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创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干什么的?毛主席为什么要决策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2021-08-17 15:43:07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Admin  分享:

 1954年10月,“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宣告成立。

1981年12月,党中央决定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原有编制,并正式重新命名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其实很早之前,我国就撤销了13个兵团,但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撤销后唯一被恢复的兵团,而且由毛泽东主席亲自批准组建的兵团,因此是20世纪我国13个兵团中的“长子”,同时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独子”。
毛泽东为什么要决策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一、毛泽东的戍边垦殖思想的形成过程
其实,决策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并不是毛泽东率性而为、突然而然做出的决定,在早年,毛泽东就逐渐产生了戍边垦殖的思想。
那么,毛泽东戍边垦殖的思想是如何形成的。
井冈山革命时期,毛泽东屯垦的思想萌芽。
1927年的时候,正处于国共十年内战时期,共产党的补给和供养远远不如国民党。
毛泽东在井冈山总结了茶陵经验之后,提出了工农红军要执行“三大任务”——“打仗消灭敌人,打土豪筹款子,做群众工作。”
其中,打土豪、筹款子就是朴素的屯垦思想,既可以消灭敌人,又可以解决工农红军的补给和供养问题。
可以说,这是毛泽东关于军队生产自给思想的起点。
在1928年10月的时候,毛泽东又在《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指出,“红军一面要打仗,一面又要筹饷。”
总之,红军不能光打仗,更重要的是,还需要会筹款,解决自身经费问题。
再后来,毛泽东在《动员部队帮助群众插秧耕田的训令》又提到了“一边打仗,一边生产”的问题,他建议工农红军在“不妨害作战和警戒时,理应在最短时间内帮助苏区农民将所有农田耕种完毕,以便秋季粮食征收;
以确保苏区全部土地都耕种完,以解决部队作战的粮食供给和秋粮的收成。
毛泽东这篇训令,大力提倡工农红军参与农民的粮食生产,并鼓励工农红军实现军粮的自给自足。
抗日战争时期,屯垦思想得到了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工农红军的条件更为艰苦,抗日根据地频频面临敌人的扫荡,不但物资被尽数掠夺,而且生产一度遭到破坏。
根据地的红军和老百姓缺衣少食,生活异常艰辛困苦。
为了抗战胜利,巩固抗日根据地,毛泽东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著名口号。
与此同时,朱德也向解放区的军队提出了“屯田令”。
毛泽东和朱德的号召得到了根据地老百姓的同情和响应。
而王震将军带领的军队也响应了号召,并开展了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
王震将军率领三五九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并随之喊出了“开荒好似上火线,要使陕北出江南”的口号。
戍边军队一边生产,一边战斗,自力更生,劳武结合,保卫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对王震将军的生产式军队进行了高度赞誉和评价:
“我们种田,生产粮食是农人,做桌子、造房子是工人,办合作社是商人,读书研究问题是学生,懂军事会打仗是军人,这就叫农、工、商、学、兵一体联合起来”。
这为后来农、工、商、学、兵相结合的特殊组织——新疆兵团的成立提供了理论来源。
王震
二、决策建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前后
王震亲率解放军入驻新疆。
王震进入新疆之前,毛泽东曾经语重心长地对王震说,
“新疆比你过去经营的南泥湾要大1万多倍,革命工作定会举步维艰,应继续发扬英勇奋战、不怕艰苦的精神,准备带领部队解放新疆和建设新疆。
鉴于进疆部队有在南泥湾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在新疆积极开展大生产运动。
……当年左宗棠曾留下诗句,‘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
希望你到新疆后能超过左文襄公,把新疆建成美丽富饶的乐园”。
1949年9月底,王震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第二军、第六军逼近新疆。
与此同时,陶峙岳率领的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二兵团。
陶峙岳此时出任兵团司令员,赵锡光此时出任副司令员,同时兼任第九军军长;部队只是改变了番号,原来的建制和官职没变,排、连、营、团、师的行政长官都晋升了,没有降职,更没有调离。
毛泽东为何要决策建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刚刚解放的新疆,百业凋零,物资匮乏。
那时新疆军区每个月会派人飞去北京运送银元,就是为了购买军粮。
新疆的农村地区也非常贫困,每3户农民家里平均只有一头耕畜,而且农具也非常缺乏,那时的全疆人均占有粮食195公斤,低于全国210公斤的平均水平。
新疆各少数民族的农民扣除租税、自留口粮以及下次耕种的种子之外,几乎剩不下粮食,因此,要想解决新疆十几万军队的粮食非常困难,几乎不可能。
二是新疆地理位置比较特殊。
新疆与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国界线2000多公里,要从国外进口粮食,路途遥远。
要寻求苏联帮助,从苏联进口,则运输经费也困难。
而如果从内地调运的话,还是路途遥远,运输困难。
三是和平解放后的新疆,仍然面临诸多威胁。
和平解放后的新疆新政权,仍然面临巨大的威胁,当时新疆省临时人民政府主席包尔汉曾致电毛主席、朱总司令和彭德怀副总司令,
“本省危机四伏,情势严重,务希转饬西来之人民解放军兼程来新,以解危局”。
面对这样的内忧外患,新疆需要人民解放军维护政权的稳定,人民军队要想立足新疆,也需要依靠新疆,解决粮食问题。
新疆的政治经济状况,切切实实地牵动着毛泽东同志的心。
在这样的情况下,毛泽东要求军队屯垦戍边,确保西陲边疆的长治久安。
1950年1月,新疆军区响应毛泽东的号召,发布大生产命令:
“一是全体军人一律参加劳动生产。二是全新疆部队十九万三千人,必须发动十一万人到开垦种地的农业生产战线上去”。
《命令》同时指出:
“在新疆,军事生产是长期的,只有发展农业、畜牧业、手工业、渔猎业、喂养家禽、养蚕、植桑等事业,改善军民生活、医治战争创伤、克服财政困难,才有可能向近代工业方面发展。因此部队生产须有长远打算,有计划地建设军垦农庄”。
颁布命令后,驻疆部队分别在南疆和北疆按师团布置屯垦区域,生产运动迅速展开。
由此开始,屯垦在新疆各地初具规模,而这正是兵团成立的雏形。
1954年10月,在王震、王恩茂等人的建议下,经毛泽东决策和中央军委批准,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正式组建。
兵团下辖10个农业建设师,2个生产管理处,1个建筑工程师,1个建筑工程处及一些直属单位,总人口17.5万人,官兵10.55万人。
三、历史风云中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屯垦戍边之初,实现自给有余。
屯垦刚开始,生活是非常艰苦的。
王震、陶峙岳等将军一开始也是同普通士兵一样,肩上拉着绳子,手中拉着爬犁,一起与士兵们运石头,修公路,挖河渠。
他们在生产不繁忙时拿起武器巡逻边防线,在生产繁忙时又抄起农具抓紧生产。
他们在阿克苏、库尔勒、伊犁、塔城、阿尔泰、奎屯和石河子等地安营扎寨,垦荒造田。
经过辛勤劳作,仅1950年一年便开垦荒地83万亩,收获粮食6800多万斤,棉花7500多担,油料370多万斤。
同时,还建立起了各种工业作坊,饲养了大量牲畜。
据统计,在新疆石河子地区,仅第二十二兵团官兵就先后建立起纺织、造纸和铁、木加工等各种工业作坊,从而极大缓解了国家的经济困难,减轻了人民负担。
至1952年底,驻疆军区部队已实现粮油的自给有余,并且还将大量棉花运往内地支援祖国轻工业的发展,为后来共和国开展大规模的屯垦戍边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艰苦奋斗时期,吃苦耐劳创业。
新建生产建设兵团,有一个指导原则是“不与民争利”,因此,兵团屯垦的多为没有人烟或人烟罕见的荒地。
在1957年至1958年,农八师抽调上万人进至莫索湾开荒建场。
开荒建场工作非常艰辛,军垦战士进驻莫索湾后,住帐篷、地窝子,吃咸菜,喝碱水,每人饮用、洗脸、洗脚、洗衣服的水,一天只有一茶缸。
但是,艰苦的条件没有丝毫退却部队里许多军人的生产热情。
为了生产不落后于别人,蔡永堂睡觉时将背包带子一头栓在自己脚脖子上,一头拴在帐篷门上,不管谁早晨想悄悄提前上工,都会把他拉醒。
安登魁带领先遣队从下野地前往奎屯开荒建场时,由于戈壁滩上没有路,70多公里的路程,汽车整整走了一天。
“没有饭吃,没有水喝,饿了啃点儿干粮,渴了抓把雪吃,大人还好,车上一个两个月大的婴儿由于妈妈没有奶水,只能煮糊糊喝,饿得哇哇哭。”
1960年的石河子八一棉纺厂,
“厂房没有结顶,门窗尚未安齐,更无取暖设备,偌大的车间冷如冰窖。
别说是织布纺纱,就是在车间站一个小时也冻得手脚发麻,何况还要用冻僵的手把头发丝样的纱线打成结,装进梭孔……
最后,不得不打破纺织厂严禁火源的规矩,派专人在车间生起火炉,同时手提灭火器,随时准备灭火。”
截至1966年,兵团人在这种简陋的条件下,兴办了八一制糖厂、八一棉纺厂、八一毛纺厂、红山嘴电站、跃进钢铁厂、通用机械厂、天山食品厂、天山化工厂、合成氨厂等大中型工业企业。
现代的新时期,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现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党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在农业现代化方面,兵团大力推进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农业机械化推广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等“三大基地”建设,农业先进技术的引进和研发取得突破,依靠科技创新和组织化规模化的优势,兵团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
在新型工业化方面,兵团立足新疆资源和地缘优势,形成了食品医药、纺织服装、氯碱化工和煤化工、特色矿产资源加工、石油天然气化工、新型建材和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
由兵团生产的节水灌溉器材、棉纺锭等产量和规模名列全国前茅。
在城镇化建设方面,初步形成以城市、垦区中心城镇,一般团场城镇、中心连队居住区为发展架构,与新疆城镇职能互补,具有兵团特色的城镇体系。
兵团总部现设在乌鲁木齐市,现在有14个师、178个团场、9个兵团管理的师(市)合一的自治区直辖县级市。
兵团的“拓荒勇士”们,过着“我家住在路尽头,界碑就在房后头;界河边上种庄稼,国境线上牧羊牛”的生活。
他们成为了守卫边疆和平的卫士,坚持将“团部”设在边防驻军的前面,“连队”设在边防哨所的前面,“条田路”设在边防军巡逻线的前面,始终挺立在边防第一线,确保着祖国西北边防的安全巩固。
小结
新疆兵团后来为了解决部队“娶妻”的老大难问题,还专门从内地招募了女兵近5万名,同时兴建小学等各种基础设施。
不但改写了自汉武帝以来“屯垦戍边,一代而终”的历史,更是有效稳定了军心,成就了“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壮举,而新疆兵团也因此成为了一项持续长久的事业。
总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在特殊的历史和社会环境中应运而生的。
原兵团第二政委张仲瀚在总结兵团成长的过程中曾经说过,“生产建设兵团是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的产物,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生产建设兵团”。
它是毛泽东思想的产物之一,也成为了毛泽东戍边屯垦思想的实际载体。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