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清华大学世界法治论坛在京举行】
12月9日,第五届清华大学世界法治论坛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在北京举行。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杨万明、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陈国庆、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姜伟作主旨发言,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致开幕词。来自学界和实务界代表60余人参加了论坛。
杨万明表示,多年来,人民法院以长远的眼光看待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妥善处理自由与秩序、私益与公益、打击与保护的关系,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依法保障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在法治轨道上健康发展。依法审理“大数据权属案”“网络游戏著作权案”等数字经济案件,加强规则指引。依法打击电信网络犯罪,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筑牢信息安全司法屏障,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大力加强智慧法院建设,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加强与院校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数字法治研究繁荣发展。
陈国庆指出,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和法治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从网络安全法施行到民法典的颁布实施,从数据安全法出台到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施行以及刑法修正案(九)的出台,我国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制度逐步完善。陈国庆强调,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检察机关要不断强化履职,结合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等深挖关联犯罪,依法追溯个人信息泄露的渠道,加强对上游信息采集、提供、倒卖等环节犯罪行为的全链条打击。积极适应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进一步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
姜伟指出,数字经济的发展和数字社会的建设急需数字法治保驾护航。数字法治包括数字法治化和法治数字化两个维度:数字法治化,是以法治化治理数字社会、数字经济,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数字社会建设;法治数字化,是以数字化赋能法治效率、法治效果,用数字技术推动法治方式变革、重塑数字正义形态。他认为,新时代的法学理论和法学教育亟待研究与数字法治相关的一些重大课题,例如数字法学的学科构建、数字法治的规律阐释、数字正义的场景描述、实证法学的范式评估等。
彭刚指出,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它的飞速发展为法治建设不断赋能,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法治路线、塑造新的思维模式、运用新的法治工具、创造新的法治空间,以应对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挑战。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哪个学校】
学校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校名“清华”源于校址“清华园”地名,是晚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其建校的资金源于1908年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国立北京大学、私立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清华大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高等院校1952年院系调整后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1978年以来逐步恢复和发展为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
【清华大学有多少个专业】
据2021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清华大学设有21个学院,59个系,开设82个本科专业。[14-15]
2022年2月,学校新增科学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