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娱  
在春节民俗中滋养文化自信
2022-01-31 08:53:16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  分享:

  在春节民俗中滋养文化自信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八,再有一天就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随着时间指针在滴滴答答声中不断向前,“年味”也已经越来越浓。大街小巷红红的灯笼、中国结,以及超市里熙熙攘攘购买“年货”的人们,都让“年”的气息扑鼻而来。就在腊月二十八这一天,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各家各户也都开始准备主食过年。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春节是中国人最看重、最具仪式感的节日,是集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经国务院批准,春节民俗还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应地,腊月二十八的习俗也多种多样。比如,在河南就有“二十八,蒸馍炸疙瘩”之说,在河北人们则是“蒸枣花”预备除夕祭礼祖宗作供品。过节的习俗异趣纷呈,组成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春节文化。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民俗文化也在不断地演变。比如“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很多人们就将蒸馍变为了“买馍”。最令人触动的是,回家路上“摩托大军”几乎“遍寻而不见”,代之以飞驰的高铁或自驾小轿车。以往摩肩接踵的“赶集”,也被“搬”上了互联网。当然,尽管载体在变化,但“年味”自始至终没有改变。那团圆的味道,那幸福的气息,让“年味”更香醇。

  传承春节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比如,“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其中“贴花花”就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贴花花”即贴年画、贴春联和贴窗花,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借助“贴花花”,人们表达着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美好未来的祝愿。

  不管是“打糕蒸馍”还是“贴花花”,其间都蕴含着中华儿女浓郁的家国情怀。“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回家过年,自来也都是游子们的最大心愿。一组数据就显示,有关部门预测2022年春运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2.8亿人次。就在现在,也已经有很多人们回到了心心念念的家里,也有一些人们已经踏上了回家的旅程。春节习俗中蕴含的家国情怀,既是文化积淀形成的民族文化心理,也是文化认同的深层心理元素。

  复兴路犹长,奋斗正当时。此时此刻,依然有很多人们仍在勇毅坚守,无数追梦人还在奋斗奉献。因为疫情等原因,一些人们更是选择了就地过年。“神州万里同怀抱,共祝愿祖国好”。无论身在哪里,“有情便是年”;不管时代如何变化,“年味”也从来都没有走远,就在你我身边,在那一项项民俗文化里。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扮靓美美中国年,也激励着14亿多中华儿女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在新征程上创造新成绩。(雨泉)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