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重要交通配套基础设施项目,京张高铁延庆线近日正式启用。延庆是北京冬奥会比赛地,将承办高山滑雪、雪车、雪橇3个大项的比赛,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和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坐落于此。京张高铁延庆支线从京张高铁八达岭西线站开始,到延庆站结束,全长只有9.33公里,其中桥长2.6公里,设计速度为每小时160公里。延庆支线将与已通车的京张高铁构成北京市区往返2022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的高效便捷通道,人们与冬奥赛区的距离进一步拉近。
服务冬奥 打造北京30分钟经济圈
12月1日6时整,G8881次复兴号列车从北京清河站出发,历经26分钟后抵达延庆站,标志着京张高铁延庆支线正式通车,延庆综合交通服务中心(换乘中心)同步投入使用。作为京张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庆支线开通后,北京市区和延庆之间通行时间缩短至约半小时,将进一步改善沿线地区交通运输条件。
延庆站距北京市区约75公里,距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区核心区约30公里。据估算,京张高铁延庆站投入使用后,延庆站旅客吞吐量每日可达1.8万人。延庆站也将成为北京首座高铁、城际铁路、公交等7种交通方式切换的京北重镇“交通枢纽”。作为冬奥会重点交通服务配套设施,延庆站将在冬奥会期间承担观众和部分注册人员的交通转换及服务功能。
据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于德泉介绍,绿色低碳公共交通建设已经成为北京冬奥会“绿色办奥”一大亮点。目前,北京市冬奥绿色低碳公共交通网已经建设成型,观众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可通过多种公共交通方式便捷抵达赛场。
于德泉表示,在这张交通网中,京张高铁、京礼高速两条主干线路将北京赛区、延庆赛区、张家口赛区相连,打造出“两地三赛区1小时交通圈”;北京赛区所有场馆实现地铁覆盖。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场馆区域有地铁8号线、15号线到达,首都体育馆周边有地铁4号线、9号线和16号线到达,五棵松体育馆有地铁1号线到达,首钢滑雪大跳台有地铁6号线、11号线、S1线到达;在延庆赛区,随着京张高铁延庆支线建成,观众从北京北站至延庆站的车程不到30分钟,从延庆站乘摆渡车30分钟内直达延庆赛区各赛场。
目前,京张高铁延庆支线共开通5对复兴号列车:最早一班列车为6时由北京清河站始发的G8881次,6时26分就能抵达延庆站;最晚一班为18时25分由北京北始发的G8889次,19时5分抵达延庆站,运行时间为40分钟。
延庆区作为北京西北门户,在迎接北京冬奥会到来的同时,也为延庆高质量发展冰雪产业提供了机遇。就在12月5日京张高铁延庆支线开通后的第一个周六,以“乘高铁游京张 过周末到延庆”为主题的北京市延庆区第三十五届冰雪欢乐季在延庆站正式启动。京张高铁延庆支线的开通使延庆区正式纳入北京30分钟经济圈,助推“两区”建设。高铁的便捷与温暖,也为市民来延庆旅游提供了新的出行体验。
延庆支线兼具 设计美感与科技感
京张高铁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配套工程,京张高铁从北京枢纽北京北站引出,全线设10座车站,铁路全长174公里,最高设计时速达350公里。京张高铁设有两条支线:崇礼铁路和延庆支线,均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重要交通配套设施。
京张高铁线路中隧道数量众多,为了使旅客可以接收到更稳定的信号,京张高铁还采用了华为4G/5G共模设备,使高铁旅客网络信号切换次数减少90%,未来还将实现在列车上观看冬奥赛事直播。
京张高铁延庆站新建站房设计西高东低,整体为“高山流水”造型,房顶整体流线仿照滑雪赛道设计,贴合冬奥会理念,是延庆区重要的交通换乘中心。从正面望去延庆站犹如一条滑雪赛道从西至东倾泻而下,与冬奥会延庆赛区隔空相望。
延庆站分为“高山”和“流水”两部分。西侧“高山”为30米的5层建筑,外形类似一座小山;东侧的“流水”为候车大厅和两层办公区域。“高山流水”线条优美且浑然天成,高度契合延庆“绿水青山”的生态理念。银色屋顶犹如一条白色水带,侧立面是由数千块玻璃拼接而成的落地玻璃幕墙,屋顶与玻璃幕墙之间由黄色铝方通相连接。
考虑到延庆区年最低气温可至零下30摄氏度,为避免屋顶因排水天沟结冰影响整体功能发挥,建设者引入融雪融冰电伴热系统,沿屋面天沟敷设伴热电缆,总长达3200米,相当于绕标准操场8圈。经工艺、科技和智慧巧妙结合后,屋面无比坚固,能抵抗8级烈度地震,可承受零下50摄氏度的极低温,不惧10级以上的呼啸山风。
屋顶的真空玻璃采光、导热性好,能够直接采集大自然光源。如遇客流骤增,还可集空气疏通、引进光照等各项应用功能于一身。入冬后,有了光能的加持,延庆综合交通服务中心的暖气阀开到一半就可满足正常室内温度。
在旅客服务方面,延庆换乘中心作为京张高铁支线车站,更注重提供人性化服务,旅客可从购票开始,到站、进站、候车、乘车、出站(换乘)等环节全程体验智能服务。(转自12月18日《中国体育报》07版)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