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产业  
两人耳鬓厮磨,绵绵悱恻。正当义渠王精疲力尽,昏昏睡去,不料芈八子手持一把尖刀照准他的胸膛扎了进去
2023-05-19 09:18:00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Admin  分享:

  公元前314年,秦国从东、西、南三面对义渠国发动大规模进攻。攻克义渠国25座城池,令其实力大减,不得不暂时臣服。
  义渠国的领土在秦国西边,经常在边境搞小动作,是秦国的心头大患。一直伺机进行反抗,所以只是表面上臣服。
  公元前306年,天空中出现扫把星。秦昭襄王被立为国君,母亲芈八子摄政。是为宣太后。
  秦昭襄王继位大典,各国领导都来朝贺,西戎首领义渠王听闻秦国发生内乱,19岁的秦昭襄王新君继位,便亲自来咸阳恭贺,打探秦国的虚实。
  这颗烫手的山芋就这样落到宣太后的手里。她心思缜密,情感细腻。深知对义渠国处心积虑打击,远不如投怀送抱更利于秦。
  只见她嫣然百媚笑意盎然亲自迎了上去,伸出葱段如玉般的双手搀起义渠王,千娇百媚一笑:义渠王请起。
  义渠王长年征战,到处打杀,见得都是战场上的生死厮杀,所见的女人也都如同饱经风霜的战士一样,皮肤粗糙,面色晦暗。
  乍一眼馨香软语,素手纤凝,差点没背过气去!他心跳加速,一下子不知如何应答,连忙起身,低着头不敢看宣太后一眼。
  宣太后久经世事,早已把义渠王的心态体察了去,巧笑倩兮:本后在典礼之后设宴,请义渠王光临。
  推杯换盏,酒过三巡,宣太后撤下了身边仆从,妖娆娇俏褪下外衣,不由得令义渠王更加放松。一来二去,两人便干柴烈火,浓烈到一起。
  宣太后与义渠王的关系看上去很奇葩,甚至有些惊世骇俗,但当时社会的女性是不讲从一而终的。
  她30岁左右当上“太后”。为巩固其子的王位,用最直接的联姻方法——为儿子迎娶楚国的公主为后,将秦女嫁与楚国。
  她深谋远虑,处变不惊。凭借异父弟弟魏冉,同父弟弟芈戎,秦王的同母弟弟高陵君、泾阳君在权力的打斗角逐中胜出。
  魏冉更是从秦惠王、秦武王时开始,就担任职务并处理政事。
  在各兄弟争夺王位的纷乱时刻,魏冉极力拥立芈八子儿子继位,即秦昭襄王。
  同时诛杀了勾结大臣密谋发动叛乱的各公子。甚至在位的惠文王后,都未能得以善终,所有关系不和兄弟,一律被魏冉杀掉。宣太后命其辅政,一时间声威震慑秦国。
  当时秦昭襄王年少,她的所作所为是无人能提出异议的。加之她这做法本身对秦国有百利而无一害。
  团结义渠王就等于增加对抗山东六国的力量,符合秦国根本利益。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宣太后有男人的气魄和远大的抱负。
  公元前272,宣太后召义渠王到甘泉宫。两人耳鬓厮磨,绵绵悱恻。正当义渠王精疲力尽,昏昏睡去,不料她手持一把尖刀照准他的胸膛扎了进去……
  义渠王突然睁开眼,看着满脸惊恐的芈八子,惊异吐出两个字:太……后……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宣太后杀掉义渠王后,秦军随即出兵灭掉义渠国,一举消灭秦国的西部大患,并设置陇西、北地、上郡进行统治,使秦国可以一心东向,彻底解决了后方的威胁。
  为秦朝统一打下了坚实稳固的基础。
  他们夫妻相守30余年,她为义渠王育有两子。虎毒不食子,哪有母亲不爱自己儿子的呢?
  但我们在历史资料中却未发现宣太后是如何处理自己两个儿子的。
  由此我们分析出:
  1、随父生长环境,长年生活在义渠国,从小被培养为义渠国战士,征战沙场。所以在义渠王被宣太后杀了之后,被秦国出战义渠国时消灭;
  2.江山是秦国的,义渠王的孩子不能跟秦王并存于世,因之被秦昭襄王处置。
  总之就是这两个儿子并不比义渠王活得更久。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弹指30多年,要说没有感情,那是骗人的,但要说感情多深厚,却又不能与国家意志划等号。
  爱情于她而言,远远比不上江山社稷。
  而义渠王也不是没有头脑,沉迷在爱情里无力自拔的男人,他与宣太后结合,也为了自己义渠国百姓的衣食和安稳。
  只是长达30年的相守,他渐渐失去了警惕,迷失在芈八子的温柔乡里。
  他们结局是异乎寻常的利益投机与苟合。可无论如何,义渠王之死,秦国受益。
  秦国是个尚武的国家,而武功最盛大的时期之一,就是宣太后执掌朝政的36年。(也有说是41年的)
  史上第一位太后始见于她,太后专权,也自她始。
  宣太后从来都不是一个柔弱造作的女子。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烙印,我们不能用简单两个字“对”或“错”来明辨是非,更无法用单纯两个字“好”或“坏”来界定历史。
  有人说,年轻的时候爱上什么都不为过,成熟的时候,放弃什么都不是错。
  宣太后的所作所为,仅只是成熟的放弃,那岂非太小看了这个女人?
  站在国家的立场看宣太后,为了国家利益,她站在了历史的高度和广度上,创造了属于女性的第一。
  你觉得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