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创  
开启民间文艺事业发展新征程
2021-08-02 15:16:31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  分享: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现场

2019年12月25日,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首批成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发布。

本报记者 杨雪

■ 编者按

7月26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回顾总结协会过去5年的工作经验,研究部署今后5年的工作任务,修改协会章程,选举产生新一届领导机构,进一步履行职能,团结动员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来自全国的28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报记者就此进行报道。

■ 中国民间文艺已走过70余年光辉历程

会上,代表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共商民间文艺事业发展大计,全面回顾中国民协5年来的工作成绩和经验,深入研讨民间文艺事业发展的形势和机遇,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召开了一次民主、团结、鼓劲、繁荣的大会。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成立已71年,70余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建设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它带领一代又一代民间文艺家和民间文艺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同呼吸,与社会同发展,谱写了民间文艺事业的壮丽诗篇。

1950年3月29日,新中国刚刚成立,民间文艺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就发起成立了“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组织实施中国民间文艺的传承与研究工作。“民研会”成为民间文艺发展与研究的专门机构,当时的根本任务是:“广泛的搜集我国现在及过去的一切民间文艺资料,运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加以整理和研究”。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继承解放区民间文艺传统,高扬“民间文艺为新文艺服务、为新生活服务”的旗帜,以前所未有的文艺热情开展田野采风,搜集各民族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史诗、长诗,不少作品由此写入了我国的文学史和文化史,对民间文艺的传承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中国民间文艺的学科建设、学术思想与文艺实践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1978年起,全国民间文学抢救性调查普查在全国各地形成热潮,优秀民间文学作品的收集整理和翻译出版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老一代民间文艺的研究者、创作者和千千万万基层工作者,行走田野,默默耕耘,为传承中华民族的民间文艺作出了坚实的贡献。

自1983年起,中国民协主持实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调查编纂工作。参与这项工作的专家学者几乎覆盖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所有民间文艺中坚力量,近30年的时间里,搜集了数十亿字的珍贵资料,挖掘出一大批珍贵的民间文学作品,发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民间故事家和民间歌手,发掘了56个民族民间文学的浩如烟海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学术研究、文化传承和文学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工作实践经验和田野普查成果,为中国民间口头文学的抢救与保护工作树起了一座文化丰碑,体现了民间文艺工作者勇攀新高峰、筑梦“文化长城”的使命担当。

1987年5月,“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更名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进一步组织、规划、指导全国性民间文学、民间艺术及民俗文化的考察、采集、保护、传承与研究工作,组织开展国内外有关民间文艺的学术交流、展览展示、民间文艺汇演活动,举办民间文艺“山花奖”评奖,建设民间文艺之乡,保护民间文艺工作者权益,全方位服务推动中国民间文艺事业发展。

进入21世纪,中国民协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职责和历史使命,确立了“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为龙头、带动协会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把民间文艺发展作为振奋民族精神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础。“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动员全国广大民间文化工作者对民间文化遗存进行广泛深入的普查,盘清民间文化家底,不仅取得了抢救保护的文化成果,深刻呈现和展示我国民间文化生态,而且增进了全社会对民间文艺抢救、保护、传承与发展的广泛共识,在全社会掀起了民间文化关注与抢救保护的热潮,形成了广泛的社会文化风尚。

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民间文艺开启了新的征程。《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中国民间工艺集成》“两大工程”全面启动,为中华民族保留弥足珍贵的文化记忆,留存代代共享的民间文学大系;系统辑录民间文学、民间工艺,为民间艺人立传,为民间文艺铸魂,书写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时代篇章。

70多年来,全国广大民间文化工作者对散落在祖国大地的民间文化遗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地毯式普查,完成了难以计量的民间文化田野调查、信息采集、项目登记、分类及档案化存录,并配合政府文化管理部门与各级政府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其代表性传承人名录的评审与确立,取得了综合性的田野文化成果。20世纪70年代以来,民间文艺工作者陆续搜集记录了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玛纳斯》的演唱者居素甫玛玛依被誉为“当代的荷马”。同时,民间文艺工作者还在青海、西藏、甘肃、四川、云南等地藏族聚居区组织记录藏族史诗艺人说唱本《格萨尔》。此外,还在黑龙江省发现了赫哲族长篇叙事诗“伊玛堪”。在山东、江苏、云南等地区搜集到《五姑娘》《沈七哥》等民族史诗、长篇叙事诗。全国民间文学抢救性调查普查工作,在全国各地形成热潮。

新世纪,“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呼应,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相协力,谱写了21世纪初中国民间文化抢救与保护的宏大乐章。工程以巨大的文化影响力推动了我国一系列重要文化政策的出台,促进了多项文化工作机制的制定和施行。

中国民协在新世纪的文化大潮中还开展了民间口头文学、地方民俗文化、节日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传承人口述史调查研究、展览展示展演、宣传推广、发展利用、对外交流等工作,并不断取得新经验、新成果,为我国民间文化的学术研究与实践增添了鲜活内容。

70多年来,郭沫若、周扬、钟敬文、冯元蔚、冯骥才等民间文艺带头人,团结带领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广大专家、学者和基层工作者,担当文化使命,扎根民间生活,服务人民群众,走过了一段光辉的奋斗历程,取得了卓越的文化成就,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学术成果和精神财富。

■ 民间文艺姓“民”,以人民为中心

新当选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形容民间文艺,他说:民间文艺姓“民”!它来自于人民,必将忠诚地服务人民!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过去5年,中国民间文艺在繁荣民间文艺事业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事业。中国民协为贯彻中央部署,全面启动了“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和“中国民间工艺传承传播工程”即“两大工程”。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列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重点项目。《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的编纂始终关注民间文学的“活态性、生活性、历史性和文化性”,注重“大系”的“全面性、代表性、真实性”,科学系统地开展编纂工作,已形成一系列出版成果。

2019年12月2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首批成果发布会”,首批示范卷12个卷本面世。大系出版工程在2018至2019年启动131卷,2020年启动63卷,2021年启动43卷,合计237卷,其中已经全部完成、交由出版的有50多卷。截至目前,数据库一期收录4905册8.878亿字资料,二、三期正在组织实施中,三期合计将完成29000余册40亿字收录工作。

“中国民间工艺传承传播工程”以《中国民间工艺集成》编纂出版为主要内容,作为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列入国家“十三五”重大出版工程。在编纂过程中,深入研究民间工艺经验,把握民间工艺的生活价值,重视民间工艺的历史观、文化观和生活观,重视发掘民间工艺思想,把握民间工艺的传承发展规律。

3年多来,《中国民间工艺集成》课题组在首席专家潘鲁生的带领下,赴多地开展民间工艺调研,修订完善《〈中国民间工艺集成〉编纂工作手册》,并确定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山东作为首批示范卷编纂试点单位。截至目前,中国民协已与26个省区市民协签署委托编纂协议书,各地相应成立工作团队,并聘任学术负责人。首批示范卷《山东卷》《广东卷》《江苏卷》《湖南卷》《四川卷》《河南卷》《上海卷》《吉林卷》《海南卷》《天津卷》顺利推进,进入审读编辑流程。

两大工程“文”“艺”并举,相辅相成,旨在编纂出版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学大系,讲好中国故事;进一步辑录和整理长期处于散佚状态的民间工艺,填补我国民间文艺集成的空白;从而为民间生活存录,为劳动者立传,为民间艺人立档存志,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学术支持。

“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长项工作和品牌活动。5年来,在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以及丰收节和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期间,共组织“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97次,宣传弘扬优秀民间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5年来,命名中国民间文艺之乡126个,传承(研究)基地51个,依照民间文艺业务范围,以全国四级非遗保护名录为依据,擦亮地域文化名片,强调文化空间整体保护与创建。

5年来,中国民协还通过大量基础工作,摸清会员底数,实现会员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截至2020年底,中国民协会员总数已达到14102人。

发挥民间文艺优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还组织“文艺轻骑兵”深入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生产一线开展“送欢乐下基层”活动,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谈到未来5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工作设想,潘鲁生告诉记者,未来5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要继续加强服务意识,向民间艺人学习,为民间文艺家服务,让民间文艺活起来!

维系文化认同,承载乡愁记忆,是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

潘鲁生总结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过去在带领广大会员,在礼敬中华文化传统,关切民族文化命运,续传文化薪火,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在团结一代一代民间文艺工作者,坚守文化初心,肩负历史使命,坚持田野调研,开展抢救保护,推进理论研究,全面带动传承方面,形成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潘鲁生强调: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和文联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党的文艺方针为指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践行文化传承使命,传承中华历史文脉,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持续推进“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和“中国民间工艺传承传播工程”,服务文化强国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田野,深入基层,服务群众,推动民间文艺传承体系建设,繁荣发展民间文艺,造福美好生活;秉承学术立会传统,推进民间文艺研究,推进我国文化遗产学和民间文艺学学科建设;落实“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理念,加强民间文艺资源转化,服务乡村文化振兴;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履行“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的工作职能,举精神之旗,立精神之柱,建精神家园;全面探索“抢救保护、学术研究、教育传习、生态修复和创新发展”五位一体的发展道路,开拓民间文艺事业的新局面。

守护文化的家园,保持田野的芬芳,维系永恒的乡愁,激荡时代的心声。民间文艺,大美在民间,根基在生活!如潘鲁生所说:要在火热的时代和生活中,以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样式,唱响描绘百姓的生活心声和愿望图景,以民间文艺凝聚建设发展的精神力量。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