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娱  
《全蜀艺文志》点校版再版
2022-04-02 09:20:48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  分享:

  《全蜀艺文志》是明代杨慎(号升庵)编著的一部有关四川的诗文选集,是研究四川历史与文化的案头必备基本典籍,也是《四川总志》中影响最大的一种。

  2022年春,川大教授刘琳、王晓波点校《全蜀艺文志》,作为大型文化项目“巴蜀全书”系列之一,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再版,堪称学界期盼已久的“及时雨”。

  刘琳、王晓波点校《全蜀艺文志》初版于2003年5月出版,至今已过去19年。此次再版对初版做了较大修订,修改最多的是校记,共计八百余条,其中有大量的考证。另外,按照现行的用字标准和出版要求,再版对旧字形做了处理,对异体字做了规范,对用字做了统一。通过这次对初版的补充修正,本书的学术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三百五十多篇诗文

  全靠《全蜀艺文志》保存下来

  杨慎在其漫长流放生涯中曾七次返蜀。在第五次返蜀后,他开始修《艺文志》。

  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四川巡抚刘大谟发起重修《四川总志》,礼聘杨慎与王元正(字舜卿)、杨名(字实卿)担任编纂工作,开始于成都城东静居寺宋濂、方孝孺祠。杨名修《建置》《山川》等志;王元正修《名宦》《人物》等志;杨慎修《艺文志》。《四川总志》初稿完成后,刘大谟对杨名、王元正所修的部分不甚满意,于是又嘱按察司副使周复俊、佥事崔廷槐统一体例、调整门目、笔削内容、重加编定,“而《艺文志》则悉仍升庵之旧,未之能易焉”。这部修定过的《四川总志》刊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总志》仅十六卷,以杨慎所编《艺文志》六十四卷附于其后,别题为《全蜀艺文志》。

  《全蜀艺文志》收录诗文一千八百七十三篇,有名氏的作者六百三十一人。该书选录的范围以与蜀有关为准,不论作者是否蜀人,但“若蜀人作仅一篇传者,非关于蜀亦得载焉”。全书诗文按文体编排,篇次则以作者的时代先后为序,前五十卷的文体门类大体沿袭《成都文类》,但“诗”中增加了“诗余”(词)一类。后十四卷世家、传、碑目、谱、跋、行记等则为杨慎新添。

  《全蜀艺文志》的取材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成都文类》;二是《固陵文类》;三是《文苑英华》;四是唐宋人文集;五是《舆地纪胜》与《方舆胜览》;六是地方志,包括成都丙、丁两记。元费著在宋《庆元成都志》基础上重修的《至正成都志》,以及明代四川地方志。书中的碑刻、题记大概都是出自明代地方志。以上取材来源当中,有好些书现已散佚,这就使得《全蜀艺文志》一书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据统计,在本书所收的一千八百余篇诗文中,有三百五十余篇不见于其前的文献。换句话说,这三百五十多篇诗文全靠《全蜀艺文志》才得以保存下来。

  视野独特

  收入四川古代绘画艺术史资料

  《全蜀艺文志》之所以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还在于杨升庵选录诗文的标准与一般诗文选集有所不同。一般诗文选集主要从文学的角度来进行选择,而杨升庵的视野则更为广阔,他更注意诗文的史料价值。也就是说,他更注意从史志的角度来选文。因此,在此书中选入了不少为一般诗文选家不屑于选录的似乎很“另类”的、却又非常重要的文章。例如范成大的《益州古寺名画记》(此文很可能是范成大《成都古今丙记》的一部分),其中开列了宋孝宗淳熙年间仍保存于大慈寺的唐宋名画,完完全全是一篇账单式的文字。它虽无文采可言,却是一篇记录四川古代绘画艺术史重要数据的文字。像这样的例子还不少。

  《全蜀艺文志》所收录之文,多是珍贵的四川史资料。如卷五三至卷五七所收的费著七谱:《氏族谱》《器物谱》《笺纸谱》《蜀锦谱》《钱币谱》《楮币谱》《岁华纪丽谱》,系统地记录了宋代成都的士家大族,新获文物,笺纸的名品,蜀锦的生产与花色,钱币的铸造与流通,纸币的发展与发行,以及岁时节日的盛况,对研究宋代四川的社会、经济、文化、风俗具有重要的价值。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蒋瑞尧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