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娱  
对话叶锦添:找寻东方美学的当代性表达
2022-03-13 12:45:57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  分享:

  本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 袁秀月)回溯华语影坛过去二十余年的影像记忆,叶锦添设计的服装留有一抹亮眼的色彩。

  从电影《胭脂扣》里梅艳芳的旗袍,到电视剧《大明宫词》里周迅的写意裙装,从电影《卧虎藏龙》里周润发的飘逸长袍,到电影《夜宴》中章子怡的华丽礼服,叶锦添让很多观众通过影视剧重新认识了中国传统服饰,让“新东方美学”走入世界舞台。

叶锦添。新经典文化供图

  而对于叶锦添而言,影视只是他艺术世界中的一部分。在舞台领域,他曾与诸多世界知名艺术家及著名艺术团体合作。2004年,他为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中国八分钟”交接仪式设计了整体视觉。前段时间,他首次担任舞台剧导演,将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搬上舞台。

  在不久前结束的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中国体育代表团所穿的领奖服,也出自叶锦添之手。

  “其实,我没有一直做古典,我做了很多未来的东西。我的新东方主义其实是无限地发展各种可能。”在新书《无时序的世界》中,叶锦添梳理多年来的艺术思考。

  他说,他要做的,不是复制传统,也不是后现代的解构,而是重建中国视野中的世界观与自我。他更关心的是,如何找寻传统的当代性。

  对话摘录如下:

  问:你在《无时序的世界》中提到,从梅兰芳的一张剧照开始,你对中国的古典文化意象产生了无限的想象,传统戏剧对你有哪些影响?

  答:对我很大的影响,甚至我今天的创作主要还基于这个理念,就是全观舞台。梅兰芳给我最大的震撼是,我们看得出来他是一个男生,但是他通过这些东西变成一个女生。京剧把人的一举手一投足的美感变得程式化,程式化之后,又统一了所有其他艺术的媒介,包括音乐、舞蹈、服装,所以我觉得这是有别于西方艺术一个很重要的特色。

  问:香港是多种文化交融的地方,在审美上西方的艺术风格对你有哪些影响?

  答:我是好几个阶段,小时候对希腊的东西很有兴趣,尤其是希腊文化、希腊电影。比较大一点,就对欧洲的东西很有兴趣,也看很多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电影,像费里尼、帕索里尼,他们的电影有一种前卫的感觉,还有黑泽明,他把东西方混合得非常好。受这些作品的熏陶,我慢慢形成我自己的风格,我也希望能把中国的东西调到非常前卫,非常当代。

  问:你与电影行业结缘是怎样的过程?

  答:我哥哥当时是做摄影师的,他其中一个助手跟我很熟。那个人后来当了美术指导,他带我入行。他知道我会画画,我帮他们画了很多布景的画,慢慢对电影行业熟起来。真正进入电影行业,是参加了一个绘画比赛,我拿了两个大奖。徐克的工作人员看到我,把我介绍给徐克,之后我开始在电影工作室上班,遇见了吴宇森,开始拍《英雄本色》。

  问:2000年左右,你和李少红导演合作了《大明宫词》,那是什么契机?

  答:当时是这部戏快要开拍了,李小红觉得衣服不行,她到处找人。我们共同的好朋友把我介绍给她,当时我刚刚做完一个展览,他们就飞来找我,并且马上邀请我去北京看她的衣服,我还觉得蛮奇怪的,为什么这么急。

  到北京后,我看到他们的服装房满满的,一两百套服装全部做好了,我还纳闷。结果李少红说,一件都不要。后来我发觉,之前的设计师虽然做得很用心,买非常好的布料,但是用的是当时很流行的韩国欧根纱,布料比较挺硬。演员跪下去,衣服就会挺起来,整个感觉不太像唐朝的衣服。

  我很快就帮她改了,用了舞蹈衣服的处理方法,摆非常大,细节非常简单,演员穿起来很容易做动作,不是纯写实的,但是表现力很强。它其实更像舞蹈的衣服,所以当时好多人觉得很惊艳,衣服好像“活起来”了。

  问:你曾说“真正的古装穿在演员身上可能行不通”,为什么这么说?

  答:因为古装是很讲礼仪的,尤其一些服装跟礼仪的动作、仪式有关。汉朝有一种深衣,整个是围着身体的,如果演员穿了就很难走动。但是导演又要求演员要跪下、起来、做动作。如果衣服真做成这样,演员很难表演。所以我就让衣服看起来一样,里面做了一些手脚,让演员可以移动,把身材也收好了一点。

  以前一位欧洲的艺术总监跟我讲,你们的传统衣服好漂亮,我说这不是传统的衣服,这是我做出来的。我用了很多传统手工艺,看起来是传统衣服的美感,但是改了剪裁。

《无时序的世界》封面

  问:近些年兴起“汉服热”,有人认为应该完全复古,有人觉得应该创新,你怎么看?

  答:我觉得两者都很重要。一个是必须要知道传统衣服长什么样,穿起来什么样,以前的人是怎样的精神状态。但如果它完全复古的话,就缺少在当代的生命力。所以也要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知道原来的样子。

  问:你觉得,今天的文艺作品如何去传播中国美学?

  答:我更关心的是,我们究竟懂得多少中国美学,我们有没有传达出真正的中国美学。原来产生它的土壤已经没有了,你现在要找回它,就算找到也不能生存在这里。把它提炼到当代的智慧,这个工程是非常浩大的。

  问:北京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领奖服是由你设计的,如何在有限空间内传达自己的设计理念?

  答:2004年,我参与了雅典奥运会闭幕式,那时我已经开始研究奥运精神了。在奥运精神里,所有国家都是平等的,大家要用最阳光最正面的方法去表现自己。很多奥运服装,一方面有自己国家的特色,但是又不会太过自我。

  我第一个想到圆立领加盘扣的设计,这非常中国,但是加进去后,也不会影响到它中立的状态。领奖服上设计有三条红色线,形成一个中国的“中”字,红线上短下长,像一团气往上升的感觉,表达出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完)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