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创  
海灯法师为什么能名噪一时?海灯法师圆寂后为何备受争议
2021-08-09 10:59:47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Admin  分享:

 民间高手海灯法师,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他在20世纪80年代名噪一时,圆寂之后却饱受争议,这是为何呢?他究竟是被人污蔑,还是惨遭打假?

 
海灯法师俗名范靖鹤,他出生于1902年,父亲只是一个穷裁缝,一家人一直过得非常辛苦。
 
范靖鹤五岁那年,母亲不幸去世,此后他一直跟父亲相依为命。不过,他并没有跟母亲的族人断绝联系。
 
1908年,7岁的范靖鹤,开始跟舅舅学武,他聪明好学,很容易就学会了舅舅教的东西。后来,他被送到了私塾读书,成绩一直都很好。
 
范靖鹤12岁那年,其父亲因为一些琐事,被当地的恶霸狠心打死。为了给父亲报仇雪恨,他四处拜访名师,希望学到一些真本领。
 
可是范靖鹤的拜师之路,走得并不顺利,直到1928年,他才因为机缘巧合,遇到了两位身怀绝技的少林寺护寺高僧。
 
自此,范靖鹤跟少林寺结下了不解之缘。1937年,范靖鹤在智光法师的帮助下剃度出家,取法名“海灯”。
 
海灯很有慧根,遁入空门之后,一直在专研佛法,只用了短短一年时间,就当上了梓潼县七曲山大庙的住持。
 
随着时间的推移,海灯在民间的声望越来越高,经常有人来找他请教。不过,真正让海灯红遍大江南北的人,并不是普通百姓,而是一个剧组。
 
1979年,有一个剧组以“奇人奇事”为主题,在四川地区取景拍摄,他们听说海灯的事情后,专门把海灯请了过来。
 
在剧组的安排下,海灯当众表演了“二指禅”和“童子功”等少林武术。节目播出后,海灯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成为了大家心中的“奇人”。
 
值得一提的是,海灯使用的虽然是少林功夫,但他并没有加入少林,他只是跟时任少林方丈的释行正比较熟悉。
 
后来,有一些不明真相的人,把少林方丈的头衔,放到了海灯的身上。这个错误的消息传播非常广,海灯的弟子非但没有解释,反而还把他跟少林联系在了一起。
 
因为这种冒名顶替的事情,海灯后来遭到了许多非议,少林寺那边也对海灯等人颇为不满。
 
不过,海灯的身份并没有直接被人戳穿,他反而获得了更多的荣誉,甚至还得到了来自国外的邀请。
 
当时,海灯若是愿意的话,完全可以去国外发展。但是强烈的爱国情怀,却让他选择了拒绝。
 
已经步入晚年的海灯,不顾身体劳累,四处宣传少林功夫,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少林。从这个角度来说,海灯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少林。
 
1984年,有关部门以海灯为核心人物,拍摄了纪录片《少林海灯法师》。在这次拍摄中,海灯展示了“三项绝技”。
 
1987年,四川电视台拍摄了一部长达二十集的电视连续剧《海灯大师》。这部连续剧播出后,海灯再一次声名远播,成了闻名世界的国际人物。
 
可以这么说,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原本只是普通人的海灯,因为时代的浪潮,被塑造成了得道高僧。
 
当时有很多人认为,海灯是真的身怀绝技,是个活神仙一般的人物。我们常说,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这句话放在海灯身上正好适用。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身为公众人物的海灯,逐渐遭到了质疑。有些人甚至认为,海灯就是一个招摇过市的骗子,他根本不会那些绝技,他曾经表演的二指禅,也是暗藏猫腻。
 
群众的质疑,很快就得到了回复。有一个曾参与纪录片拍摄的人透露说,海灯法师确实是一个被塑造出来的“奇人”。
 
他们当年拍摄时,海灯已经上了年纪,还患了比较严重的脑血管硬化,连走路都有些困难。
 
正常来说,海灯确实没有办法表演绝技,他们为了拍摄效果,给海灯准备了一些道具。
 
进行表演时,海灯的脚被绳子固定,他的手指落在地上后,基本不需要用力。这位摄影工作者的回复,在民间引起了更多的议论。
 
本就遭到质疑的海灯,因为之前的拍摄“造假”事件,遭到了更多的非议。更要命的是,海灯跟少林寺的恩怨纠葛,也被人扒了出来。
 
这一连串的负面信息,直接让海灯的声誉跌到了谷底。甚至有不少人呼吁说,应该严惩海灯这样的骗子,尽快肃清歪风邪气。
 
不可否认,海灯确实没有影视作品演得那样神奇,可他也不是真的一无是处。
 
海灯参禅多年,对佛学有很深的研究。有资料显示,海灯在1956年时参加过一次法会,他当众为大家讲解《楞严经》。
 
在长达四个月的时间里,海灯妙语连珠,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可。有一个佛学大师,因为敬佩海灯的佛学,专门拜在他的门下,跟他一起修行。
 
如果海灯只会招摇撞骗的话,根本没有办法连续授课4个月,也没有办法让另一名大师主动前来求学。
 
此外,海灯在真如寺生活时,曾多次当众表演武术,除了之前提到的“二指禅功”之外,海灯还表演过三节棍和罗汉拳等。
 
有知情人透露说,海灯表演三节棍时,可以摔成一条直线,棍法变化多端,看着特别华丽。
 
总而言之,海灯是个颇有能力的人,他只是被影视作品塑造得太过完美,让公众产生了一种错觉。
 
如果大家一开始就把海灯当成普通人看待的话,发现他的实际情况时,也就不会有那么大情绪了。
 
海灯被塑造成公众人物时,国人正好需要一个“奇人”,充当精神象征,引领大家朝更好的方向前进。
 
后来,海灯遭到质疑和批评,也是因为民众的精神需求,发生了变化。以海灯为代表的精神标志,已经无法再满足时代的需要,所以“海灯”遭到了淘汰。
 
海灯一直都是那个海灯,发生变化的是民众。或许有一天,我们现在认可的理念和偶像,也会像“海灯”一样遭到质疑和批评。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