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原名周树人,生于浙江绍兴,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一位忧国忧民、反思现实的伟大的战士。他是以笔革命的文学巨匠,他的文字总是直击人心、穿透现实,联系生活,引起人们的共鸣。同时,他也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参与者,是陈独秀、李大钊同志的朋友,是中国人思想启蒙的先驱者。毛泽东同志曾经谈到鲁迅:“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毫无疑问,鲁迅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是深远的,他对中国人的思想觉醒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此外,他不仅在中国社会取的重要地位,而且还享誉世界文坛,在东亚地区,例如日本、韩国等文化界都颇具影响力。就是这样的一位文学巨匠、思想先锋,在1936年10月19日因疾病离开了人世,在他死后竟发生了小插曲,怎么回事呢?
图|鲁迅墓地
正文
站立在人生山顶的人,他们或许是一个领域的成功者,也有着威望和地位,欲望也难以控制。正是那些“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他们不会被现有的成就所羁绊,他们所追求的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前程,是每一个普通百姓的成就。鲁迅先生就是这样的人,这得益于他的经历。
鲁迅先生从小身处在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之中,7岁开始读书,并且勤奋好学,对文学和艺术十分感兴趣,也给他今后的文学生涯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
后来,鲁迅先生不再一味地读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而是博览群书,广泛的阅读中外历史文化知识,寻求新的科学和认知。少年时期,鲁迅的家庭巨变,父亲去世,从此他变得无依无靠。少年的他寄人篱下,受尽了人间冷暖,各种蹉跎。慢慢地,他了解到这个社会黑暗的一面,开始认识到封建王朝的昏聩无能和社会的腐朽堕落。
图|鲁迅画像
长大后的鲁迅成绩优异,被派赴日本留学,进入日本医学院学习医学,当时的他,受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潮流的影响,积极地投入反清的队伍中。但是,在现实面前,鲁迅认识到一个国家和民族思想和文化的重要性,改造国民性显得迫在眉睫,因此,鲁迅开始学习文学,企图通过自己手中的笔来唤醒中国社会的人们,让他们觉醒起来,共同创造一个展新的世界。
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这次革命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思考新的革命道路和指导思想。鲁迅也感受到了,和陈独秀等一大批先进分子办杂志、写文章,共同倡导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力图改造这个黑暗腐朽的世界。
1918年,鲁迅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瞬间吸引了大量的目光,也在中国文坛产生了轰动。后来,鲁迅接续发表了多篇小说,批判这个封建纲礼伦常、批判封建官僚、批判社会丑陋人性。
图|鲁迅
1927年,鲁迅先生前往上海,在上海正式定居下来,集中全部精力开启了文学创作,并且和好友一起创办了进步杂志,也主编和翻译了多部杂志。
遗憾的是,鲁迅先生由于长期每日每夜的工作,加之健康的生活习惯,因此得了肺部疾病,后来肺部疾病恶化,心肺功能丧失,最终悄然离世,成为中国文坛上的一颗耀眼明珠。
图|鲁迅一家人
不是不是,鲁迅先生是伟大的,之所以伟大:第一,他有些真实的社会阅历和丰富的人生经历,能够看穿世间百态,评判恩怨情仇;第二,鲁迅先生正直无私,坚决不做权力阶层、达官贵人的歌颂者;第三,面对无知者的指责和谩骂,他总是一笑了之;第四,虽然孤独,却坚持独行。社会人性的麻木和奴性、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和欺压都让鲁迅先生奋力抗争。
鲁迅的去世,引起了社会的轰动,许多人都对这突如其来的噩梦感到伤心。在街头,无数敬仰他的民众纷纷前来参加丧礼,希望送鲁迅先生最后一程。鲁迅是当时中国人“民众意志”的代言人,是民族精神的脊骨,人们来此都由衷地表达出了自己的敬意。
图|鲁迅遗像
鲁迅的好友和同事们纷纷为他主持丧礼。此时,蔡元培、内山完造、宋庆龄等十三人组成的治丧委员会,对国内外各界人士发表鲁迅先生讣告。
鲁迅去世后的当天下午,他的遗体便被转移到了胶州路万国殡仪馆二楼。
次日,开始上吊。鲁迅的灵堂设在殡仪馆正门大厅之内。他的遗容设置在了大厅后面的小客厅里面,由于来吊丧的人很多,于是亲朋同事还组织了“治丧办事处”,这个办事处用以维护内外秩序,办理相关事务。
图|鲁迅出殡现场
下午举行了小殓,将鲁迅先生的遗体安放在灵柩内。第三天,来送行鲁迅先生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从此和鲁迅先生阴阳两隔,隔着灵柩默默地凝视着这个曾经伟大的思想斗士!
由于吊丧的群众太多,而在租界区域里,为了维持秩序,租界派了印度骑巡队护卫,行至中国界,政府派了警察接替保护。
鲁迅先生的存在,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存在,他代表一个名字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并不是好欺负的!中国人民必定会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获得光明和未来。
图|鲁迅遗像
每个尝试将中国的文脉融入进自身的有志之人,他首先要从现实的文化圈的纷乱和迷惘之中逃逸出来,净化内心,过滤杂质,最后腾跃而起,从屈原的风骨到写《史记》的司马迁,再到“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以及后来的李白、苏东坡等等,他们都象征着文人风骨,代表了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
近代的鲁迅正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着眼社会现实、正视中国人性的伟大文人,鲁迅先生身上无疑体现了中国人的傲骨。“文人风骨”自古以来被广为流传,而能够真正规范自身并且得到大家认可的,鲁迅先生是其中之一。
鲁迅先生将一个社会的人性弱点,那种封建、奴隶、愚昧的特征都描绘得有理有据,让人们清晰地明白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时代。他的文字洞察力很强,直接唤起了国民的觉悟,增强了国民意识,让中华民族时刻看到生死危机,让世界侵略者也看清楚中国人的骨气和理想。
图|鲁迅追悼会现场
鲁迅先生死后,有人给他作了“面模”,究竟怎么回事呢?
1936年10月,鲁迅先生因病无法继续工作,最后用着顽强的意志给自己远在日本的朋友写了一封信。信里面的内容十分的简单,就是希望友人请医生前来帮他治病。但是,没几天,鲁迅先生就与世长辞了,鲁迅的病十分严重,单纯的医术恐怕也难以挽救。
在他逝世后的83小时内,曾经历了最后一轮抢救。
鲁迅的心脏没有了跳动,两个日本护士竟然想通过震动让心脏重新跳动,遗憾的是,无论她们怎么努力,都没能抵抗住死神的脚步。由于鲁迅的影响力,人们想留下一些东西来纪念一下鲁迅先生,让世人时常怀念起这位文学巨匠、思想先锋。
图|鲁迅面模
随后,鲁迅先生在日本的雕塑家朋友从鲁迅的遗容上直接翻制成了石膏面模。这个面模做了两件,一件流落民间,另一件经过几次周折到了常书鸿手中,他的妻子在2003年将写这一面模捐出。虽然它时隔多年,好在国家组织专家修复,最终将其恢复正常,保存在上海鲁迅纪念馆中供人们瞻仰。
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让我们能够随时地从血液、毛发之中提取DNA,但是,如果我们要得到历史上某个人的DNA却十分困难,而且也很难保留至今。不过,鲁迅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个特例,他的DNA正是由于他这个日本友人而得以保留下来,人们发现,鲁迅先生的日本友人倾心雕塑的面模上的胡须和眉毛等,让鲁迅成为已故名人中,很少能保留DNA数据的人之一。
图|鲁迅出殡现场
结语
近代史上最伟大的作家名字是鲁迅先生,这是毋庸置疑的。现如今,每个青年人都应该学习鲁迅先生的风骨,继承鲁迅的“中国魂”,直面现实问题,只有联系人民大众、联系社会底层生活,才能取得成功。鲁迅先生虽然已经远去,但是他的DNA应该刻在每个人的身体里,他的精神应该寄托在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
一个真正的学者往往善于牺牲自己的利益,去奉献给底层人民群众。他应该说出官僚贵族不想听的话、指出社会人性的弊端。从这个方面来说,鲁迅先生确实是做得很好,他也能够被称为“中国魂”,能够被载入史册,能够被无数后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