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产业  
奇崛峭拔,风骨幽深——体味著名画家刘邦彩山水画的审美意蕴
2024-04-27 22:30:43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大卫  分享:

画面中特别引人细品的是他付出无比艰辛,至繁至密、纵七横八的山石,密密匝匝、层层叠叠的笔线交错,似有无尽密藏的秘境,亦如夏夜的群星闪耀。画家通过笔墨的浓淡干湿、正反欹侧、虚实聚散、参差重叠与反复交错的用笔,呈现山石的交错与堆叠。其间斑斑驳驳地透出闪烁的“光斑”与“气眼”,与浓墨的黑点之间,形成有如音乐中跳跃的音符,在巨大的画面空间中闪烁,衬托出执拗如生铁的清秀之美。作为观者,我们不仅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为了实现这种精神意象,而付出努力艰苦的痕迹,而且在感慨这种艰辛所换来“灵光闪烁”的同时,豁然发现这些无以言状、妙不可言的“光斑”与“气眼”,在媒介指向上却找不到明确的对象物,它是画家指向中国写意画中“有”与“无”之间混沌的意象结构与写意特征。这些由“光斑”与“气眼”凝聚的“灵光闪烁”,在刘邦彩的作品中,不仅蕴含着画家笔墨意蕴与精神内涵中的“美”与“真”,而且还直接指向中国画写意之道的本质——真理的微光。

刘邦彩山水画作的构图十分奇崛和峭拔。他的作品是局部写山石,以此凸显濡笔湿墨特有的氤氲,仿佛深处山谷雾霭中。聚焦山石,以繁密笔笔叠加,虽密不透风,却在紧致之中体现笔的力度、墨的鲜透。在每一条屏的画面里,山石往往形构出画面大的趋势,似山似水,仿佛是溪流山石上的灌木丛林,给人以寻幽访胜的意境。他的作品构图往往是依据画面意境而变化的:取低视线,仿佛是倾听山谷的风声;画面以繁密的山石铺陈画面的大部,画面的幽深因不同墨色及不同质地的笔线而营造。这里充分显现了画家控制墨色与笔性之间关系的能力,濡墨湿而润,笔性柔而刚,笔力带着墨色而触纸,墨渗纸而保留笔力的骨感。所谓濡墨风骨于此可见,画面的意境既因景云诗句而深化,也因濡笔风骨而幽深。

用“写生”的方法进行创作

常所释,写生是直接面对实物、实景、人物等对象进行描绘的作画方式。一般意义的写生是一种锻炼描绘能力的学习方法和手段,目的是为切近现实生活、熟悉描绘对象、搜集绘画素材、提高表现技法、丰富创作经验,一并陶养审美情趣。

笔者在写生活动中感悟到:庸常的对真实对象不做舍取的如实描写,实为“写实”而不是写生,认为有品评意义的“写生”是写生者身临其境的体悟,在惊奇、感染、情动后寻思、捉摸对象的生意和情致,搜取、描绘出对象的本质能量,让生机和生趣活泛在画面中的艺术实践。其中融入了写生者思想和情感的深度观照,可谓凝神于物,以物传神,借以阐发“我之精神和性灵”。因此,写生者可以直接用“写生”的方法进行创作。

写“神态”而非“常态”

“写生”是一种从自然景象到艺术意象,再到艺术形象的发展过程,又是一种使自然物理服从艺术画理(或叫学理),使自然表象向艺术境象升华的过程,并通过自然的神态来表达画家的情态。在此,对象的自然“神态”不是指熟知的、一目了然的“常态”,这“神态”需要写生者去捕捉、提炼、加工。“神态”反映的是写生者的种种情态,也是写生者情感升华的体现。因而,笔者以为“写生”并非客观的记录,它多倾向于主观的意象。“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世间万物皆意象。“写生”应是人与物二者自然性灵的表象,而不是形象和色相的定格。如若仅仅追求自然形象和色相,往往会显得简单、浅表,或沦为俗工,缺失绘画之意趣。

求“气势”方可“夺人”

“写生”一要映照“气”,二要朗见“势”“气”讲的是意气、气象。六法论首要之法是“气韵生动”,其余五法(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幕写)都可学而能,唯独“气韵生动”是必在生知,而不可以巧觅得,也就是说不是靠诀窍和时间能得到的。在“写生”中,人物要讲“神气”,山水要讲“灵气”,花鸟要讲“生气”……中国画是意中之画,先人目而会于意,发于意而现于目,因具象而得抽象,因抽象而完其具象,最终形成艺术意象,达至“形神合一”当是“写生”的学理。

“势”讲的是图势、造势。“写生”是对景物的写照、写真、传神,是自然物象、景象在画面上的重构,而不是照搬依旧,因此要讲图势。“图”是图式、构图,当删其繁琐而得其概要,避其平庸而取其别致。“势”乃造势、气势,是画家气度、激情和胆略在画面中的集结、彰显。因此,作品的形成关乎写生者的艺术素养、才情和审美眼光等本质因素。“写生”岂能只在迹象中用功夫?只有把握了“气势”方可“夺人”。

 

刘邦彩,男,画家,1964年7月生,江西景德镇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宝山区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复旦大学客座教授,(江南水墨)杂志社总编,浙江省江南水墨书画院执行院长,浙江省江南水墨书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西省景德镇市陶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观福书画院顾问,江苏省苏州市江南水墨书画院副院长。

 

作品欣赏: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