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创  
建设文化强国的底气
2022-03-05 15:36:57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Admin  分享:

 作者:范玉刚(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血脉与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立的精神支撑,文化繁荣兴盛是国家崛起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取得的重大成就之一就是繁荣发展了社会主义文化、成功探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建成文化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诉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目标指向。这一伟大目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逻辑必然,有着强大的底气和现实支撑力量。
 
 
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更是建成文化强国的最大底气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为中华文化注入了先进的思想内涵,中国人民获得了科学的思想武器,在思想上精神上得到极大的解放。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16页)。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的政党,是一个有高度文化自觉的党,党在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过程中展现出巨大的文化创造创新活力。
 
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实践中,创造了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们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升华,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创造精神的生动体现,是激励我们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在伟大建党精神指引下,体现鲜明价值追求的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为具有斑斓色彩的文化强国建设的主色调。建设文化强国一定要用好用足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丰富革命文化资源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使之深深融入社会主义新人的精神世界,不断汇聚新的精神力量。
 
 
深厚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强大力量依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不仅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独特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深厚的文化传统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强国建设的底气所在,也是国际文化竞争中中国的独特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思潮相互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立足中国实际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发掘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使之在契合时代需求中经由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为新时代建成文化强国的重要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历史上的中国有过灿烂的文化高峰,有过璀璨夺目的大唐盛世、文化繁荣的大宋王朝,但要明白今天的文化强国建设绝不是回到所谓历史的辉煌,而是要立足现代视野在当代人类文明体系中建设一个现代形态的文化强国。要在发掘和梳理传统文化资源中提升现代性的阐释能力,在与当代条件相结合的现代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中提炼出具有世界共同价值的思想观念,为中国现代化强国建设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文化支撑。
 
 
中国共产党为世界谋大同的使命担当和实践作为,使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创造达到了世界文明的高度,有着赢得广泛国际认可的思想基础,这是在世界体系中建设当代文化强国的底气所在。当下,在世界秩序变化中文化多样化趋势明显,日益形成一个多元的世界文化格局,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也越来越是世界的中国,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势头不可阻挡。中国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站在国际公平正义一边,牢牢把握世界发展大势,推动人类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共产党的胸怀天下,体现出和世界文明的相互交流与对文明共识的追求。文化强国意味着中国的崛起已经超越了“国强必霸”的旧逻辑,中华文明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资源。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目标,更是创造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动实践,其价值是多维度的,其影响是深远的。
 
进行文化强国建设,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现实文化中具有世界意义的精神标识与文化符号提炼出来、展示出来。世界的就是中国的,中国的就是世界的,这是中华民族应有的一种文化自信。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在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在与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动中为全人类共同利益建构的一种文明新形态,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价值和思路。积累和调动中国国家战略的软实力资源,提高和拓展中国在世界文明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条件。在世界文化交流交锋更加频繁的大变革背景下,谁占据了全球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谁就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展现自己的形象,其文化自信就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中国要成为不断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影响全球战略格局的重要角色,中国当代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就不能缺席,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文化先行。
 
 
伴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态势,中国日渐强大的硬实力支撑,特别是立足新发展阶段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开创的新发展格局,是建成文化强国的底气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积累了强大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文明力量,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新冠肺炎疫苗等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为在世界舞台上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在文化强国建设实践中,坚实的硬实力并不能直接转化为文化软实力,它需要借助健全的文化产业体系来凝聚文化力量、焕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文化可以立国、兴国、强国,文化产业作为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主导方式与文化强国建设的经济基础,其根本性价值不单纯在于开发文化、以文化资源进行产业运作以促进经济价值的增长,更在于更新传统文化、创造新文化,形成影响社会文明风尚的创新文化导向,从而实现人民多样化文化需求的满足与人民精神力量的增长相统一。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提升在人类文明秩序重构中的话语权,亟须培育民族文化之核和夯实文化产业之基,需要在强身健体中为国家文化铸魂,积极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使国家文化在全球化舞台上形成巨大竞争力。实践表明,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是产业的竞争,也是文化产品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一个国家文化的竞争,其核心是文化价值观之争。因此,作为硬实力与软实力相链接的中介环节,文化产业的根扎在文化精神与文化价值的提炼上,它不仅使产品有了文化之魂、使文化成为良好的社会环境,更促使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要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档升级,促使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文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文化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等各环节的应用,大力培育数字创意、数字娱乐、网络视听、线上演播、数字艺术展示、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加强区域间、城乡间文化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推动形成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良好格局。
 
当前,我国经济的崛起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日益强大的实力支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践行有了坚强保障。特别是,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有了雄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基础。保持这种持续向好的势头,到2035年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将如期建成。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