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创  
从1935年的影像中看潍坊文化自信的精神之源
2022-02-09 10:33:38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Admin  分享:

  潍坊,面山负海,一只风筝将她与世界紧密相连。在这片1.6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自然馈赠的秀美山川,源远流长的文化脉络,世世代代潍坊人民的深耕细作与笃然前行,共同铸就了这片大地上人们的文化自信。

  一座城市的特色和魅力,在于它有哪些独特的、不可复制的文化。潍坊之所以是潍坊,就是以潍坊当地特有的文化为印记和纽带的。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教育,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这些内容在1935年拍摄的《潍县大观》中也有很大篇幅的呈现。

  十笏园

  在清乾隆、嘉庆年间,潍县经济也是一时繁荣,商绅官宦,纷纷在潍县城建造园林。据记载,当时潍县共有私人园林16处,在城内就有7处。但是随着时代的沧桑变迁,到1935年《潍县大观》拍摄的时候,多数的园子已经荒废,而在潍县城内的十笏园却是为数不多、保留完整的园林精品。

  在十笏园内一行人陆续走到四照亭站定,赏水观景。四照亭牌匾上的“浣云”二字隐约可见,亭柱上的对联是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的诗句:“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十笏园原为明嘉靖年间潍县显宦胡邦佐的故宅,1885年潍县首富丁善宝以重金购得,修湖筑山,更名为“十笏园”。这座园林兼具中国南北园林建筑风格,为北国园林之最。为了表现十笏园的绝佳景色和受赏程度,在《潍县大观》中安排了部分军政官员、商绅名士游园的多组镜头。

  青阳楼

  在十笏园北侧不远的城墙上有潍县十景之一的“青阳晴眺”,青阳楼立于县城的北城墙上,因为北城墙比其他各面城墙高出一两米,所以青阳楼成为了整个潍县城的制高点。天气晴朗的时候,登高远眺,这个楼是最好的位置。在影片中已经见不到可登高望远的青阳楼,只留一个八柱的圆亭。

  关于青阳楼,在清乾隆的《潍县志》中有记载,“楼在县后城垣上,高广数丈,凌太空而极目山河之外”。民国《潍县志稿》称“亭在县政府后城上……”,具体位置大约在县城北门以东约200米的地方。

  玉清宫

  玉清宫位于潍县城北,现在潍城区北宫西街与向阳路附近,为金大定道教宗师丘处机的弟子尹清和所建,最初为道观,后来扩建为宫。至影片拍摄时已有700多年历史。玉清宫内松柏参天,气象雄伟,古迹甚多。玉清烟晓,早在元代就成为潍州八景之一,影片中重点介绍了玉清宫的古迹遗存。

  四面碑:清末状元曹鸿勋书写,全称为“重修玉清宫碑铭”,2500多字刻成四块碑。全碑建成为正方柱体,四面各镶一碑,顶端盖四角檐帽,俗称“四面碑” 。此碑在“文革”期间被毁。

  龟蛇碑:镶于玉清宫的侧殿墙上,因光线灰暗,字迹很难辨认。该碑为金代道士谭处端所书,碑身上下排列“龟蛇”两个象形大字,形若金龟卧踞、银蛇盘曲,活灵活现,飞动劲拔。据载,玉清宫内有两块龟蛇碑,大碑毁于“文革”,小碑现存于潍坊市博物馆。

  归山操碑:全称为“昆嵛山马真人琴曲归山操碑”,马真人系全真道遇仙派创立者、全真道北七真之一马丹阳。该碑现在已经不复存在,碑文民国《潍县志稿》中有记录。

  早期现代教育

  潍县自古就有倡教兴学之风,民国建立之后,除了政府投资的县立、区立学校以及少数教会学校外,潍县城内的富商名绅望族也纷纷兴办教育。丁、陈、郭、张、于、谭等家族都投资办起了小学,其中以丁氏家族创办学校最多、规模最大。到1935年初,潍县城乡拥有中学2所,小学600多所。为了展示潍县的教育发展成果,《潍县大观》选择了公立的县立初级中学、文庙小学和一处幼稚园,私立的丁氏继志小学、丁氏益群小学、丁氏群化小学进行了介绍。

  潍县县立初级中学:这是当时潍县城内惟一的一所中学,其前身为潍县县立中学,1913年由潍县劝学所主管人张树棻创办,学制4年,毕业后可直接报考大学预科;1923年改为初级中学,学制3年;1930年开设师范班。到《潍县大观》拍摄时,共有初中4个班,师范1个班,在校学生230人。潍县的另一所中学,是位于城郊、由教会开办的广文中学。

  在影片中还展现了部分素质教育的教学内容,如篮球、拳术、郊游、体操等。至此《潍县大观》中关于文化教育的内容全部结束。

  历史文化是潍坊城市的灵魂,它以各种方式保留在城市肌体里,沉淀为潍坊城市独特的记忆和标识。借助潍坊国际风筝会、中国画节、文展会、中国民间艺术博览会、金石文化节、潍坊杯足球盛会,世界风筝都、中国画都、中国民间文艺之乡、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国际和平城市、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等城市文化品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潍坊,从千年潍州历史中走来,提炼着属于自己的文化。现在的潍坊,正处于高质量发展最好的时代,从北海路通亭街高架桥到宝通街快速路,从限时免费停车到遮阳避雨大白棚,从免费的早餐到开放的机关大院。这座城心里装着你,你的心里挂念着这座城。潍坊的发展伴随着潍坊人由衷的文化自信,正一步步昂首走来!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