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东湖评论:文艺作品的生命力莫过于动人心弦
近日,新春大剧《人世间》热播,连续多个话题冲上热搜,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仅在第一集就赚足了观众的眼泪,唤醒了沉睡于父辈们内心深处的时代记忆。让时光的摄影机再次定格于上世纪60年代末到2016年,近半个世纪的社会变迁和人情百态,让多少人感同身受、热泪盈眶。
电视剧改编自曾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梁晓声同名小说《人世间》,导演李路在小说的基础上,创造性的进行了转化和延展,以居住在北方某省会城市的一户周姓人家三代人的视角,描绘了十几位平民子弟在近50年时间内所经历的跌宕起伏的人生,全面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经历的翻天覆地的社会巨变。正是这样写实的视角,深刻体现了“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也正是这样的人民视角,成功的打动了人民心弦,实现了人民性、艺术性和发展性的有机统一。
无论是反映全面从严治党、打虎拍蝇的《人民的名义》,还是反映国有企业改革矛盾与破冰的《突围》,亦或是描写女性心理成长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些优秀的影视作品无一不深入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的谆谆教导:“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要身入、心入和情入。”只有欢乐人民的欢乐,忧患人民的忧患,才能捕捉到本真的生活形象,感受到人民的心理需求,理解人民的希冀梦想,才能“我手写我心,时代为妙俏”,创作出“反映人民心声”的优秀作品。
文艺作品的生命力莫过于动人心弦,动人心弦离不开立足生活本源。唯有立足生活本源才能充分反映创作本真,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田间地头、融入企业车间、站在群众之中,才能真正了解到脱贫攻坚的艰辛、抗击疫情的艰苦卓绝、人民群众的守望相助,正是这些平凡汇聚成涓滴之力,才能形成有厚度、有温度、有热度的一部部文艺精品。
艺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生命力的延续除了一个个人物和事件支撑,还少不了时代背景、宏观政策、家国情怀等“国之大者”的巨幕,创作者只有把准时代的脉搏,才能在更壮丽的宏大叙事下展现出最细枝末节、动人心扉的人间词话!
作者:陈姿君(襄阳襄城区)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