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广州市青少年醒狮表演赛总决赛举行】
12月3日,第六届广州市青少年醒狮表演赛在线上举行总决赛。
经过激烈角逐,来自荔湾区赵家狮鼓乐龙狮团、花都区理工职业技术学校醒狮队、白云区省机械龙狮团摘下单狮组金奖;
来自越秀区南国醒狮青少年醒狮队、黄埔区龙狮协会、南沙区双翼小学获得群狮组金奖;
番禺区沙湾实验小学、从化区鳌头中学等队伍分获银奖和铜奖;香港洪凤派国术总会少狮队、澳门美高梅金狮体育会等队伍荣获特邀表演金奖。
本次大赛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体育局联合主办,广州市龙狮协会执行承办。此次进入决赛圈的单狮组队伍有12支,群狮组11支。
决赛队伍涵盖广州11个区,参加此次大赛的选手,既有高中生,也有三年级的小学弟,展现出广州醒狮青少年传承在全市范围内“枝繁叶茂”的喜人态势。
各支队伍的参赛节目在传承传统韵味的基础上各出心裁,既有“采仙草”“救渔翁”“夺奇宝”“桃园结义”这样的经典主题,也有《绿水青山秀荔枝乡》《雄狮欢腾奔向新时代》《活力天河踔厉奋发》《狮舞羊城》这样新意满满的节目。
此次大赛,来自香港和澳门,以及由在穗港澳生组成的5支狮队也在线上作为特邀嘉宾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的“醒狮少年”们借助这个平台,弘传统、展新姿、促交流。
本届大赛还增设个人才艺大赛,已于11月18日在线上举行。从456位6-16岁报名选手中脱颖而出的42位“醒狮少年”进入决赛,10名一等奖获得者获“非遗醒狮少年达人”称号。
【醒狮是哪个地区的代表】
醒狮,是广州、佛山等珠江三角洲地区民间对舞狮的一种昵称[10],属于中国狮舞中的南狮。历史上由唐代宫廷狮子舞脱胎而来,五代十国之后,随着中原移民的南迁,舞狮文化传入岭南地区。明代时,醒狮在广东出现,起源于南海县,现流传于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各国华侨中间;在广东境内主要分布在广州、佛山、深圳[3]等珠三角地区[12],以及遂溪等县市[1]。醒狮是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汉族民俗文化[9],广东醒狮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珠江三角洲一带的醒狮是广东舞狮的主流代表[14],属于广府文化。
【醒狮有什么特点】
醒狮以狮头为先,传统醒狮狮头的油彩以三国英雄人物刘关张赵马黄六位人物的粤剧脸谱为基础,按照粤剧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设计,不同颜色的脸谱配以不同的装饰物。同时,按照粤剧角色分为文武两种狮形,文狮以刘备狮为代表,武狮则以张飞狮、关羽狮为代表。[15]
醒狮是舞狮文化之一,优秀的传统民俗舞蹈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或店铺开业,民间都以舞狮前来助兴。广东人会在刚开业的店铺门前挂一根生菜,意为生财,醒狮会站起来来摘生菜。
醒狮是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文化活动。表演时,锣鼓擂响,舞狮人先打一阵南拳,这称为“开桩”,然后由两人扮演一头狮子耍舞,另一人头戴笑面“大头佛”,手执大葵扇引狮登场。
舞狮人动作多以南拳马步为主,狮子动作有“睁眼”“洗须”“舔身”“抖毛”等。
主要套路有“采青”“高台饮水”“狮子吐球”“踩梅花桩”等。其中“采青”是醒狮的精髓,有起、承、转、合等过程,具戏剧性和故事性。“采青”历经变化,派生出多种套路,广泛流传。
醒狮在表演上从传统的地狮逐步发展到凳狮,由凳狮又发展到高台狮、高竿狮,由高竿狮又发展到桩狮。桩狮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大,如增加了走钢丝、腾空跳等表演类。
最高的桩接近3米,跨度最大达3.7米,充分体现了“新、高、难、险”的特色,被誉为“中华一绝”。
广州市的沙坑醒狮的道具造型特点是:狮头额高而窄,眼大而能转动,口阔带笔,背宽、鼻塌、面颊饱满,牙齿能隐能露。表演分文狮、舞狮和少狮三大类。
通过在地面或桩阵上腾、挪、闪、扑、回旋、飞跃等高难度动作演绎狮子喜、怒、哀、乐、动、静、惊、疑八态,表现狮子的威猛与刚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