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创  
国民党五大军政长官都是谁?他们的结局如何
2021-09-09 19:12:56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Admin  分享: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通电下野,走向幕后。就在同一天,国民党华北“剿总”副总司令邓宝珊代表总司令傅作义,和解放军正式达成《关於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22日,北平城内的25万国民党守军开始陆续撤出市区,接受解放军的改编。

 
北平的和平解放,标志着平津战役的胜利结束,华北“剿总”不复存在了。东北“剿总”、徐州“剿总”也随着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国民党的完败而撤销。国民党四大“剿总”中,就剩下白崇禧任总司令的华中“剿总”了。
 
1949年4月初,华中“剿总”改组为华中军政长官公署,至此国民党的“剿总”机构成为历史。除了华中,国民党又先后设立了西南、东南、华南三个军政长官公署,加上在1948年设立的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共有五个长官公署。那么,这五个公署的长官都是谁?他们的结局如何呢?
 
华中军政长官:白崇禧
 
白崇禧
 
代总统李宗仁走上前台后,企图用和谈争取时间,以达到其划江而治的目的。既然要和谈,“剿总”这个名字就不能再叫了,于是李宗仁和白崇禧商量后,将华中“剿总”改称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当然这是换汤不换药,白崇禧无非是换了个称谓,从白总司令变成了白长官。
 
蒋介石虽然下野,但是在溪口依然遥控着局势,蒋军的嫡系,李宗仁和白崇禧是根本无法指挥了。这就导致,在长江防线中,以白崇禧为代表的桂系和以汤恩伯为代表的蒋军,各自划分区域防守,各自为战。
 
在解放军渡江前夕,白崇禧极力扩充,使得自己掌控的部队超过了30万,但副长官宋希濂在解放军渡江后,执行了蒋介石将主力撤到川东的命令,导致白崇禧可用的兵力大减。
 
在“是战是和”上,李宗仁和白崇禧产生了极大的分歧,南京解放后,李宗仁认为大势已经无法挽回,想再度提出和谈,不料在桂系骨干将领参加的会议上,白崇禧极力主战,将李宗仁晾在一边,此时的白崇禧积极向蒋介石靠拢,昔日李、白之间的亲密无间不复存在。
 
在桂林解放前一天(11月21日),损失了大部桂军精锐的白崇禧和李宗仁进行了最后一次会面,李宗仁力劝白崇禧,说:“以我对蒋介石多年的了解,你去那里都可以,但是千万不要去台湾。”
 
就在白崇禧犹豫的时候,桂系元老李品仙代表蒋介石邀他来台湾,白崇禧认为蒋介石还需要借助自己的军事能力,最终没有听李宗仁的劝告,还是于12月28日飞往台北。
 
到台后的白崇禧被蒋介石免去了一切职务,只得了一个“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虚衔。此后,白崇禧处于长期被监视,蒋经国甚至派人专门在白崇禧的住所对面设立了一个派出所。这时的白崇禧后悔也来不及了,他开始了深居简出的沉闷生活。1966年12月2日,白崇禧暴死在卧室,尸身发绿,死因不明,时年74岁。
 
西北军政长官:张治中、马步芳
 
张治中
 
西北军政长官公署比较特殊,是和四大“剿总”同时存在过的机构,这是因为长官张治中不愿意参与战争,所以蒋介石最终没有设立西北“剿总”,而是将张治中任主任的西北行辕改称为西北军政长官公署。
 
张治中资历很深,当过黄埔军校的代理总队长、军官团团长,他和何应钦、顾祝同、钱大钧、蒋鼎文、陈诚、刘峙、陈继承被称为蒋介石的“八大金刚”。张治中是国民党中少有的老实人,他一直和中共保持着友好的关系,邓颖超曾评价张治中说:“文白先生是一位没有同共产党打过仗的国民党军人”。
 
一直谋求和平的张治中,在1949年4月初,作为国民政府和平谈判的首席代表来到北京。渡江战役发起后,张治中选择留在了北京。新中国成立后,张治中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人大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1969年4月6日在北京病逝,享年79岁。
 
张治中留到北京后,国民政府下令免去了他一切职务,西北军政长官一职引来了马鸿宾、马鸿逵、马步芳的争夺。
 
若在此前,蒋介石是断然不会将西北军政长官这个重要的职务给“三马”中的任何一人,但是此一时彼一时,随着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丢失了陕西的大部,蒋介石为了确保西南,决定让胡宗南的残余主力进入四川。这样一来,西北所能依靠的主要就是“三马”的军队了,于是,蒋介石将西北军政长官一职给了“三马”中实力最强的马步芳。
 
马步芳的主力部队是由他儿子马继援任司令官的青海兵团(辖第82军、第129军、新编步兵军、新编骑兵军),马步芳就任西北军政长官后,马氏父子非常骄横,声称要打几个胜仗给广州看(南京解放后,国民政府迁到广州)。但是,在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的有力打击下,青海兵团主力在兰州战役中损失惨重,马步芳在让手下继续顽抗的同时,自己却乘坐飞机逃往重庆,重庆解放前夕,他又带着家眷逃到了台湾。
 
到台湾后,由于马步芳抛弃部下并且在逃走时带走了拨付给青海兵团作为军费的黄金,所以他受到各方弹劾,马步芳清楚台湾是不能再待下去了,他用2000两黄金打点,得以离开台湾前往沙特。在沙特,失去了昔日权势的马步芳,用多年来搜刮的黄金置办了很多的房产,当起了寓公,1975年,病死于沙特,年72岁。
 
东南军政长官:陈诚
 
陈诚
 
1949年6月21日,蒋介石以国民党总裁的身份来到福州,耐人寻味的是,蒋介石并未进入福州市区,而是在机场的会客厅召开了军事会议,在听取了朱绍良、汤恩伯、李延年等人对军情的汇报后,蒋介石又征求众人对东南军政长官公署人选的看法。
 
原来,为了便于在东南及沿海岛屿进行抵抗,蒋介石决定设立东南军政长官公署,会前蒋介石早就透出了准备让陈诚担任长官的口风,因此在会议,大家一致“推荐”陈诚。福州绥靖公署主任朱绍良说:“辞修当过军政部长、参谋总长,对东南的军政熟悉,是指挥调度的最好人选。”
 
陈诚是蒋介石最信任的嫡系之一,向来有“小委员长”之称,蒋介石在下野前夕,任命陈诚为台湾省主席兼台湾警备总司令,让陈诚为自己经营好台湾这个最后的退路。
 
朱绍良是福建人,因此他本人和福州绥靖公署的其他福建籍人士,都不愿意在福州和解放军决战,朱绍良更希望福州是不设防的城市。有了这种考虑,朱绍良对蒋介石坚守福州的命令是虚与委蛇,城防工事也是草草了事。本来以朱绍良的资历,他这个福州绥靖公署主任改任东南军政长官是顺理成章的,就是因为这些表现让蒋介石对他非常不满,这才决定让陈诚担任。
 
8月15日,陈诚被正式发表为东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副长官是林蔚、郭寄峤、罗卓英、郭忏、孙立人、汤恩伯六人。
 
陈诚就任不过二天,福州就解放了,紧接着解放军席卷东南,10月17日厦门解放。陈诚这个长官,仅仅当了二个月,就丢掉了大部分的地盘。到了1950年3月,眼见除了台湾之外,所占不过一些岛屿,蒋介石只得无奈地下令撤销了东南军政长官公署。
 
蒋介石逃台后,除了儿子蒋经国之外,最信任的就是陈诚了。陈诚在台期间担任过行政院长、国民党副总裁、副总统等重要职务。1965年3月5日,陈诚在台北病逝,年67岁。值得一提的是,陈诚的遗嘱让蒋介石、蒋经国很不满意,因为遗嘱中对于“反攻”是只字不提,而是谈到了祖国统一。陈诚死后,蒋氏父子曾让陈诚的妻子谭祥按照要求修改出一个遗嘱,但是被谭祥拒绝。
 
西南军政长官:张群、顾祝同
 
顾祝同
 
蒋介石在下野前,将朱绍良调任福州绥靖公署主任,所留的重庆绥靖公署主任由张群接任。张群是蒋介石的结义兄弟,两人公私之间的关系都很深,蒋介石让张群接替朱绍良,就是让他去帮自己经营西南。
 
1949年5月,西南军政长官公署成立,张群任长官,钱大钧为副长官,之后在解放军进军西南前夕,为了拉拢四川军阀,蒋介石又将邓锡侯、杨森、王缵绪、潘文华、孙震、唐式遵等人任命为副长官。
 
张群这个长官名义上可以统筹管理国民党在西南数省的军政,但实际上他的权力有限,更像是一个蒋介石在西南各省派驻的代表,负责协调事情,传达蒋的意见。
 
当时蒋介石对云南省主席卢汉很不放心,保密局长毛人凤建议对卢汉实行“制裁”,顾祝同、胡宗南等人也建议蒋介石调动李弥、余程万的部队武力解决卢汉。张群在就任西南军政长官后,卢汉是西南的省主席中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的,这让张群非常感激,加上两人私交也不错,所以张群在蒋介石面前,极力担保卢汉不会有问题,得以让蒋介石否决了毛人凤、顾祝同的提议。
 
1949年12月9日上午,张群从成都乘坐飞机来到昆明,准备劝说卢汉将云南省府从昆明迁出,张群下飞机后就被卢汉软禁。当晚,卢汉以张群的名义在公馆召开会议,将前来开会的国民党第八军军长李弥、第二十六军军长余程万、空军第五路副司令沈延世、宪兵副司令李楚藩,保密局云南站站长沈醉等人扣押,并于当晚通电起义。
 
不过,张群并没有看错卢汉这个人,卢汉发起起义是为了云南人民免遭兵火,走向光明。在起义发起后,卢汉将张群释放,张群从昆明飞到香港后又去了台湾。到台后,张群继续获得了蒋介石的信任,担任“总统府秘书长”长达十几年。1990年12月14日,张群病逝,年101岁。
 
顾祝同在张群前往昆明后,接任西南军政长官,此时的顾祝同头衔很多,还有参谋总长、陆军总司令等职务,还一度代理过国防部长。
 
对职务众多的顾祝同而言,西南军政长官也只是临时性的,实际职权由副长官胡宗南代理。都到这时候了,蒋介石用人还拘泥于资历,你直接让胡宗南当军政长官又有何不可呢!
 
在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顾祝同在当了十几天长官后,乘坐飞机逃离成都前往台湾。1950年3月,国民党在西南的最后一块基地西昌解放,西南军政长官公署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顾祝同是逃到台湾的国民党军政大员中,少有的继续受到蒋介石信任的人。1954年7月,顾祝同被授予陆军一级上将,此后还担任国防会议秘书长等重要职务。1987年1月17日,顾祝同病逝,年94岁。
 
华南军政长官:余汉谋
 
薛岳、余汉谋、张发奎
 
在五个军政长官公署中,华南军政长官公署可以说是最没有影响力的一个,实际的管辖区域只有广东一省。
 
南京解放,国民政府迁到广州,为了获取余汉谋等粤系地方派的支持,余汉谋任主任的广州绥靖公署升格为华南军政长官公署,但这其实就是变了个称呼,管辖的地盘和部队毫无变化。
 
白崇禧曾经有一个将桂系主力撤到广东,和余汉谋合兵一处,共同在广州一带和解放军决战的计划,不过这只是白崇禧的一厢情愿,余汉谋拒绝白崇禧的部队进入广东。
 
余汉谋的华南军政长官公署所辖的国民党军号称有15万,但有战斗力的不多。从1949年10月2日陈赓统一指挥的第二野战军、第四野战军和两广纵队等部约22万解放军攻入广东,到广东全省解放,仅仅用了一个月。
 
广州解放后,余汉谋、薛岳等人逃往海南,海南解放后,他们又逃去了台湾。对于余汉谋的表现,蒋介石非常的不满,免去他一切本兼职务,只给了一个战略顾问的头衔。余汉谋清楚自己的处境,所以在台期间非常低调,整日以写字画画、养花养草来打发时间。1981年12月17日,余汉谋病逝于台北,年85岁。
 
结语
 
国民党在解放战争期间,先后设立的西北、华中、西南、东南、华南五个军政长官公署,除了西北军政长官公署设立于1948年,其他四个都是国民党在逃台的前夕,设立的军政机构。事实证明,在民心大势面前,这种靠玩文字游戏不断改变军政机构的把戏,是毫无意义的。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