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虽然说的是考研的事儿,但是相信对很多家长都是有借鉴意义的。
作为一个纯学渣,相比孩儿他大姑这种学霸
咱还是经历过考研的。当时还在单位上班,每天上课、备课,还要干教研室的杂活,每天就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看大概一个半小时书;然后晚上干完工作开始有整块的时间看书,一般是晚上八点看到一点半,然后出去吃两份炒面回去睡觉——而且特别怕老板觉得我太能吃,都是堂食一份打包一份假装给人带的。。。
就这样坚持了一个学期,最后连滚带爬考过了。那时候虽然觉得辛苦,但是也没啥其他想法。
后来咱村里通网了发现,这考不上的人那借口可是真的多。2017年的考研结束后,网上曝光有个叫李林的辅导老师据说泄露了数学真题,骂得那叫一个铺天盖地啊。。。
我当时比对了李林的泄题视频和原题,得出的结论就是巧合。后来教育部也给出官方结论:不属于泄题。但是依然有不少考生在网上逼逼,坚持认为李林他泄题了。在那之后我就开始关注每年考研失败的考生都在网上有什么虎狼之词。通过总结,目前为止大致有以下几类:
一是水旱区之分。
考研的水旱区是指考不同省份时,公共课阅卷标准的宽严尺度。像北京、浙江这种报考考生较多的省份,往往会狠压公共课的分数。问题是这是整个考区的情况,并不是针对某一个人,因此相对是很公平的。但是有的考生考旱区学校没考上就归咎于此;
二是学校专业课压分太狠。
每年考研都会有考生哭诉,说某某学校压分太狠,甚至有文科专业课满分150只考了十几二十几分的。
这类学校有几种情况。一是学校本身水平一般,因此吸引不到优秀考生报考,所以他们就把目光放在调剂生源上,即从那些报考双一流大学研究生的落榜生中挑学生。
虽然很难听,但是事实是哪怕是调剂生源也确实比直接报考这些学校的生源要强的多,有些学校就直接动起了脑筋:直接考的基本不收,就等着捡落榜生。
还有一类是地方保护主义,这类学校青睐本校生,不喜欢外校考生,因此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可以辨认出哪些是外校的从而疯狂打压。
你说考这些学校的考生可不可怜?可怜归可怜,现在网络那么发达,你考之前怎么连最基本的情报都不收集?还有的考生报完名后发现这个学校当年招生指标只有一个。。。
全中国那么多大学,你就那么想不开非要和自己过不去,真是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怎么同情地起来?
三是说泄题的。
到现在仍然有17年考的余孽在那边骂李林。讲真,有那工夫好好复习,18年早都上岸了。。。
这不今年又有新借口:疫情!一会说通知发晚了,一会说考场变来变去的。。。可是毕竟我看新闻上说,人家已经把试卷送到病房去让考生考了,还有糊涂蛋走错考场交警一路护送的。。。
总之,差生文具多,loser借口多。所有的问题都是其他人的问题,自己从来都是坠吼的~但是这种只会为失败找借口的习惯也不可能是一天两天养成的,一定是日积月累形成的。
怪谁?
作为家长,疼孩子那是正常的,但是任何行为都是有边界的。毫不客气地说,像上述考生这种行为,他们的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经常帮他们开脱,所有的责任都是其他人的,我家宝宝是没有问题的。
或者说家长并没有直接帮孩子开脱,但是孩子每次失败以后不是总结经验,而是找客观理由,家长又对这种行为不制止甚至纵容,也会让孩子越来越没有担当。
好好想一想,你是这样的家长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