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唐山3月20日电 题:600年古老修船技艺:渤海湾畔捻船忙
作者 白云水 孟潮
3月的阳光虽不够热烈,却也在复苏大地的同时,于春分时节唤醒了平静的渤海湾。“嘿呦嘿呀,嘿呀呀嘿呀嘿……”20日,渤海湾北岸的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黑沿子镇超鑫船舶维修厂,传来捻匠们唱出的号子声。春捕要开始了,他们要在渔船出海前将船体检修好,确保渔民出海安全。
据《丰南县志》记载,黑沿子镇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最早居民系山东移民而来。当地盛产梭子蟹、大对虾、海鲶鱼等海产品,渔民世代靠海为生。时代更迭,现如今的黑沿子镇是唐山当地有名的渔业乡镇,全镇6441户中有近800户从事海洋捕捞,大量的木质渔船仍活跃在海洋捕捞作业中。
渤海湾畔,捻匠正在精心捻船。 李福政 摄“渔船在海上航行时间久了,船体难免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像这种木结构的渔船,每一年都要检修一次,每两年需要大修一次。”超鑫船舶维修厂厂长周绍泉说,“一到休渔期,船主们就把渔船拖到这来修理,我们叫它‘捻船’。”
捻船是渔民用油灰、麻丝和桐油修补船缝,达到防止船体漏水、渗水,加固船体的作用,是渔家传统文化中的一门重要工艺,已经有600多年历史。捻船的工人被称为捻匠,一把铁凿、一把锤子、一桶桐油、几缕麻丝,和上油灰,便是捻匠的修船工具。
船坞台上,捻匠们左手拿凿、右手持斧,跟着号子的节奏,对着船板缝一下下敲击。59岁的高荣胜是这里的老捻匠,干这行已经有30余年。“九叠十八捻,一层麻丝一层捻灰,这样捻出来的面与船板浑然一体,船体韧性强,密封严实。”高荣胜告诉记者,捻船需经过剔缝、塞麻、碾灰、上腻子、刷桐油等9道工序,这些工序看似简单,但是对捻匠的技术要求很高,一道工序做不好,渔船下海后就会渗水。
渤海湾畔,捻匠正在精心捻船。 刘洋 摄“捻船既是技术活,也是个辛苦活,更是个责任活。渔民的身家性命都放在这条船上,船体上的每个细节都得认真检查,不能出一点问题。”高荣胜说。
据周绍泉介绍,现在当地会捻船手艺的仅有二十几人,而全年渔船维修量却高达270艘,尤其是进入伏季休渔期,船厂迎来修船旺季,捻匠们经常是起早贪晚“连轴转”。
“干这活计就是风吹日晒的,年轻人不爱干这个。现在厂里的捻匠年纪都很大了,60岁的都算岁数小的。”周绍泉感慨道,“没人愿意当捻匠了,这门老手艺全靠老人儿们坚守着。”
渤海湾畔,经过捻匠精心修理的渔船即将出海春捕。 刘洋 摄笔者采访时正巧遇到一位取船的船主,他说:“每次取船,捻匠师傅们都会说,干完这条船就不干了,但渔船需要他们检修的时候,他们二话不说立刻帮忙。干了一辈子的手艺,哪能说不干就不干,他们舍不得咧。”
一艘艘修好的渔船从船坞台顺着滑行道驶向大海。“平安出发,平安归来,就是我们捻船的意义。”周绍泉说。(完)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