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若能倒转回到十八年前,吴先生一定不会与当时的妻子胡女士办理“假离婚”……家住山东淄博的吴先生早年在父母的全力资助和支持下开创了一番事业,人到中年创业有所成就,并和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的胡女士先后生育了两子一女,吴先生在外辛苦打拼,胡女士在家相夫教子,这本来是一个成功人士的典型幸福故事,但是一场“梦魇”却从18年前吴先生和胡女士的“假离婚”开始了,曾经恩爱的夫妻双方为了价值千万的房产反目,胡女士对于一处房产的争夺还把吴先生耄耋之年的父母也牵扯进来……
“假”作真时真亦“假”
2005年,吴先生名下的公司的一名员工在下班的路途中发生意外,自己被动地牵扯进一起劳动工伤官司中,为了防范对方“狮子大开口”,保护自身的财产安全,他和妻子胡女士商量后采取“假离婚”的形式,两人于2005年1月7日办理结婚登记,2005年8月26日两人办理离婚手续。吴先生将自己和父母以及公司购买的淄博市张店区共青团东路某房产、张店区南西六路某房产和张店区瑞安路某土地过户到胡女士名下以求“财产避险”,但此后两人一直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在一起,期间生儿育女,并一度复婚,后胡女士又提出离婚,二人在财产分割方面出现了争端。
引人关注的是,根据办理离婚手续时双方对吴先生购置的房屋地产做出的约定,胡女士曾于2007年12月7日亲笔出具一份承诺书,承诺自愿将上述多处房产的所有权全部无偿转让给吴先生,由吴先生全权处置以上的房地产。吴先生提供的落款时间为2007年12月7日的承诺书显示,胡女士表示“不论双方关系如何变化,本人保证不会变更以上承诺”,同时表示,若吴先生需要将以上房地产过户到自己名下,“本人将积极配合办理过户手续”……,并表示“所有与该承诺相抵的任何行为都视为无效,一切以此承诺为准。”
吴先生提供的另一份落款时间为2017年9月26日,保证人为胡女士的“承诺书”显示,胡女士自称如果在和吴先生婚姻存续期间和其他男人发生不正当关系,包括情感出轨,胡女士承诺无条件放弃所有孩子的抚养权及一切财产。
吴先生表示,2017年9月6日陪胡女士去日本看病旅途中,双方入住上海浦东机场一连锁酒店。吴先生发现胡女士于9月7日凌晨一点多离开酒店,和其他男性去上海浦东机场另一连锁酒店见面,并提供了多个相关视频证据。
吴先生于2017年9月18日向淄博市张店区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胡女士履行2007年写下的承诺书的义务,将房地产更名给吴先生。吴先生表示,基于他掌握的对方的相关证据,2017年9月26日,胡女士给吴先生出具了一份放弃财产和孩子抚养权的承诺书。
以承诺书为依据,杜某作为胡女士代理,张店区人民法院于2017年11月10日作出了(2017)鲁0303民初5530号《民事调解书》,调解书显示经张店区人民法院调解如下:胡女士2017年12月30日前协助吴先生办理2007年承诺书中的房产,上述房产归吴先生所有。
2018年6月2日,胡女士以没委托杜某、没收到起诉状、开庭发票、应诉通知、调解书等法律文书为由向张店区人民法院对调解书提起再审申请。2018年11月13日,张店区法院作出(2018)鲁0303民再5号民事判决,判决撤销民事调解书、驳回吴先生的起诉。吴先生不服一审判决,于是向淄博市中院提起上诉,淄博市中院经过审理决定撤销上述民事判决,并发回张店区法院重审。再次发回重审后,张店区法院判决撤销(2017)鲁0303民初5530号《民事调解书》。吴先生再次向淄博市中级人民法院上诉,2020年11月淄博市中院开庭审理了此案,认可了吴先生提供的2007年的承诺书为合法有效证据。法院认为吴先生与胡女士自1997年相识即共同生活,虽然在2005年办理过离婚登记,但双方一直共同生活。即双方当事人在1997年相识后,期间虽历经办理登记结婚、离婚、再次登记结婚等婚姻状态,但一直共同生活,案涉双方争议财产的取得均系在双方共同生活期间,双方均未能提供充分有效证据证明上述财产系一方个人财产,应按共有财产处理,综合考虑双方的上述婚姻状况、共同生活的实际情况,依据婚姻法规定和精神对案涉财产在双方之间予以均等分割。双方离婚后财产纠纷案件历时近两年的时间,经过张店区人民法院的一审、淄博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和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再审,最终判决案涉财产双方各占50%的所有权份额。
是不是“婚前财产”?
此后,胡女士又对张店区共青团东路11号房产归属产生异议,认为房产属个人“婚前财产”(第一次离婚后复婚时的“婚前财产”),应全归自己所有。
与此针锋相对,都已年过八旬的吴先生的父母吴老先生和张女士表示,他们对此处房产的归属有着自己看法并频频“叫屈”:吴先生与父母在2001年共同出资成立了淄博金晶园饮食服务有限公司,三人均为股东,上述房产系该公司名义出资购买并有相关凭据,此事亦为法院所认可。
二老认为,依据公司所占的股份情况,吴先生只拥有该房产部分产权,且这部分产权也系吴先生的“婚前财产”,吴老先生和张女士拥有剩下的部分产权,吴先生第一次离婚时本无权与胡女士对此处房产进行财产分割,胡女士对于此处财产原本就没有任何处置的可能性,怎么就成了她的“婚前财产”,简直是荒谬,已是耄耋之年的二老希望法律能最终给他们一个公道!
“越权”财产分割不受法律保护
“假”做真时真亦“假”,十八年来,为了规避一个财务风险,吴先生自己经历了假离婚、复婚后再离婚的曲折经历,最终演变为一场夫妻反目、持久不决的真纠纷。
多位相关领域的资深律师都分析表示,婚姻非儿戏,“一日夫妻百日恩”,吴先生与胡女士夫妻关系多年,上有耄耋之年的父母需要照料,下有三个孩子需要抚养成人,因为“假离婚”引发双方积怨深重,关系剑拨弩张,家庭破碎的事实覆水难收,对所有的家人都造成了严重的身心伤害。这是非常让人痛心的。
律师强调,经检索中国裁判文书网的若干涉及“假离婚”的判例显示,此类案件最终还是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从公平正义出发,违背双方真实意愿签订的离婚协议关于共同财产、债权、债务的分割约定,不受法律保护,应予以撤销,而“越权”进行的财产分割更不受法律保护,应予以纠正。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