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竹敏
11月20日至22日,上海市舞台艺术精品创作2019年度剧本研讨会召开。此次研讨会是为纪念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5周年,持续推进上海市委2016年第十一号文件所要求的“十三五”期间在文学、影视、舞台艺术、美术、群文、网络文艺等方面完成百部精品佳作的目标,力争在2021年建党100周年之际,推出“百部精品”中30部左右舞台艺术领域的精品力作而举办的。
研讨会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联、上海市作协主办,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承办。来自北京、湖北、江苏、河南及上海本地的40余位专家分戏曲一组、戏曲二组、话剧组、综合组、音舞组5个组别,对22部作品进行了专题研讨。
从研讨内容来看,研讨集中体现出上海舞台艺术创作近年来谋发展、找差距、寻借鉴、攀高峰,在“深度”“广度”“高度”方面所下的功夫和不懈的追求。作品呈现出创作导向更加专注,主旋律更加凸显;现实题材创作显著提升;风格更加新颖,民族范十足三大特点。22部作品中,红色题材9部、现实题材8部,表现了上海舞台艺术工作者坚守立场、传承基因、彰显美学、正本清源、守正创新的努力。
本次研讨中,戏曲一组讨论了京剧《北平无战事》(新版)、淮剧《浦东人家》、昆剧《浣纱记传奇》、中篇评弹《初心》4个剧本。
专家认为,《北平无战事》(新版)承载了京剧艺术形态的创新意图,有望成为海派京剧的新起点。淮剧《浦东人家》通过小人物折射大时代、大变革、大上海。昆剧《浣纱记传奇》寻根访源、致敬先贤,反映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篇评弹《初心》作品选材非常有意义,为评弹艺术的发展和推广增添了助力。
戏曲二组的4部研讨作品均为沪剧,分别为《一号机密》《承诺》《苔花》和“小巷总理”之三《可乐坊25号》。前两者为红色题材,展现了隐蔽战线革命者的无畏牺牲;后两部作品为现实题材,关注当下的教育问题和垃圾分类。
研讨专家认为,剧种的集中折射出沪剧作为上海地方剧种在题材多元化、社会敏感度、现实表现力上的优势。《一号机密》秉承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有真实感、传奇性,史料运用丰富。沪剧《承诺》所表现的历史感、年代感、地域感让人充满期待。《苔花》聚集青少年教育问题;长宁沪剧团的“小巷总理”之三《可乐坊25号》聚焦时下垃圾分类的热点问题,两者都具有现实意义。
话剧组此次研讨了《新青年》《追梦云天》《曾联松与国旗》《中国商父》4个剧本及《大上海》素材提纲。
专家认为《大上海》素材丰富、饱满,但是想全面展示大上海的历史与今天、现实与未来,采用话剧的形式颇有挑战。《新青年》(原名《陈独秀》)用开阔宏大的俯瞰历史的气势,展现新旧文化的猛烈撞击,结构很有特色。《追梦云天》讴歌了我国当代航空科技专家和工艺专家的拳拳爱国之心,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有提升空间。《中国商父》结构严谨、完成度高。《曾联松和国旗》题材难得,主题思想颇有价值。
综合组此次共研讨了4个剧本和提纲,包括两部滑稽戏《上海的声音》《弄堂里向》、木偶剧《方舟》(暂定名)、话剧《苏州河的女儿》。该组专家认为,4部作品中,有3部是现实主义题材,反映上海普通人的生活与奋斗的故事,十分可喜。
对于具体作品,专家建议,滑稽戏《上海的声音》从“上海的声音”出发,构建了近40年上海普通市民生活的风情画,体现了上海人民的进取与包容、睿智与坚持。滑稽戏《弄堂里向》展现人物命运的交织与推进,有生活质感。木偶剧《方舟》(暂定名)的舞台呈现“象偶”是亮点,新提纲符合当下思考。话剧《苏州河的儿女们》聚焦稀缺的工业题材与改革题材,作品由民营剧团创作,彰显了其社会责任感。
音舞组此次研讨的5部作品为民族交响史诗《英雄》、歌剧《田汉》、芭蕾舞剧《闪闪的红星》、音乐史诗《开天辟地》、交响幻想曲《炎黄颂》,涵盖了不同的题材、主题、样式、风格,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专家认为,民族交响史诗《英雄》较好地建立起民族器乐与交响协奏的关系,显示出“上海民乐、国际表达、当代气质”的独特品格和恢弘气象。歌剧《田汉》是上海歌剧院推出的第一部原创民族歌剧,反映了文艺院团积极承担使命的时代责任感。芭蕾舞剧《闪闪的红星》以潘冬子的内心时空建立起自由、写意、具有强烈现代感的样式,是一部立意清晰、有鲜明艺术个性的作品。音乐史诗《开天辟地》采用音乐与诗歌朗诵的形式,具有跨界探索的创新性。交响幻想曲《炎黄颂》是西洋交响“洋为中用”表现中华创世神话题材的成功实践。
11月22日,研讨会交流大会在上海中华艺术宫举行。5个组别的组长马也、刘玉琴、欧阳逸冰、吴孝明、刘文国代表各组专家进行分组评述。上海京剧院院长张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张惠庆,上海木偶剧团团长何筱琼,上海芭蕾舞团团长辛丽丽,上海歌剧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范建萍,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代表创作单位交流发言。会议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杭春芳主持。
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电影局局长胡劲军在交流大会上就今后创作工作重点做了规划部署。胡劲军表示,上海要努力成为优秀演出、演艺机构、演艺人才荟萃的码头,也要成为不断输出原创舞台精品的源头。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通过新一轮的创作积累,共同唱好上海舞台艺术的大戏,讲好中国故事,不断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