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宣告结束。为了这场关系中华民族危亡战争的胜利,中国付出的代价过于惨重,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财产损失超过6500亿美元。
付出如此大的代价,当抗战取得胜利后,全国各地都陷入到了狂欢中。可战争的阴云很快笼罩在中国上空,国民党军队开始四处出动。蒋介石想尽一切办法,尽可能争取更多的备战时间。
蒋介石目标是想彻底一统中国,所以中共方面成为他的“心腹大患”,何况从土地革命时期就视中共为“眼中钉肉中刺”。蒋介石和幕僚们一番商议,连发三封电报到延安,“亲自邀请”毛泽东来重庆为中国未来的前途、建设大计进行谈判,史称“重庆谈判”。
8月14日,苏联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跟国民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同时,美国政府表示会在军事上给予国民党支持。蒋介石欣喜若狂,当天就给毛泽东发去第一封电报:
“万急,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蒋中正未寒。”
蒋介石在欢迎毛泽东的宴会上
蒋介石心里早已打好了算盘,如果毛泽东不来,就以中共方面拒绝谈判,把发动内战的罪责直接推到延安方面;如果来了,就利用自己得到美苏两个大国支持,在谈判桌上逼迫中共方面交出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同时争取足够的时间,依靠美国空军支持把军队运到前线。
中共情报系统很快得到情报,蒋介石准备先下手为强,会在8月16日将“未寒”全文刊发各大报纸,向全国人民摆出“争取和平的态度”。8月16日,毛泽东回复了蒋介石的第一封电报:
“未寒电悉。朱德总司令本日午有一电给你,陈述敝方意见,待你表示意见后,我将考虑和你会见的问题。”
毛泽东电报中提到的朱德电报,是指延安方面拒绝蒋介石不允许八路军接受日军投降的命令,中共要求蒋介石先收回这个命令,然后再谈别的。蒋介石大为恼火,痴迷写日记的他当天在日记中写道:“朱之抗命,毛之复电,只有以妄人视之,但不可不防其突变叛乱也。”
蒋介石这边一看延安方面不接招,又跟幕僚商量,于是8月20日又发了一封电报。这封电报内容很长,蒋介石态度“更为诚恳”:
“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从事建设。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则受益拜惠,岂仅个人而已哉!特再驰电奉邀,务恳惠诺为感。蒋中正哿。”
毛主席和赫尔利
毛泽东还是没有直接答应,加上中共内部有不同意见,就回电:“兹为团结大计,特先派周恩来同志前往进谒。”蒋介石一看,更为激动,8月23日发去了第三封电报:
“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未养电诵悉,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利赖之。兹已准备飞机迎迓,特再驰电速驾!蒋中正梗。”
三封电报语气越迫切,连飞机都准备好了,恨不得毛泽东立即来重庆。天天把“剿共”放在口中的蒋介石,明知双方谈不拢,为何此时如此“热情”?一个重要原因是蒋介石收到了情报,他预测毛泽东不敢来重庆。
抗战国共合作期间,根据双方协定,国民政府向延安派出联络参谋。当时国民党驻延安的参谋是周励武和罗伯伦,自蒋介石向毛泽东发出“邀请”电报后,两人积极行动四处打听,得到的消息都是毛泽东本人不可能去重庆。
延安群众个个都说:“去重庆都是蒋介石设下的鸿门宴,让毛泽东钻进去。”周励武和罗伯伦据此给重庆发回密电:“毛泽东不会到重庆参加谈判!”
毛主席戴着拿破仑帽
蒋介石这一策略确实不差,因为如果他是毛泽东,肯定也不去。只要毛泽东不来重庆,那蒋介石就“顺理成章”掀起内战,还会把破坏和平的黑锅扣在中共头上。毕竟全国民众早已厌恶战争了,谁都不支持挑起战争的政权。
事实上,中共方面刚开始确实对毛泽东是否去重庆有不同意见。去还不是不去?8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毛泽东对国际、国内局势进行了准确的预判,加上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魏德迈和苏联斯大林都给延安发去电报,要求中共接受蒋介石的“和平建议”。
思虑再三,毛泽东最终决定亲自前往重庆,并说服了党内同志。毛泽东认为自己这虽然是深入龙潭虎穴,可意义非凡,“去,这样可以取得全部主动权。要充分估计到蒋介石逼我城下之盟的可能,但签字之手在我。”
当然,毛泽东还是做了最坏的打算:
“当时我向党中央作了交代,到重庆后,如果蒋介石把我杀了或关了,那就由刘少奇同志来代替我。”
“我准备坐班房,如果是软禁,那也不用怕,我正是要在那里办点事。现在苏联红军不入关,美国军队不登陆,国际压力是不利于蒋介石独裁统治的。所以,重庆是可以去和必须去的。”
除了建议由刘少奇代理自己的职务外,毛泽东还提议中央书记处增补陈云、彭真为候补书记。这样,当毛泽东和周恩来两人都不在延安时,中央书记处还能保持5个人开会。除了政治上的安排,毛泽东还就军事上做出安排。
毛主席抵达重庆
毛泽东专门找刘伯承、邓小平等人谈话,要求他们去了前线之后放开手脚,不要担心他们在重庆的安全问题,“你们打得越好,我越安全,谈得越好。”一切准备完毕,毛泽东给蒋介石发去复电:
“特急,重庆蒋介石先生勋鉴:梗电诵悉。甚感盛意。鄙人亟愿与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之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晤教有期,特此奉复。毛泽东敬。”
1945年8月28日下午,毛泽东、周恩来一行乘坐飞机抵达重庆九龙坡机场。蒋介石没有安排任何欢迎仪式,毛泽东戴着灰色拿破仑帽、一身中山装,走出机舱时脱帽向在场人员挥手致意。
毛泽东真的来重庆了,直接轰动了国内外,诗人柳亚子就称赞这是“弥天大勇”。蒋介石本以为毛泽东不敢来,结果他来了,这直接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毛泽东还在机场发表了简短讲话:
“本人此次来渝,系应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先生之邀请,商讨团结建国大计。现在抗日战争已经胜利结束,中国即将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当前时机极为重要。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希望中国一切抗日政党及爱国志士团结起来,为实现上述任务而共同奋斗。本人对于蒋介石先生之邀请表示谢意!”
毛主席和周恩来等人抵达重庆
“邀请”本来就是做做样子,这可如何是好?如果没有“预案”,蒋介石代表的国民政府根本得不到美苏两个大国支持的,加上正值抗战胜利,蒋介石个人威望如日中天。短暂惊愕后,蒋介石内心产生了一丝窃喜,他在8月30日日记中写道:“毛泽东果应召来渝,此虽威德所致,而实上帝所赐也。”
从如今各方解密资料来看,毛泽东来重庆做足了准备,蒋介石也认为自己必将获得胜利,他甚至已经想到了给毛泽东安排一个职务,新疆省长。是不是不可思议?真实历史就是如此。抵达重庆当晚,蒋介石为毛泽东举办一个小型欢迎晚会。
时隔十几年后再次相见,现场气氛非常融洽。毛泽东称蒋介石为“委员长”,蒋介石则称呼毛泽东为“润之”,两人频频举杯,祝彼此健康。当晚,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人住在蒋介石的别墅林园,之后出于安全考虑,住到了红岩八路军办事处。
张治中考虑八路军办事处位于郊区,开展各项工作不方便,于是就把自己位于曾家岩中山四路65号公馆桂园打扫一番,请毛泽东住了进来。毛泽东抵达重庆第二天,双方在林园举行第一次会谈。从谈判开始,蒋介石就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态度。
毛主席和蒋介石互相敬酒
会前,蒋介石临时召集部下开会商讨对策,暂定了三条谈判总方针:
一、不得与现在政府法统之外来谈改组政府问题;二、不得分期或局部解决,必须限时整个解决一切问题;三、归结于政令、军令之统一,一切问题,必须以此为中心。
蒋介石这样的态度,注定谈判不会很顺利。9月3日,中共方面提出了双方谈判的11点意见,向国民党再次做出重大让步:承认国民党政权,也放弃了“联合政府”的提法,只要求“参加政府”。
不过,中共方面对两个核心的问题格外关注:军队国家化和结束党治。蒋介石看到了中共方面的意见后,他的感受是“脑筋深受刺激。”在40多天的谈判过程中,国共会谈有11次,大多数都是公开场合,有几次是秘密进行的。
在军队问题上,国共双方进行了激烈的交锋,蒋介石处心积虑要取消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但是,毛泽东比任何人都清楚,一旦没有了军队那必然会遭到屠杀。可为了和平局面的实现,中共方面做出了必要的让步。
当时人民军队的人数已经超过了120万,中共方面提出改编为48个师,而国民党方面的军队达到了263个师。即便这样,蒋介石断然否决,竟然要求“中共军队之组编,以12个师为最高限度”,到最后甚至要求中共方面“交出军队”。
毛主席在重庆
面对蒋介石咄咄逼人,中共方面继续做出让步,将48个师再减少5个,保留43个师。随着谈判继续进行,面对蒋介石提出国军缩编到140个师,中共再次做出让步,相应缩编到20个师。关于解放区问题,中共方面表示愿意从广东、海南岛、浙江等8个地区撤离。这样巨大的让步,充分表现出中共的极大诚意。
蒋介石还是不满意,就是坚持中共方面只有保留12个师。对于这样的无理要求,周恩来、王若飞给予强烈驳斥。王若飞则当场拍了桌子,大声说:“那么,你们将我党军队都消灭好了!”
周恩来也很生气,对着国民党代表说:“……今日我党已承认蒋先生之领导地位,已承认国民党为中国之第一大党。就蒋先生之地位而言,只有他可以说领导各党各派,领导全中国,因此蒋先生不只是国民党之总裁,而且是全国的领袖,但国民党却不能以领导者自居,而以被统治者视我党。”
当重庆谈判桌上激烈交锋时,上党战役也拉开了帷幕,阎锡山部队直接被消灭13个师3.5万人,这迫使蒋介石不得不回到谈判桌上来。美国当时并不希望中国爆发内战,驻华大使赫尔利一看双方谈判要破裂,加上杜鲁门让他回国述职,内心很着急。
可双方谈判分歧太大,这让赫尔利非常难堪。赫尔利一方面推迟回国,另一方面找到蒋介石软磨硬泡,蒋介石最终让步到中共保留20个师。蒋介石还强调:这是最后的底线,不能再增加。
毛主席跟赫尔利、张治中会谈
蒋介石还告诉赫尔利,承认解放区“为事实所绝对行不通者”,眼看蒋介石这边无法再让一步,赫尔利只能把自己的“努力”告知毛泽东。
赫尔利说:“为了体现诚意,蒋委员长决定你们可以保留20个师,还考虑让你担任一个省长。”毛泽东一听,问是哪个省的主席,得到的回答是新疆。当时新疆是延安方面人员去苏联的必经之路,但这里远离内陆,意味着远离政治中心。
毛泽东沉默了很久,我们不知道他此时在想些什么,赫尔利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于是,赫尔利很不耐烦地说:“要不承认国民党统一,要不宣布谈判破裂。”赫尔利言语中明显有威胁成分,他迫切想国共能达成协议,这样回国也能交差。
赫尔利太天真了,毛泽东给他的回答是:“不承认,也不破裂,这个问题复杂,还要讨论。”蒋介石这边越来越焦虑,多次无意义的谈判后,毛泽东也非常疲惫,但只要和平的希望还存在,他就一定会坚持下去。
有人对蒋介石考虑让毛泽东担任新疆省长质疑,这里摘录一段蒋介石在日记中的原话。当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订投降书,蒋介石欣喜若狂,他在当天日记中写道:
“此时对共党应以主动与之妥洽,应予以妥协,并投其所好,准予整编十二师部队,如其真能接受政令、军令,则政治上当准备委派共党之人(指毛泽东),以一省(指新疆)之主席,使其满足一时,以观后效,乃决心予之。”
当然,毛泽东也没直接回应蒋介石私底下的安排。但是,我们从毛主席跟民盟中央主席张澜的谈话中看到了毛泽东为何愿意接受蒋介石来重庆,他说:“民主也成了蒋介石的时髦货!他要演民主的假戏,我们就来他一个假戏真演,让全国人民当观众,看出真假,分出是非,这场戏也就大有价值了!”
在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广泛跟各界知名人士见面,极大地展现出中共对和谈的诚意,赢得了各民主党派的尊重。有人疑问,既然蒋介石根本没有诚意跟中共谈判,为何不直接对毛泽东采取扣押或者暗杀行动呢?
毛主席和蒋介石
这个问题在2007年有了答案。2007年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公开了存放在该院的《蒋介石日记》,在日记中我们看到了蒋介石在重庆谈判时期的真实心态变化,在谈判后期有过“拘留审判”的想法。
蒋介石想把毛泽东扣留下来,日记中他透露已经准备列举“罪状”,达到11条之多。蒋介石还写道:“如果我不拘留毛泽东,不加以审判的话,我怎么对得起死去的先烈。”蒋介石内心很矛盾,如果扣押毛泽东,美苏肯定不答应。
毛泽东来重庆前,赫尔利专门去了延安,向中共方面多次表示一定会保证毛泽东等人的安全。与此同时,苏联方面也不会允许蒋介石这样做。眼看谈判实在无法继续进行下去,10月初中共方面决定向让毛泽东先回延安。
1945年10月10日,在桂园会客厅南墙“天下为公”的横幅下,国共双方在《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上签字,史称《双十协定》。签字结束后,毛泽东从楼上下来跟现场人员一一握手。
次日上午,毛泽东在张治中的陪同下来到九龙坡机场,蒋介石则派陈诚代表他到机场送别。毛泽东回程很顺利,下午1点半飞机抵达延安机场。至此,毛泽东长达45天的重庆之行顺利结束,接下来就是双方战场上见胜负了。
毛主席回到延安
毛泽东离开重庆那晚,蒋介石再次失眠了,内心中反复问自己这样做对不对。当晚,蒋介石在日记中写下给自己打气的文字,“我料定毛这个人不能成事”,终究逃不出自己的“一捂。”
为了重庆谈判,中共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可惜最终付诸东流。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下令军队向各个解放区发起全面进攻,解放战争全面爆发。这一局面,是毛泽东不想看到的。
胡乔木担任毛泽东秘书多年,他后来回忆说:“我在毛主席身边工作20多年,记得有两件事是他很难下决心的。一件是1950年派志愿军入朝作战,再一件就是1946年我们党准备同国民党彻底决裂。”
毛主席和蒋介石、赫尔利合影
胡乔木这段话确实说出了实情。最后,用毛泽东创作的一首《七律·忆重庆谈判》来结尾:
有田有地皆吾主,无法无天是为民。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屎不黄金。
炸桥挖路为团结,夺地争城是斗争。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