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羌族文化服饰设计大赛正式启动】
文化创意助力,挖掘非遗潜力。2月15日,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的“2023 New Up潮创季×云裳北川”中国羌族文化服饰设计大赛在成都启动。
北川羌族自治县有着丰富的羌风羌韵,是羌文化的资源宝库,拥有106项非遗项目。羌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下简称“非遗名录”),禹的传说、口弦音乐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除此之外,竹编、羌绣、水磨漆艺、羌茶、草编等非遗项目也逐渐绽放光彩,引起大众的关注。
本次大赛将面向社会广泛征集以羌族特有元素融合现代都市时尚的服饰设计,旨在将现代工艺、材料、手法与羌族民族服饰文化相结合,进一步挖掘、传承、弘扬和创新发展羌族民族服饰文化精髓,并通过大赛平台的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打造北川羌文化品牌,推动大禹故里全域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本次大赛将面向社会广泛征集,以企业、个人、机构等为参赛单位报名均可。报名形式为线上统一报名,参赛者将简介、作品、设计说明等相关材料统一发送至报名邮箱。在初评选拔阶段,主办方将综合考虑大众投票与专业评委组打分两个结果。终评将由大赛评审委员会进行现场评选,最终评出所有奖项。
值得一提的是,主办方将积极对获奖作品及优秀作品进行市场化的落地转化,让更多人能够接触羌族文化服饰,也为优秀的作品打开更大的市场。
【羌族是什么族】
羌族源于古羌,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民族,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松潘、黑水等县以及绵阳市的北川羌族自治县。
其余散居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绵阳市的平武县以及贵州省铜仁地区的江口县和石阡县。大多数羌族聚居于高山或半山地带,少数分布在公路沿线各城镇附近,与藏、汉、回等族人民杂居。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羌族总人口数为309576人。
【羌族服饰有什么特点】
羌族服饰存在地域差异,与羌语区域划分大致相同,分为南北两大区域。北部服饰区借用藏族服饰元素较多,南部服饰区受汉族服饰影响较深。同一区服饰也因沟域不同,在款式、纹饰、色彩搭配上各有特色。
羌族服饰分为盛装和生活装。盛装为节日和婚嫁时穿着的服装,集中体现羌族服饰的艺术水平;生活装,样式比盛装样式素净、简洁,用料少,费工少,供日常穿着之用。此外,羌族服饰还有年龄、性别差别。
羌族服饰包括头饰、长衫(袍)、腰带和鞋等。茂县赤不苏一带的妇女盛行“一匹瓦”头饰,瓦片状的青布上绣有花纹,用银牌、环扣点缀;茂县黑虎乡的妇女以白布帕包头(被称为“万年孝”);理县蒲溪一带的妇女用黑色头帕包头,前端露出一块白色布块,人称“喜鹊头帕”。
无论男女,都穿棉布、土布或麻布长衫,男衣过膝,女衫有的长及脚背。色彩因年龄不同有所变化,中老年人服饰色彩比较单一,多为蓝色、黑色,年轻姑娘喜欢艳丽的色彩。衣领、袖口和对襟有扎花,斜襟部有一至三指宽的花纹,有的镶梅花形银饰,皆手工制作。纹式多样,色泽艳丽。衣衫外套无领、无袖、无扣的羊皮褂子。除了束腰带,女子还喜欢束绣花围腰和绣花飘带,男子喜欢系裹肚。在高山或半高山的羌族男女裹绑腿,以麻布或毡子缠绕。
鞋类以自制的“云云鞋”最有特色。形似小船,鞋尖微翘,面上绣有云纹图案。未婚男子和姑娘穿绣花彩鞋,中老年人穿素色圆口布鞋。装饰上,女性普遍戴银牌、领花、耳环、手镯、戒指、发簪,有的还在戒指上镶嵌玛瑙、玉石及珊瑚,有的胸前挂链珠。成年男子饰以腰刀、烟袋、铁火镰等。
在服饰制作技艺上,有编制型、织制型、缝制型、拼合型和剪裁型。运用织、绣、挑、染等传统工艺技法,或者挑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从而使服饰图案花团锦簇,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服饰图案内容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各种鲜活的物象,如选取常见的羊角花、祥云、羊角等。造型采用中国传统的线描式或近乎线描式的、以单线为纹样轮廓的造型手法。喜用多种强烈的对比色彩,努力追求颜色的浓郁和厚重的艳丽感,一般为红、黑、白、紫、绿、蓝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