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3月22日电 据《中国新闻》报报道,“李商隐那么精致唯美、缠绵悱恻,杜牧那么英爽、俊俏,杜甫这个苦哈哈的老头子怎么能跟他们比呢?”知名作家、上海市作协副主席、民进上海市委副主委潘向黎谈到她对杜甫的“路转粉”心路历程,称自己年少不知杜甫好,她的“杜粉”父亲便露出“总有一天杜甫能把你收拾了”的表情。终于有一天,父亲预言成真,杜甫“埋伏在中年”,给了她会心一击。
“诗歌是中国人的宗教。”中国的诗歌从劳动中诞生,在士大夫们的琢磨下走向鼎盛,以汉语独有的韵律美感,承载着绵延千年的情感和文化。今天,除了那些已成不朽的唐诗宋词,爱诗之人在读什么?
作家潘向黎。(《中国新闻》报 发/人民文学出版社 供图)年少不知诗圣好 未曾想“杜甫埋伏在中年等我”
3月12日,在北京举行的《古典的春水:潘向黎古诗词十二讲》新书发布会上,朱永新、李敬泽、毕飞宇、潘凯雄、欧阳江河、彭敏等文化界名人一起谈诗论道。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潘向黎认为,古诗词的魅力正如欧阳修诗中的春水,迢迢不断,渐行渐远渐无穷。因此,她最新出版的随笔集以“春水”为名,以一名现代作家的视角,将唐宋诗词名家“读成自己的友人、亲人”。
春水是流动的,对诗的感悟亦如是。新书代序《杜甫埋伏在中年等我》是潘向黎4年前出版的另一部古诗词随笔集《梅边消息》中的一篇文章,文中写到她博学的父亲潘旭澜(已故学者,曾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作为“杜甫铁粉”的种种,而自己年少时不觉杜诗好,人到中年后,某天重读《赠卫八处士》里的“家常话”时,却突然感受到“冰炭置肠,倒海翻江”的巨大冲击,“那一瞬间,我觉得我理解了杜甫,也理解了我父亲,理解了一代代热爱杜甫、热爱唐诗的中国人”。
潘向黎的老友、知名小说家、中国作协副主席毕飞宇说,书中将文人的愁、女性的美,以及落叶、残花、水等古诗词里支撑中国人文化心理的种种意象,罗列谱系,进行了诗歌美学的考古。
知名学者、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说,古诗词在很大程度上是知识分子在成长过程中的自我镜像,对中国人的心灵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潘向黎这部“人间词话”讲诗也讲人,让普通人更容易靠近诗词和诗人。
敢言大家有败笔 “把诗人从天边拉回人间”
潘向黎在书中提到陆游的深情,“一写到唐琬,便深挚,便凄美,便味厚。让人叹息感情的伤痛和怅恨折磨人的同时,看到人生竟有这样的可能:辜负了所爱的人,却始终忠实于爱情本身”。
《诗刊》杂志社编辑部主任彭敏对这段文字印象深刻。“陆游和唐琬的爱情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但很少有一本书会告诉你,陆游和唐琬离婚后又娶了一个妻子,他一辈子都没有给第二任妻子写过一首(情)诗。他给前妻写了那么多首,到七八十岁了还在想念,可是对眼前人,他一首诗都没写过。这时候神来之笔来了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