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娱  
非遗剪纸:“守正”是传承与创新的底线
2022-04-03 18:36:58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  分享:

  非遗剪纸:“守正”是传承与创新的底线

民国时期佛山铜凿剪纸《焰火迎春》 (选自《广东民间美术》)

  近年来,在剪纸非遗界,刮起一股“创新现代剪刻纸”之风,脱离中国传统民间剪纸基因和语言,推销“去民间化”的所谓专业“西洋化”“绘画化”“机器化”“商品化”等创作理念,一时造成剪纸非遗界在传承与创新关系等理念上的混乱。对此,我深感不安。作为从事抢救研究非遗一辈子的专业研究者,我想就此谈点自己的意见。

  “民间”是非遗的底线

  “民间”是非遗传承的底线。

  据非遗有关文件规定,当代非遗传承人的职责首先是要坚持在“民间”。守护住“民间”这条正道和底线,才能进行传承与创新。舍弃“民间”的所谓“创新”,是一种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的错误做法。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包括非遗在内的一切民间文化遗产,它们都是在民间这块沃土上培育、盛开的鲜花,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和母体文化。与精英文化不同,非遗是完完全全由民间普通劳动者创造,又由他们代代相传、不断创新留下的成果。如果我们抛弃了“民间”这条底线,非遗等民间文化就会异化。

  “守正”是传承的根本

  非遗剪纸的传承,首先应强调“原汁原味”地、“真实无误”地、“全面系统”地“传承”,而不是“创作”。这种整体性的传承是守正的真正含义,也是传承的头等任务!

  传承要守的“正”是什么?我认为,它不是泛指一般的艺术创作规律,而是非遗传承的规律。传承要“传”的是什么?有人认为,传承就是把自己的手艺教给徒弟、学生,传给下一代。我认为,这种认识过于片面、简单。所谓“原汁原味”传承,不仅仅是技艺,更多的是一种艺术精神,是把历代相传的技艺和图样等“不走样”“不变味”地复原传下去,这是最重要、最根本的。

  比如,潮州剪纸拥有许多巧夺天工的技法:罗瑞瑜剪(刻)公鸡鸡冠,独创了暗刀法,又称压刀法,能造成浮雕似的立体感;杨雪友剪公鸡、丹凤,在羽毛处理上则创造了独具匠心的技艺手法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