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头条  
岁末之时话家风
2022-01-16 13:52:23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  分享:

   勤劳敦厚,蹒跚坚毅,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牛蹄声渐行渐远,乳虎啸谷,百兽震惶,挟万壑于风雷的山林虎啸声日益临近。

  又是一年岁末时,许是想念远在故乡的父母双亲;许是牵挂身在同城养老院,虽近在眼前却咫尺天涯的岳父母二老;许是惦记新婚燕尔,刚开始独立生活的子媳?亦或什么也没想,纯粹就是上了几岁年纪,容易怀旧,因而常常生出一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多愁善感。

  这是一个衰老的信号,但并不可怕。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按照这个说法,我家竟有父母、岳父母“四宝”。

图源网络

  记得在酝酿筹办儿子婚礼的过程中,我整天思考的不是如何讲究庸俗的物质上奢华铺张,场面上隆重热烈,而是寝食难安,反复考虑着岁数总和超过360的“四大天王”齐聚一堂时,如何确保那四颗平均安装了2.5个支架的“小心脏”安然无恙,万无一失。

  这个担忧搁在谁身上都属正常!试想,“四宝”正襟危坐在台下,八只炯炯有神的眼睛盯着台上唯一的孙子和外孙,欣喜若狂之余露出四张合不拢的空洞嘴巴,一旦乐极生悲,出现个意外情况,我该如何是好?但转念一想,那才是我送给儿子人生真正意义上的奢华和隆重,那该是一道多么靓丽而独有的风景线啊!天下又有几个子孙能享受到如此这般的幸福美妙和震撼心魄的时光呢?

  但是,拗不过岳父母兄弟姊妹们的坚持和劝说,二老未能按照我的设想出席婚礼。

  然而,令我没想到的是,儿子和儿媳自有主张,特意穿着礼服,捧着鲜花和喜糖,提前去养老院看望外公外婆,让二老分享他们的甜蜜与喜悦。

  这个举动让我眼前一亮,向来乖巧的儿子居然也会玩别具一格,出其不意——他的内心“煞林清”!

  尤其是儿子在婚礼现场的一段感怀更让我释怀。他简单讲了几个长辈关于亲情、关于守望、关于家风的故事片段。58年“大跃进”时期,每人每天四两米的定量供应食不果腹,爷爷总是先捞干的给奶奶吃。60年代经过艰难的“三年自然灾害”后,爷爷奶奶自家都填不饱肚子,还义无反顾地收留安徽凤阳的“叫花子”。爷爷平时省吃俭用,连如厕纸都舍不得多用一张,而给孙子“压岁钱”却倾其所有,出手大方。外公为了方便外婆上下班,不惜“以权谋私”,在外婆单位与家之间开通了一条公交线路,还经常在站台接送外婆。当然,也有我的故事……

  乖乖隆地咚!在他呀呀学语之时,大人给他讲过的那些故事,他竟然全部烂熟于心,而且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直到在他的婚礼现场才适逢其时地深情流露。无意之间,儿子似乎在向亲友们映证和传递一个人尽皆知的道理:正因为有爱相伴,有爱支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才能相濡以沫,风雨同舟,健康长寿,颐养天年。

  但这还不是重点。他话锋一转,接着庄严地表示,如今轮到他了,除了爱情,他还肩负着一个更大的责任,就是传承家风。

  这更令我惊诧!我从来没有过多地跟儿子提到过家风问题,也没有明确要求他如何去传承。但他有自己的认知与感悟,并主动提出了这一严肃的话题。尤其在自己的婚礼上,他能有这样一番发自肺腑的感怀和一颗忠实坚定内心的表达,着实出乎我的意料。 其心可鉴,其情可期。直到此时,我才突然意识到这个乳臭未干,不谙世事的“犬子”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有些事,也用不着我刻意去强调,“革命自有后来人”!

  我在想,如果说孩子是苗,那么家庭就是苗圃。家风如春雨,家训如泥土,有了良好的生长环境,禾苗就会茁壮成长。家风家训,是一本释疑解惑的字典,是一本“照葫芦画瓢”的描红字帖,是一位不言自威的老师,是一座孩子心中自幼便准确定向的航标。

  诚然,儿子自我感悟到的家风或许是纯朴的,甚至是片面的,但这没关系,充满正能量的家风种子已经在他心中生根发芽,让他明白如何做人做事,这才是意义所在。同时,他也从中悟出,家风与长寿虽并没有绝对的物理关系,但上善若水,厚德载物,雅量容人,融洽和睦,一定会在各个独立的生命体之间架起一座和谐共生,美美与共的桥梁;一定会在唇齿相依的家庭成员中注入生命基因所需的仁爱慈怀,润泽心田的充沛养分。也就是说,爱与被爱必然会在一个家庭生活中产生催化健康长寿的化学反应。

  儿子在享受他特有的奢华和隆重之时,也让为父享受了一番“接力棒”顺利交接的欣慰与满足。

  是的,“香火”可以通过自然繁殖而延续,而家风则需要承上启下,继往开来,薪火相传,赓续世代。家风,就是赛场上的“接力棒”,只有“手把手”地一棒交给下一棒,才能实现一代交到下一代手上的目标。当然,传承可以是声色俱厉的言传身教,亦可以是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

  但有一点是确信无疑的,别去管晚辈心里怎么想的,只要长辈自己言端行正,为人师表,晚辈自然会邹缨齐紫,上行下效。并且,这一优良品德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增压”放大和“扩音”递进,最终必将汇涓成河,奔腾不息,前赴后继,发扬光大。

  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其实,这跟中国人的俗语“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是的,中国人遇到家庭内部出现矛盾或问题时,往往感叹“家门不幸”。但有没有人去反思过,这种不幸的根源是否存在于自身,是否跟自己在家风传承这一重要环节的“掉链子”有关呢?

  家训或家书,作为家风文字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先秦至民国,中国历史上充满积极进步意义的家训或家书可谓汗牛充栋,堪称典范。从周公《诫伯禽书》到朱柏庐《朱子家训》以及《傅雷家书》,无一不饱含和寄托着前辈对后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启迪教化作用和责任担当情怀。比如,家喻户晓的诸葛先生《诸葛亮集》: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些家训或家书,从为人处世最基本、最朴素的点滴出发,继而教育子孙争做正人君子,充满家国情怀,追求治国安邦。而这,不正契合了现代干部制度“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嘛!

  《司马光家范》更是从前辈的德善与后人的福报之因果关系出发,明言: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因此,家风传承须从吾辈做起,积德行善,从自我做起,踔厉笃行。如此,方能恩泽子孙,福荫后辈。

  由孟老夫子“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演变而来的,即“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既充分说明了“穷不过一世,富不过三代”的道理,也为世人明确指出了家风传承“传什么”和“怎么传”的方法和路径。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古代圣贤的箴言警语无不昭告天下,只有符合公序良俗的精神和道德,而非物质和金银细软,才是传世家宝和珍贵财富,也才能流传千古,经久不衰。也正因为如此,才产生出中华灿烂文化中忠孝悌义,礼义廉耻的核心思想基础;并与时俱进,焕发出具有时代先进性特征的璀璨光芒。

  家风是一种文化,自历史文明深处走向现实,但散发着新时代的芬芳;家风是一种精神,自家族血脉源头奔涌而出,但彰显出一脉相承的浩然正气;家风是一首老歌,自先人腐朽胸腔引吭高歌,但余音绕梁催人向上。

  牛种传虎子,违背人伦纲常,可谓风马牛不相及。但无论牛年与虎年或鸡年与狗年,岁序更叠,时维交替,动植物种变异无常,惟有家风承继弘扬一以惯常。

  眼下,疫情肆虐,生活不堪,又逢减薪降薪传闻不绝于耳。又是一年岁末时,鸿雁南飞总有再回来的时候,草木枯萎也终有再繁华的季节。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既然我们不能改变世界,那就“各扫自家门前雪”,把充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家风传承好吧。毕竟,治国、平天下,是要从修身、齐家开始的。

  这也就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最好解释吧!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