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收藏  
“堵船”事件已过去两月余,“长赐”号及船上货物仍被困苏伊士
2021-06-17 16:36:13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Admin  分享:

 距离苏伊士运河“堵船”事件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但对于许多人来说,这场危机远未结束。据外媒报道,虽然堵塞该运河的“长赐”号货轮早已脱浅,但由于相关方仍未谈拢赔偿事宜,该货轮仍在埃及方面扣留之下,宜家、联想等公司的产品仍与货轮一同停留在苏伊士运河的泊位中。随着法律纷争持续,船上价值数亿美元的货物何时能够脱困,看似遥遥无期。

 
货轮仍未“脱困”
 
今年3月,一艘重型货轮“长赐”号在埃及苏伊士运河新航道搁浅,造成堵塞。经过持续救援,这艘货轮在搁浅近一周后成功脱浅,运河重新恢复通航,危机看似告一段落。
 
然而,“长赐”号仍未脱困。事发后,埃及苏伊士运河管理局向船东日本正荣汽船公司提出约9亿美元的初步赔偿要求,以弥补该船搁浅造成的损失,而后者不同意这一赔偿金额。
 
根据苏伊士运河管理局的说法,由于船东拖延缴纳赔偿款,管理局决定扣留该货轮。两个多月来,“长赐”号及其承载的近1.8万个集装箱一直被扣留在运河的大苦湖。
 
据悉,宜家和联想等数十个品牌的产品被困,具体包括柠檬、竹笋、豆腐等食品,日光浴椅、割草机和露营设备等。受新冠疫情影响,不少消费者在2020年下半年开始订购这类生活用品,但这些商品将无法如期抵达。
 
“我们对今年看到存货不抱太大希望,尽管这批货在运输中投保了,但我们猜测,问题在几个月甚至几年之内都不太可能得到解决,”英国自行车制造商Pearson 1860的主管威尔·皮尔逊(Will Pearson)告诉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这家公司在“长赐”号上的产品价值超过10万美元。
 
对英国小型企业Easy Equipment这样的公司来说,风险甚至更高。据悉,这家公司没有为价值10万美元的商用冰箱投保,这些冰箱本应在5月之前运抵餐馆。
 
该公司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沙阿表示(Michael Shah):“这一重要订单遇挫不仅让我们失去了所有利润,也影响了那些希望在封锁后重新开门营业的餐饮企业。”
 
成立不久的英国小企业Snuggy感同身受。该公司联合创始人杰克·格里菲斯(Jack Griffiths)表示,该公司有一批价值超过55万美元的产品被困,为该公司的畅销产品——一款可穿戴毛毯。这家公司每年只下两笔大订单,而这一笔订单的货品原本计划维持到冬季。格里菲斯说,这一延迟给公司带来了严重的现金流问题。
 
更糟糕的是,几家产品被困的公司表示,他们对船运状况和法律谈判进展几乎一无所知。格里菲斯表示,对此感到“无能为力”“这是大多数新企业将努力克服的障碍。”
 
“船东、(货轮运营方)长荣海运和苏伊士运河当局之间似乎一直在推卸责任,并就保险问题争吵不休。”皮尔逊说。
 
“我们感到沮丧。我们的一些客户感到愤怒,”克莱德律师事务所的货运事故主管杰·夏尔马(Jai Sharma)表示。这家律师事务所代表的公司在“长赐”号上拥有超过1亿美元的货物。
 
人们也许会问,为什么不先卸下船上货物?英国《卫报》指出,这不太可能成为一种选择,因为这需要巨大的起重机来移动,并且找到一个足够大的港口来容纳。
 
法律斗争持续
 
有评论称,自3月底成功起浮以来,这艘22万吨的货轮又“搁浅”了,而这一次是因为船东、保险公司和苏伊士运河管理局之间激烈的法律斗争。
 
尽管苏伊士运河管理局已表示,决定将向船东提出的索赔金额从此前的9.16亿美元降至5.5亿美元。但除了列出3亿美元用于“救援”,以及另外3亿美元用于“名誉损失”和运河损坏外,这一巨额要求似乎还需要更具体的说明。
 
“即使5.5亿美元也站不住脚,”夏尔马说,“我认为整个说法都被夸大了。苏伊士运河管理局一开始就大张声势地说,800名埃及人工作了6天来使船只脱浅,800人花费3亿美元做6天的工作,这真是一笔慷慨的报酬,很难想象这有什么意义。”
 
英国保赔协会4月也表示,苏伊士运河管理局没有为这一巨额索赔提供详细的理由。“这艘船搁浅6天后重新浮起来,苏伊士运河迅速恢复了商业运营。”
 
据报道,在迟迟无果的情况下,一些零售商甚至考虑对埃及当局采取法律行动,以追回货物。
 
然而,各方围绕赔偿的法律纷争仍在持续。对于是什么原因导致货船搁浅,也未达成一致。根据苏伊士运河管理局5月公布的调查结果,认定船长的错误指令是货轮搁浅的主要原因,因此船长应对搁浅事故负责。也有观点认为,苏伊士运河管理局在极端天气下允许货轮进入运河,因而需要负责。
 
此外,即使各方达成和解协议,根据海商法的“共同海损”原则,这些零售商或其保险公司也可能要承担部分费用。(共同海损是指在同一海上航程中,船舶、货物和其他财产遭遇共同危险,为了共同安全,有意地合理地采取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特殊牺牲、支付的特殊费用。)
 
“我们陷入了两难境地,我知道,为了拿回我的货物,我将不得不支付额外的(共同海损)费用。”沙阿表示。
 
两个多月后,对于被迫忍受旷日持久的法律诉讼、希望追回被扣货物的公司来说,这场危机远未结束……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