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中国经营报》记者从中国石油方面获悉,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实现松辽盆地陆相页岩油重大战略性突破,预测古龙页岩油储量可达12.68亿吨,面积达到1473平方公里,将成为大庆百年油田建设的重要战略资源。
其中,古龙页岩油钻探的古页油平1、英页1H、古页2HC等重点探井获日产油30方以上高产且试采稳定,其中古页油平1井见油生产超500天,累产原油6000多吨,累产油气当量近万吨。
对此,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大庆油田党委书记、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大庆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朱国文表示,再找一个大庆,是大庆石油人始终如一的追求和信念,古龙页岩油落实石油预测地质储量10亿吨以上,具有广阔的勘探开发前景。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大庆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庆则表示:“页岩油的勘探开发突破,有望根本性改善整体处于后油藏开发阶段的老油田储采失衡状况、产能接替不足的矛盾,增强持续稳产的后劲、底气和实力,切实担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责任。”
突破石油勘探“禁区”
西方地质学家曾经认定,海相页岩能生油,陆相页岩不能生油。“页岩是泥岩,非常致密,有油也采不出来,即便采出来也不能高产。”这是曾经被写入石油教科书的“定论”。
“古龙页岩油开展了前期评价研究的时候,我们曾经邀请壳牌、BP等公司,BP公司认为,获得商业油流的风险非常高,不存在已知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类似湖相页岩区块。”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大庆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地质师,页岩油勘探开发指挥部总指挥何文渊回忆道。
但是,依靠自主研发的理论和技术,古龙页岩油的勘探发现推翻了这一“论断”。
从王进喜时期孕育出的“铁人精神”始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大庆人不断寻找石油。记者了解到,大庆油田早在1981年就开始了页岩油攻关进程,历经40年,经过了发现探索、研究认识和试验突破三个阶段。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长久以来,我国始终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而在寻找页岩油的过程中,大庆油田运用了科学的方式,打破了原有的页岩油认知。
可以说,大庆页岩油勘探开发目前是走在了“无人区”,而引导大庆油田实现突破的正是科学的力量。“我们通过实践充分证实页岩油可以实现源储一体,并且具有自封闭体系,在生油层里面就可以形成油藏,而且规模巨大。在大庆探区就有1.46万平方公里,资源量超百亿吨。”何文渊说道。
记者了解到,在古龙页岩油勘探开发过程中,大庆油田逐渐形成了四项重要认识:一是突破了页岩储层物性差的传统认识,古龙页岩具有受页理控制的缝孔储集体系,开辟了广阔的勘探领域。二是突破了石油靠运移主要赋存于砂岩、碳酸盐岩夹层中的传统认识,高黏土页岩源储一体、含油性好,可以大胆向规模更大的页岩层进军。三是突破了Ro大于1.3%以气为主的传统认识,古龙页岩生油窗口宽,高成熟阶段仍可以液态生烃为主,油质轻,易产出,价值更高。四是突破了高黏土页岩可压性差的传统认识,发现了水敏矿物蒙脱石“消亡线”,古龙页岩可以改造并形成缝网。
基于上述四点认识,大庆油田提出了更有针对性的古龙页岩油开发理论。事实上,相对于传统的石油开采,页岩油往往蕴含于含油孔隙之中,而这样的含油孔隙则数以亿计。
“页岩油藏开发理论的核心是解放数以亿计、相对孤立、具有不同压力系统及流体性质的含油孔隙集合体,其关键是增加人工裂缝复杂程度,有效提高采收率。”何文渊解释道。
基于对大庆地区页岩油的判断,大庆油田改变以往单井简单长缝的压裂理念,通过缩小压裂裂缝间距、适度加大井间干扰,形成相对复杂、迂曲度大的短缝网络。此外,单井投产初期,随着返排液量增大,油藏压力降低,不同压力系统的含油孔隙逐步达到流体启动压力,梯次由含油孔隙流向裂缝网络,使油井能够保持长期稳产。最后,在单井生产后期,随着孔隙压力降低,通过烃类气体、二氧化碳等方式补充油藏体能量,大幅度提高采收率。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