终于实现了,我也感到了安心。
我们对口支援的是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到武汉后,大家经过3天紧锣密鼓的院感培训,才开始上岗。2月2日起,我们逐步整建制接管两个重症隔离病区、一个危重症病区,共90张床位。截至3月15日,我们一共新收治患者192名,治愈出院数135名,累计开展实验室检测项目22000多人次;累计筹集无创呼吸机5台、高流量氧疗仪5台、监护仪5台、正压防护头盔4个、心理康复训练仪1台以及大量储氧式呼吸面罩、防护服、护目镜等价值超50万元的医疗设备和耗材。回来前,我们特意将剩余物资分类归整,捐赠给当地政府、医院、养老机构。
让我们备受鼓舞的是,全队荣获了国家三部委的全国抗疫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其中3人荣获全国抗疫先进个人,2人获省级优秀共产党员。先后有近50名队员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志愿书,45名队员被后方党组织批准为预备党员。
记者:据我们了解,此次支援武汉,浙江医疗队没有队员感染,请问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浙江援鄂第二批医疗队领队、浙江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宋柏杉:“打胜仗、零感染”是我们这一阶段病例诊断和医疗救治工作的目标。为此,我们在严格执行国家印发的一系列《诊疗方案》的同时,边工作边总结,组织队内专家编写并更新了三版《武汉天佑医院隔离病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疗建议》,形成了自己的“天佑经验”。《诊疗建议》对所有医疗救治流程都进行了明确规定,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也对确保整个医疗队的医疗质量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非常重视新冠肺炎患者的中医药治疗,实行中西医双主任查房制度,病区患者的中医药治疗覆盖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我们实施的中西结合治疗方案,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危重症患者炎症反应、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等方面有着明显优势,总计配发处方中药3000余帖。
我们还与后方浙江医院的重症医学团队开展了两场远程会诊,就ICU病房的危重患者的病情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共同研究制定危重患者的下一步诊治方案。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了ICU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
除了日常救治工作,我们积极探索与天佑医院的合作新模式。比如,除了整建制接管的三个病区外,2月15日起我们派出3位专家担任医院另外三个重症隔离病区的病区主任,负责这些科室的医疗质量管理,普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应用,快速提高天佑医院医务人员的救治能力,保证全院医疗质量的同质化。
在院感控制方面,我们的重点是筑牢阻断屏障,做好工作场所和驻地感控。在队员管理方面,设立感控专岗,把好医护人员防护用品穿脱关和防护用品质量关。制定隔离管理办法、具体流程,规定队员外出上班用的外衣裤和鞋子不得带入驻地房间;在武汉的工作生活是从驻地到医院两点一线,未经允许禁止外出;禁止队员在驻地串门聚集,三餐均用餐盒,单独用餐。积极创造条件,在驻地酒店一楼侧门设置污染物、缓冲区和清洁区。在天佑医院感控管理方面,感控专职人员积极介入,从门急诊到隔离病区,从医务人员上下班路径、标本运送到患者外出检查、转运、出院等环节,都进行通道评估;梳理日常清洁消毒流程、诊疗器械用品消毒处理流程、出院患者终末清洁消毒流程、医疗废物处置流程等,都进行严格把关;对医疗工作区域实行5S管理,全程跟进医用织物、医疗废物、污水等重点环节,切实把好安全关。
问:可否介绍一下浙江重症护理支援队承担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与平时工作有什么不同吗?
浙江重症护理支援队队员、舟山普陀医院ICU护师虞丹旎:浙江重症护理支援队是一支特殊的队伍。整个团队总共31人,30名都是护士,来自全省县区级医院的重症监护室或有重症监护室工作经验的,还有1人是省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我们1月28日早上到达武汉,进驻武汉市肺科医院重症监护室,连续工作了55天,累计管理床位20张,护理患者70人,其中危重症患者65人。
刚到武汉时,我们每天连续工作6个小时、在病房不吃不喝,休息时间也不确定。和普通病房不同,ICU的环境密闭,温度维持在22-23度,身穿厚厚的防护服高强度工作6个小时,对体力的考验非常大,我经常觉得身上的汗在防护服里滚动。同事程飘很多次从病房出来自测心率都在140以上,男护士赵建忠几次差点晕倒。但我们都是咬牙坚持下来。除了患者治疗,我们还负责每3个小时的口腔护理,每4个小时处理患者排泄物,以及照顾患者生活、处理医疗垃圾等。
我们的护理对象基本是危重症患者,大都没有任何反应,需要人工肺等提供高级生命支持。所以日常工作对我们来说有些压抑。当患者能听到我们说话并有反馈时,我常常会哭。虽然泪水会弄花护目镜,但眼泪总是情不自禁地流出来。印象最深的是一名武汉医生,病情反反复复,一个多月里经历多次插管、拔管,直到最终气管被切开。后来终于从危重症转到了重症病房。他是非常幸运的,我们也为这样的病人感到欣慰。而更多的时候,我们要面对病人的离开。一开始,我们要面对很多死亡病例,后来死亡率降低,很多人又获得“生”的希望,这让我深深感到,所有人共同的努力和付出是有价值的。
我是一名90后,在我的团队里有4名90后。之前大家都觉得90后还是孩子,就连我自己也这样觉得。直到经历过这次疫情,我们才发现,90后已经是社会中坚力量了,我们可以挑起这个担子,撑起一片天了!我们学到了很多危重症患者急救护理的工作经验,我们变得更加坚强了。对我们来说,这次经历是一辈子的财富。有人称我们为“最美逆行者”“白衣战士”,其实我们都是再普通不过的人,默默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当疫情出现,当国家需要,我们正好是专业的,所以去了武汉。我们相信,换作任何一个人,都会这么做的。我也希望,“护士”和每一个职业一样,能继续得到大家的关注与尊重。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