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产业  
追忆红色热土 探访郴州市良田镇廖家湾村
2020-06-12 15:40:16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  分享:

岁月长河随着光阴渐渐地逝去,但红色革命的烙印将铭记史册。湖南郴州市良田镇廖家湾村看似是一个很平常的边陲山村,村庄座西北朝东南,座落于后龙山,头枕苏仙峰,脚踏骑田岭,左牵五盖山脉,右环抱仰天湖与宜章相隔。而廖家湾过去发生的故事却鲜为人知道。

近日,有幸受廖家湾村廖氏协会会长廖月恒的邀请前往做客,清晨的阳光懒洋洋的洒向了大地,从郴州城区出发驱车沿着繁忙的107国道行径近35公里便抵达了廖家湾村。等候已久的廖月恒引领我们走进廖家湾村,迎面而来的青石板路,青砖瓦房、雕兽刻鸟的画面即刻映入眼帘,给人一种新鲜的视觉冲击感。在陈旧的村庄里还依旧完整地保存着许多明清风格的古建筑,让人叹为观止。

一路上,廖月恒介绍了廖家湾的来由:“廖家湾村又名‘郴阳泰里,古称外里’,廖家湾的廖氏开基之祖友诚公,明成化二年(1466年)由蓝山上清函迁居此地安家落户,创业发展,至今已有553年历史,已开枝散叶25代,人口增至一万余人。”廖家湾村还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村落,风景优美,古迹众多。至今村里还保存明清时期的古民居30多户。始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的廖氏宗祠目前还保存完整,在2012年1月被列为郴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话说间来到了位于村里的廖氏宗祠祠堂前,高大的门楣中间刻着“廖氏宗祠”几个大字,正门两侧坐卧着两头张牙舞爪的石狮子,顿时给人一种庄重而严肃的气息。推开厚重的实木门,我们进到了祠堂内院,豁然看见在正堂屋的房梁上挂着一块以金色字体篆刻着“功在人民”的巨大匾额。此时有几位花甲老人正合坐在大堂里方桌前喝着茶,聊些过去的往事。我们围坐了过去,当我们好奇地询问大堂上所挂的巨匾是出于何故时,廖月恒便得意地为大家讲述起关于这块巨匾的故事。

“在1949年解放前夕,为阻拦解放军南下,粤汉铁路全线38座桥梁全都遭到国民党军队的严重破坏,其中郴州境内的漳河、小溪等桥梁损毁特别严重。此时中央军委、铁道部要求铁道兵团二支队和衡阳铁路管理局“务必于年底前将京粤路线直接通车,确保输送解放大军南下作战。”时间非常紧迫。

廖家湾村民得知抢修粤汉铁路缺乏木料的消息,全村村民在族长廖汉章的带领下,自愿无偿的把后龙山数百年祖先遗留下来的3000余棵古树,捐献给铁路作抢修桥梁的物资,解决了抢修郴县南北铁路桥梁所需木材。为表彰廖家湾村群众爱国爱路的精神,时任铁道兵团前进指挥所副司令员、衡阳铁路管理局局长的郭维城亲笔题写了“功在人民”匾额赠与廖家湾村民。

廖月恒还指着墙边的蓑衣、斗笠、独轮车等工具告诉我们,这些物品是当年先辈们在修铁路时的工具,大伙好不容易才寻回来的,将来要把这些物品作为文物保护陈列起来以教育后人。在祠堂右边的墙上,还装裱着2019年10月广铁集团为寻找这块匾额和了解当年修路的事迹,特意组织媒体、学者等专程来到廖家湾村实地探寻后,广州铁道报和相关媒体进行了刊登报道,及相关的泛黄的历史照片。

在与老人们的交谈中,红军烈士廖开早的亲侄子,现年87岁的廖振腾老人讲述了一段当年红军发生在廖家湾的故事:“在红军长征时,红军大部队曾先后多次经过廖家湾并以廖家湾作为驻地,廖氏宗祠祠堂作为红军大部队指挥部,在这里指挥了反围剿的战斗。”“我叔父廖开早当年参加革命之前在广州黄埔军校学习可谓文武双全,左右手都写得一手好字,深受大家喜爱,一次突患脚疾没钱诊治,便靠写字换钱医治自己的脚病,恢复不久他便瞒着家人投身革命了,直至1933年在长沙作战时牺牲。”据《廖氏族谱》记载,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泰里人民扛起湘南起义大旗,参加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师,在二团、三团党代表廖开早、廖子庭率领下直上井冈山,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经湘南,泰里人民参军参战。

接着,84岁的老人廖发运说道:“廖家湾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古村落,早在1928年湘南起义时廖家湾的人民就已经投身于革命中,也正是因为当年红军在廖家湾的两次邂逅,在廖家湾便深深埋下了红色的种子,因此,从廖家湾走出去参加革命的群众也越来越多,有的一家四男丁先后都参加了革命。在解放战争中,廖家湾的儿女参加革命英勇奋战,不畏牺牲。”据《郴县志》中记载,在国内革命、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等不同时期,廖家湾所牺牲的烈士就有数十名,使得廖家湾红色基因得以传承。

与老人们交谈了近2个多小时已到午时,大家才意犹未尽地散去,在离开的路上,老人指着周边说:“这里现存的30多处老宅每一座都有革命的故事,只是能讲述廖家湾以往革命经历和红军故事的老人们都已经不在了。”说到这里,老人们领着我们走到了村西头小河边,指着远处两侧草深林茂的山峰和蜿蜒的小路说到:“那两座山顶上都曾是当年红军和革命军人与敌人浴血奋战的地方,远处山腰的石板路也还在,在附近都还留有战壕和碉堡的遗迹,我们小的时候时常上山去挖子弹和子弹壳。只是现在那里山高林密已找不到当时的路了。”

据廖氏宗族《寻根问祖》史册记载,在廖家湾村周边,还遗有敌人当年围堵红军时修筑的6个碉堡,红军住过的廖氏宗祠,走过的青石板古道还在,但亲历红军经过的本地人越来越少。90岁老人廖慎运是廖家湾村年纪最大,唯一能讲红军故事的老人,不幸在2018年逝世,好在廖氏宗亲理事会将老人讲述的红军故事收入了宗册。

临别前,廖月恒说道:“今日的廖家湾村,已发展成一个有2500多人,19个村民小组的行政村。其中廖家湾自然村就有约900人,90%为廖氏族人。廖氏宗族之所以迅速发展,成为名门旺族,是因为廖氏宗族祖祖辈辈立的族规、家训起了重要作用。历史推进了几百年,廖氏宗族的族规、家训始终贯彻了一个‘忠于祖国、遵纪守法、尊师兴教、尊老爱幼’的好族风、好家风。廖月恒同时也希望,能通过宣传廖家湾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将廖家湾打造成红色革命纪念地,以告慰廖家湾的英雄先烈们,并教育好后人爱国、爱路、精忠报国。”

廖家湾的革命故事还有很多,历史的长册中也永远都不会忘记廖家湾这块红色的热土。(中国网宗长义 欧阳勇)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