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产业  
2022年第六届中国陈家沟陈式太极拳国际交流大赛启动仪式举行 陈式太极拳有多少年历史
2022-07-05 09:14:37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Admin  分享:

【2022年第六届中国陈家沟陈式太极拳国际交流大赛启动仪式举行】

 2022年7月3日,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笑迎五洲宾朋,世界太极城恭候四海精英,为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太极拳运动蓬勃开展,搭建太极拳运动交流展示平台。2022年第六届中国陈家沟陈式太极拳国际交流大赛启动仪式隆重举行,众多太极拳爱好者及传承人等齐聚太极拳发源地温县陈家沟,共同见证启动仪式。

 
焦作市文化馆党支部书记连巍、焦作市武术协会会长张志远等嘉宾莅临活动。温县政协副主席严双军、温县陈家沟景区管理局局长胡腾飞、温县太极拳武术文化管理中心主任任海林、温县文化馆馆长闫忙种、温县融媒体中心主任周双林、太极网创始人刘洪奇等领导嘉宾现场见证。
 
陈家沟陈氏第十九世太极拳守门人陈小星、陈家沟村村支书陈冲、陈家沟陈氏家族理事会主任陈一华、武林风环球拳王争霸赛冠军/魔鬼教官孙武,焦作市陈小星拳法研究会会长杨建平等出席,启动仪式由陈家沟太极拳学校总教练陈自强主持。
 
【陈式太极拳有多少年历史】
 
陈式太极拳,始于清朝道光年间。
 
陈家沟的陈氏家谱记述,明末清初的陈王廷会用大刀。后来,不知谁汇编了《陈家沟拳械录》,内容为通背缠拳。
 
陈庚首先提出的修谱建祠,勒碑纪事。1711年以前陈氏家史无文字记裁,仅有囗传。直至1711年,陈氏十世祖陈庚为陈卜立碑,记述陈卜“诗书传家”,陈王廷亦无创拳之说。
 
不管怎样,陈家沟流传的通背缠拳,就传到了清朝道光年间---陈长兴、陈有本这一辈。
 
【陈式太极拳十三式口诀】
 
第一桩金刚捣碓桩
 
此桩同金刚捣碓势。落地震脚,右手握拳,中指轻轻扣住手心的劳宫穴。右拳置于左手劳宫穴之上,意注劳宫,两脚十趾抓地。
 
功效:此桩有清心安神、凉血和胃之功效。意念贯注于肝经太冲穴、脾经稳白穴、胃经历兑穴、胆经足窍穴,有防治各经病症的作用。脚心虚空即涌泉穴空虚之意,有开窍宁神的功效。
 
第二桩懒扎衣桩
 
此桩同懒扎衣势。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右膝与右脚跟的连线垂直于地面。左腿微曲,脚尖内扣,立身中正,舒展大方,气沉丹田,右手向左展开,意念大肠、小肠、三焦等肺腑之气沿手三阳经而贯于指梢,再收于心、肺、肾等。左手轻叉于腰部。
 
功效:可强腰壮肾。
 
第三桩双推手桩
 
此桩同双推手势。松肩沉肘,松胯塌腰,周身完整,劲贯通于两手沿胸腹下推,意在指梢,导此任脉之气运行。
 
功效:防治腹胀、腰软无力等症。
 
第四桩单鞭桩
 
此桩同单鞭势。右脚尖内扣,松胯屈膝,开裆成圆,立身中正,虚领顶劲。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意念劲由丹田起,沿左腰催肩肘至左手中指端,放松下沉,起于指梢,回归丹田。
 
第五桩拗步桩
 
第六桩护心桩
 
此桩同护心拳势。下盘稳固,松胯屈膝圆裆,立身中正,劲力外放,神意聚于两目,意念气流于两眼周围的睛明、承泣等穴。
 
功效:清热、疏邪、明日。
 
第七桩高探马桩
 
此桩同高探马势。以腰为轴,劲先合后开,松胯开胸,沉肘松肩,劲贯于右掌,左掌在下腹部轻轻上托,意念气注于三阴经。
 
功效:此桩有健胃润肺之功。
 
第八桩金鸡独立桩
 
此桩分左右势,同金鸡独立势。独立步站稳,提膝,高度视个人身体情况而定。合劲不散,意注掌根。两手交替举过头顶,意念气通三阴经。两足交替提起,意念气通足三经,下注涌泉,有顶天立地之势。
 
功效:伸筋拔骨,对防治肢体麻木有效。
 
第九桩七星桩
 
此桩神态安详,意念气由长强穴沿任脉上行至百会穴,再沿督脉下行至会阴,再交于长强,如此体内阴阳二气在任督二脉间运转。此桩劲贯于掌外侧,松肩沉肘,呼吸以下沉为主。
 
功效:调理十二正经气血。
 
第十桩跨虎桩
 
此桩同退步跨虎势。虚实分明,轻重倒换,立身中正,虚领顶劲,意气注于指梢,通手三阴经。
 
功效:可防治肩周炎。
 
第十一桩肘底捶桩
 
此桩同肘底看捶势。左肘下沉与右拳相合,右拳微有上托之意,身法端正,有下坠之意,头顶上拔,百会穴与长强穴有对拉之意。
 
功效:升阳固脱、清热利湿。
 
第十二桩亮翅桩
 
此桩同白鹤亮翅势。劲由腰脊右转,重心移于右腿,意念劲上冲于两肩,过肩肘贯于两手,周身放松下沉,合劲归于丹田。意念胸腹之气向右转一圈后下沉,打通冲脉。左脚点地,足趾端的隐白穴按于地。
 
功效:健脾开胃。
 
第十三桩斜行桩
 
此桩姿势为两脚平行开立,两膝微屈,两目平视,含胸拔背,空胸实腹,右掌立于胸口,右手大拇指对着两乳中间的膻中穴,左手成叼手,向后放于命门处。周身放松,气归丹田。
 
功效:宣肺降逆、宽胸化痰。
 
收势
 
双手心向里自然垂于两胯外侧,双臂随吸气同时升至头顶,两手心相对再向下按,呼气,双手经面部、胸部下放到两胯外侧,意念气至两足涌泉穴,周身放松。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