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种业创新论坛举行】
今天,第二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世界种业创新论坛”在长沙举行。论坛以“科技推动种业创新”为主题,旨在深入解析世界种业技术与政策创新的发展方向,用科技助力种业发展。
论坛采取“现场+线上”方式进行,共有近100位来自国内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代表参加现场会议,另有近3万人次通过中国科协年会直播平台、中国知网、科创中国等平台在线观看论坛直播。
种子被誉为农业的“芯片”,种业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源头。未来,作物产量的提升主要靠创新,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种业的创新。围绕种业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论坛聚焦产业发展热点,分享育种最新研究现状,探讨新技术新策略,擘画种业未来,以期推动中外科学家携手应对时代挑战,促进全球科技创新合作,助力世界种业高质量发展。
论坛现场,专家云集。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新墨西哥州立大学教授Jinfa Zhang、华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田冰川、国际水稻研究所基因库负责人Venuprasad Ramaiah、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亚洲玉米项目高级科学家M.T.Vinayan、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卫建、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国家农业生物技术中心主任和作物与食品创新中心主任Rajeev K Varshney,7位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高校、研究机构、企业以及国际水稻研究所、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的知名科学家、企业负责人作报告,主题涵盖生物育种现状、作物育种展望、气候变化与品种创新、育种新技术等内容。围绕种业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大咖们”聚焦种业产业发展热点,介绍种业最新技术成果,共话世界种业的发展与未来。
本届论坛由中国科协、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作物学会承办,湖南省科协、湖南农业大学、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湖南省作物学会协办。
【中国种子都是进口的吗】
除了玉米和水稻以外的大多数种子均部分依靠进口,另外一部分是中国公司自产但是公司的控股股东是外国寡头,所以也等同于进口
【中国种子为什么受外国控制】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子安全和芯片安全一样重要,一粒种子,关系着中国人的饭碗安全
21世纪前十年种业乃外资天下。未来十年种子大国迈向种业强国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种业市场,但种业大国却不是种业强国。在21世纪最初10年,中国种业刚刚起步,跨国种企已开始全球布局,美国品种「先玉335」一度抢占了一半的东北玉米市场。业内有句话,「育种不如买种,买种不如套牌」。如今这一情况已经改变,中国近十年来迎难而上不断攻克难关,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自主选育品种面积不断攀升,国人深刻意识到“一粒种子,关系着中国人的饭碗安全。”
目前,包括行业前10强在内的70多家国际种业巨头已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这使得一大批洋种子渗透到国内田间地头——比如,美国先锋公司20余个玉米品种已全覆盖我国粮食主产区东北、黄淮海地区,这一现象背后也凸显了当前国内市场的种子隐忧。
在记者走访了黑龙江、河南、湖南等粮食大省。不少农业干部、农民和行业专家反映,很多种子大量依赖国外,既影响我国在国际种子市场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更存较大风险。
黑龙江种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黄春峰介绍,黑龙江省不少地方都在使用进口玉米种子。比如黑龙江北部地区种植的玉米,多是一家公司从德国引进的品种,具有早熟、脱水快、抗倒伏等特点,得到大面积推广。
美国先锋公司选育的杂交玉米种子“先玉335”推广至今已十余年,是东北、华北玉米产区种植的主要玉米品种,在部分地区已成第一大品种。甚至有的东北育种工作者自嘲:“我们不用搞育种了,一个‘先玉335’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