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娱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从人民中来 为时代而歌
2021-12-24 09:40:32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  分享:

  从人民中来 为时代而歌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艺术人生

  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

  在日前演出的当代舞剧《冼星海》结尾,这段话出现在舞台大荧幕上。

  冼星海,中国民族新音乐事业的先锋,中国近现代音乐家,一生坎坷,却心忧天下、一心报国。走近这位伟大的“人民音乐家”,去感受他怎样从人民中汲取创作养分,用音乐与时代同频共振。

  他于悲痛中升起了挽救祖国危亡的信念

  冼星海出身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家庭,在他出生前,父亲已去世。1905年,冼星海的母亲孤身一人在一艘船上生下他,因家境贫寒身边一无所有,唯有朗星满天、海平无际,故而取名“星海”。

  穷苦家庭出身的冼星海,自小便懂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纵然生活艰辛、食不果腹,他还是凭借着顽强意志和坚定信念,勇敢追求自己的音乐绮梦。

  酷爱音乐的少年冼星海,刻苦钻研音乐,演奏小提琴和单簧管,渐渐享有了“南国箫手”的美誉。他先后在岭南大学附中、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半工半读。1928年,在上海国立音专学习小提琴和钢琴的冼星海发表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

  “做普通人所不能做到的事情,而且要吃普通人所不能吃的苦。”冼星海在《普遍的音乐》一文中写道。因此,他号召学习音乐的人要“好好地用功”,要“做一个真伟大的人,不是做一个像伟大的人”。与此同时,冼星海在自己历经苦难、理解社会的基础上悟出来,“中国需求的不是贵族式或私人的音乐,中国人所需求的是普遍的音乐。”因此,“学音乐的人要负起一个重责,救起不振的中国。”自此,“普遍的音乐”、“救国的音乐”便成为冼星海毕生坚持的音乐创作和社会实践方向。

  1929年夏,冼星海因参加学潮而被迫退学,于当年冬天前往巴黎求学。在巴黎的最初几年,为谋生计,他勤工俭学,餐馆跑堂、理发店杂役、看守电话的用人……这些活计,冼星海都做过。繁重琐屑的工作之余,他才能抽出仅有的时间学琴、读谱、练习作曲。有一次,因为白天上课已经很累,回来又一直工作到晚上9点,冼星海最后一次端菜上楼时,因为眩晕,连人带菜都摔倒在地,被骂了一顿之后,第二天就被开除了。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在巴黎一个寒冷的冬夜里,青年冼星海在门窗破裂的一间七楼斗室中点灯熬油,写下三重奏《风》。此曲经电台播出引发关注,冼星海因而结识著名作曲家保罗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