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北京1月16日电(记者 杨岚) 1月14日,中国城市报中国健康城市研究院、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北京健康城市建设促进会、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健康城市蓝皮书:中国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21)》《健康城市蓝皮书: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21)》。
中国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指出,如何通过城市绿色空间的供给去协助解决城市人群健康问题,是当前健康城市建设的重点之一。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城市绿色空间建设过多地强调绿地总体空间布局,将美学功能及生态价值作为规划的重点,对使用者真正的健康需求考虑不足。
研究发现,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已经成为引导公众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预防慢性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措施,并逐渐表现出“从单极生理愉悦到生理、精神、社会的多维度探索,从消极被动治疗到积极主动预防,从注重康复的庭院花园到关注过程的城市公共空间”的新动向。绿色空间特征要素及其健康作用路径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交互关系,两者共同为健康绩效导向的城市绿色空间系统营建、既存公共空间景观更新与建成后环境健康绩效评价提供指标与参考。
发展健康产业是健康中国建设的五大任务之一。中国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谈到,健康产业连接民生和经济,产业链长、辐射带动作用大,当前我国健康产业总体发展势头良好,多样化健康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扩大,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惠民生领域积极作用日益显现。同时,健康产业发展也存在缺乏统筹规划,优质健康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产业融合和集群集聚效应有待提升,人才、技术、标准规范等制约因素亟待破解等一系列问题。
中国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提到,我国健康产业发展总体势头良好,但也面临整合不足、路径模式不成熟、要素保障不完善等问题挑战。国际经验表明,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做大做强创新平台、建立资源要素保障机制和创新多元发展模式是推动健康产业发展的有效举措。要以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统领,培育壮大健康新业态、加快发展健康消费,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与服务水平,以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经济社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据介绍,《健康城市蓝皮书:中国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21)》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兴科学技术,探究基于环境大数据提升健康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关注“绿色空间分布”“叙事医学”等新兴理念,探究健康绩效导向下城市绿色空间体系的构建路径,以及叙事医学在对慢病实施以情绪管理为主导的综合治理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关注健康家庭,借鉴巴西、瑞典、日本等国外家庭健康计划,提出健康家庭建设思路;关注健康社区和社区医疗,梳理英国、美国、新加坡等国外社区医疗体系建设经验,为完善社区医疗体系、构建健康社区提供对策建议;关注健康校园,以清华大学为案例,为健康校园建设提供行动建议。
《健康城市蓝皮书: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21)》聚焦环境卫生整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医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健康城市建设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从优化垃圾分类、社区管理、控制吸烟、人口老龄化应对、水污染治理产业发展、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多维度地梳理归纳健康北京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所有报告均基于北京市相关职能部门的权威数据,组织研创力量开展决策应用研究,具有很强的学术理论价值和决策参考价值。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