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创  
广东淘金发祥地,恩平淘金文化源远流长
2021-12-12 16:16:19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Admin  分享:

 恩平

 
钟灵毓秀,人杰地灵
 
据2004年出版的《恩平县志》记载,
 
在民国25年(1936年),
 
恩平就出现过大面积的金矿开采,
 
当时全县有金矿11个,包括
 
那吉镇的大肚婆山和东安的金坑等。
 
而当年在金坑乡有资本家雇请民工开采金矿,
 
在山坡上打窿采脉金或在涧溪里淘金沙。
 
1980
 
恩平县有色金属管理站组织50多人在东安开采金矿。
 
1984
 
东安区成立采金领导小组,具体领导和扶持农民利用农闲时间采金。
 
1985
 
采金人数已增至1300多人,其中新兴、信宜、高州、阳春、开平、台山、化州县及广西、云南等省100多人。
 
据省地质队初步探明,
 
在东成的东新、金坑及那吉的大肚婆山一带
 
金矿储量约5吨。
 
其中在东成以“五点梅花”(山名)为中心,
 
纵横20平方公里内都储有黄金,
 
尤其是青南角水库储量最丰富。
 
此外,牛江的花眼潭、大群头、横陂的虾山,大田的蓝青坑、大人山、河排水库库底,东成的石岗、海仔等处,都有黄金蕴藏。
 
由此可见
 
恩平淘金文化源远流长
 
那吉大肚婆山金矿的“前世今生”
 
在水田边放牛,
 
你不经意就能发现路边有一块黄澄澄的金矿石;
 
在河边洗衣服,
 
水中会有金光闪闪的石头映入你眼帘;
 
甚至走路时,
 
不小心都会被镶满金沙的矿石绊倒……
 
这些不是天方夜谭,这是曾经真实地发生在恩平市那吉镇大肚婆山的故事。据说,至今还有一块直径六七十公分,黄金含量超过5公斤的金矿石埋在山中,一直未被挖掘出来,前些年还有不少村民前往挖掘,想试试运气……
 
大肚婆山位于那吉镇莲塘村西南约500米,面积约1.8平方公里,曾是一小型金矿,已有近百年的开采历史,如今已经荒废,相传金山温泉的“金山”由此而得名。经近百年的开采,该金矿留下大量的矿坑和矿洞,也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
 
据当地村民介绍,大肚婆山是在民国23年,也就是1934年发现有金矿石的。
 
据《恩平县志》记载
 
当时大肚婆山表层发现金矿石后,采金人蜂拥而至,既有本县的,也有邻县的,甚至远在潮汕、江西等地的农民,也成群结队而来。大肚婆山上的采金人多时有五六千人,少时也有两三千人。原来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一时变成人烟密集的圩市,山下也形成了集市,小食店、赌场林立,山上山下日夜处处灯火通明,非常热闹。当年,凡前往开采者都有收获,多者数百斤,少者数十斤。表层的金开采完后,人们继续开采脉金,脉金纯度更高。当时恩城的金铺、银号,甚至鞋店、杂货店都纷纷挂起“收购砂金”的牌子,获利颇丰。
 
大肚婆山发现金矿的消息引起了两广盐运使陈维洲的垂涎。1936年,陈维洲向省政府建设厅申请批准承采大肚婆金矿。省派宪兵营长龙思鹤率一营宪兵驻扎该山,保卫并主管采金工作,雇请当地农民1000多人开采。矿工进入矿洞时,只准穿着短裤赤祼上身劳作,防止矿工夹带矿石出去,工作条件极为苛刻。
 
乡民为了挣取微薄的工钱,拼命掘土淘金,常常累得头昏眼花、体力不支,但监工不允许休息。矿井挖深后泥土疏松,矿井崩塌,矿工葬身矿井的事故时有发生。即便是冒着生命危险,也赚不了多少血汗钱,于是有的矿工采到金子后,就试图偷偷想方设法夹带回家,结果被宪兵发现并遭到毒打。此事激起了矿工们的愤慨,于是暗中跟陈维洲作对,故意将含金量较多的石头丢弃,只将含金量极少的石头运回驻地。还有矿工偷偷将含金量较多的矿石藏在矿洞内或用泥土覆盖之后当成余泥运出矿洞,然后在埋藏矿石的地方留下记号,以便日后有机会再挖掘带走。
 
开采了一年多之后,陈维洲见无利可图,不得不收兵回到广州。而当时受雇请的矿工开始陆续寻回他们埋藏在矿洞内的金矿石。其中,埋在第4号和第6号矿洞的矿石因时间久远,记号含糊,当时一直没有人找到。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石湾角村一名郑姓村民,才在第6号矿洞内挖出了一块3.5公斤左右的金矿石,纯金超过1.5公斤。
 
后来,该名村民用挖出的黄金,在恩城盖起了房屋,并购买了车辆搞起了运输业,但第4号矿洞的矿石,至今仍未发现。据说,当年埋下该矿石的矿工曾把埋藏的大体位置告诉了他的后人,他的后人也多次进山挖掘搜寻,一直未有所获。
 
大肚婆山并不高,山上草高林密,与普通的小山并没有什么区别。山边小溪的溪水清澈见低,清凉的溪水沁人心脾。“哗哗”的流水声伴着远处不时传来的鸟叫声,让人感觉到山间的宁静,很难想象当年这里曾聚集了数千人,日夜灯火通明开采金矿的盛况。
 
但别小看这条小溪,以前有很多人就在这条小溪里捡到过金矿石。尤其是大雨过后,山洪会将山上的矿石冲下来,又或者会将埋藏在河床里面的矿石冲起,“行路捡到金”的机会在这里随时会出现的。
 
村民洗衣服时捡到的矿石,只见石头上镶满了黄金,黄澄澄的特别吸引人。
 
拨开茂密的杂草,一个直径1.5至2米宽、高度超过2米的矿洞口出现在眼前。
 
越往矿洞里面走越黑,洞里仍然清晰地见到用锄头开凿过的痕迹。用手细摸,矿的表层十分干爽,而且矿洞两旁大多都是坚硬的细石头,泥土很少。
 
大肚婆山及其周边发现有金矿石的面积大概有500多亩,周围大大小小、长短不一的矿洞超过300个。由于现在草高林密,不少洞口都已经被遮盖。
 
沿着矿道走了10多米,出现一个向下的矿井。向下的矿井就是第一层掘金工作面,当时矿工就是用铁锄、铁锤等工具,在这些阴暗潮湿的矿井里面工作的,为了能采到金石,有的矿井甚至挖到300多米深,由此可以想象当时矿工的工作条件是十分艰苦的。
 
一把杆秤和一瓶水银,是过去淘金、卖金的必备工具。
 
村民介绍,大肚婆山曾经采到10多斤的大金石,而且很多金矿石的含金量为999,纯度极高,根本无须提炼,只需要将石头打碎,用铁锅和水就可以将金淘出来,而对于比较细小的砂金,就先用水银将其沾起,再通过加热蒸发,提炼砂金。
 
广东淘金发祥地——那金谷
 
位于恩平市东郊,
 
在今泉林黄金小镇万金山脚下的那金谷
 
又名“金坑”
 
她的淘金历史同样悠久
 
为了记录下这段金灿灿的悠久历史
 
在泉林黄金小镇还有一处
 
泉林淘金文化馆
 
向世人重现那段淘金岁月
 
那金谷位于万金山,
 
谷中有一个地方史称“九渡水”,
 
因万金山上的金矿小瀑布顺着山势拐弯,
 
足足拐了九道湾而得名。
 
传说“五渡水”以上的山里和水里都有金子,
 
一个村民无意间发现了这个秘密,
 
消息不胫而走,
 
省内外淘金人蜂拥而至。
 
恩平的淘金历史源远流长,
 
宋代开始已有先民在此淘金。
 
后来去海外淘金的华人,
 
所用的淘金技术,
 
据说是在这里学会。
 
因此,
 
这里也是广东淘金的发祥地。
 
明末,
 
恩平抗清名将王兴曾在那金谷屯兵。
 
他得知万金山蕴藏黄金,
 
便命部下掘金。
 
几个月后,
 
果然在出水洞掘金600多斤,
 
王兴用这批黄金招兵买马,购置枪炮,
 
与清政府抗衡长达13年之久。
 
万金山山上溪水幽幽,奇石密布,
 
最神奇的就是这一个个其貌不扬的山洞。
 
 
 
山上有二十几个矿洞,
 
大概有几百年历史,
 
深度有二十多米。
 
解放前曾经聚集
 
6家大型采金公司开挖黄金,
 
山上有无数个坑洞。
 
 
 
这个幽深静谧的瀑布,
 
后面就是当年留下的矿洞。
 
新中国成立以后,
 
当地政府为保护自然环境,
 
把采金业取缔,
 
但是这里的采金术
 
却依然留存下来。
 
 
 
早年江门五邑人被迫离开故土,漂洋过海寻梦金山,目的是挣钱,希望过上富足的日子。一首在四邑民间流传的歌谣反映了“金山伯”的初心。
 
喜鹊喜,贺新年,
 
阿爸金山去赚钱。
 
赚得金银千万两,
 
返回起屋兼买田。
 
江门五邑人的初心之路充满艰辛,去往异国金矿路上的危险令人难以想象,死在淘金路上的四邑华人不计其数。
 
在异国他乡经过多年艰苦奋斗,江门五邑人在当地站稳脚跟后,便开始不断地为祖国、为家乡作贡献。不论是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还是祖国建设,五邑华侨华人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2016届艺术设计系影视动画专业毕业生
 
以恩平淘金历史为创作蓝本的
 
创作了一部微电影《这片土地》
 
这部讲述一名年轻人想离开城市
 
回到农村当淘金师的故事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见金”。
 
昔日人千人万淘金的场面已经散去,
 
留给后人的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回顾恩平的淘金历史,
 
就是铭记前辈曾经为家人过上富足的日子
 
冒险拼搏、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可贵品质,
 
铭记他们为祖国甘于奉献的爱国精神。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