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遗产  
《女史箴图》 千年演绎,千年传奇
2021-05-14 09:48:49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  分享:

《女史箴图》千年演绎,千年传奇

《女史箴图》局部,“冯媛挡熊”画面。

大英博物馆藏《女史箴图》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汉唐绘画的知名杰作。此图传为东晋顾恺之所作的唐摹本。《女史箴图》流传的历史也非常传奇。如何观赏这幅绘画的内容与风格,如何通过画本身装裱部分以及历代收藏者的私人鉴藏印了解它的传承过程呢?

一幅装裱完整的古代卷轴画,由右向左分为几个部分:迎首,前隔水,画心、后隔水、拖尾等。《女史箴图》高24.8厘米,长348.2厘米,绘画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中央的两块画心,分别是“女史箴图”与“女史箴文”。相应地,两块画心均有前隔水与后隔水,加之清代乾隆时期的整体装裱,整体画卷的长度就相对较长。

图文并茂的经典主题

女史箴图和女史箴文是在清初才被合起来装裱的,两者并非一直是完整的一件作品。《女史箴图》的画面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9段。画面故事由右向左分别是“冯媛挡熊、班姬辞辇、武士射雉、知饰其性、言善出其、灵鉴无象、欢不可渎、静恭自思、女史司箴”。

《女史箴》是西晋张华写的一篇讽谏贾后的辞赋。贾后名南风,是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立过大功的贾充的女儿。她在晋惠帝司马衷做太子时,就被册封为王妃。晋惠帝(290-306在位)即位以后,贾后专政,国家乱象已显,张华便以儒家提倡的礼法,撰写了《女史箴》,以谏言妃嫔要遵守礼法。《女史箴图》表现的正是这个文本,其中最为知名的画面有冯媛挡熊、班姬辞辇、知饰其性,女史司箴。

从右向左第一个画面便是冯媛挡熊。故事讲述汉元帝率宫人幸虎圈看斗兽,有一黑熊突然跃出围栏,直逼汉元帝,冯婕妤挺身护主。两个武士虽手执武器,一个在张口大声呐喊,一个用力刺向黑熊,但面露惊惶之色,与冯婕妤的昂首挺立形成鲜明的对照,更突出地表现了冯婕妤的勇敢与其他宫女惊慌失措的神态。

第二段是画班婕妤辞谢与汉成帝同辇的故事。画卷中画了八个宫人抬着车辇,汉成帝坐在辇中回首看着后面步行的班婕妤。辇中还坐一妇人。北魏时期的司马金龙墓中的实物中也有这一画面,但辇中尚未出现妇人,可见卷轴画中的妇人是逐渐被演绎丰富出来的细节,以对比班婕妤的高尚女德。

《女史箴文》是瘦金书书写的《女史箴》词句11行,曾经被认为史宋徽宗所作,吴升《大观录》(序1713),记《女史箴》:“宋佑陵(徽宗)复摘箴中语,书于绢上,计十一行。……”其后如《石渠宝笈初编》:“后幅素笺本(误记,是绢本)、宋徽宗楷书《女史箴》一则。计十一行七十六字。”二十世纪以后,日本矢代幸雄与外山军治开始认为是金章宗所作。金章宗的母亲是宋徽宗某个公主之女,因此金章宗从小就有机会受到宋代书法绘画的熏陶。对于如何辨识徽宗还是金章宗的书法题识,王耀庭认为,同样是“图”字的写法,囗内小口,徽宗用“口”;章宗用“△”。台北故宫藏《郭忠恕雪霁江行图》图上“雪霁江行图郭忠恕真迹”,因此,女史箴文的瘦金体书法也被研究者认为是出自金章宗。

从印章看流传故事

中国古代卷轴画以绢纸装裱,在装裱的各部分接缝处压有骑缝章。大量的收藏印章显示出来历经千百年,无数人曾对于这幅作品极度的珍视和短暂的占有。

唐宋元印章

在这幅作品之中,有传为唐代的“弘文之印”、有北宋时期“政和”、“宣和”、“睿思东合”,南宋时期“绍兴”连珠印,金代“群玉中秘”,元代阿里之印。印章的钤印位置与当时通行的钤印方式相比,也多有错乱。王耀庭通过对比其他可靠书画的印章,对这一系列印章进行了鉴定对比。

其中“群玉中秘”印,被认为是金章宗“明昌七玺”之一。按一向被认为最标准的“明昌七玺”钤印在《南唐赵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