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既要塑型,也要铸魂,文化振兴是根本。要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就必须着力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其成为广大群众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进一步赓续文化根脉。
弘扬传统文化,需加大经济投入,搭好文化舞台。近年来,各级政府均加大了对乡村基础文化设施的投入,但部分村文化设施仍然滞后,传统文化缺乏唱戏舞台,无法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宣传。秭归县梅家河乡深入挖掘本地皮影戏优秀传统文化,投资45万元建成皮影戏非遗传承基地,让“经济搭台,文化唱戏”成为现实,进一步扩大了梅家河乡皮影戏的影响力、品牌力、宣传力。乡镇要加大对文化建设领域的投入,让经济为文化搭台,让文化回归本位,堂堂正正地唱戏,去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反过来,文化也能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游玩、消费,形成有规模的传统文化产业,实现文化对经济的反哺,形成文化繁荣和经济繁盛的双赢局面。
弘扬传统文化,需创新宣传载体,拓宽传播网络。近年来,传统文化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渐渐声微甚至失语,很大程度上是传承方式和宣传方法已经不适应当前人们的需求。酒香也怕巷子深,弘扬传播传统文化,需要创新宣传载体,以当代人员比较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进一步拓宽受众面。归州万古寺“二月二·龙抬头”活动通过网络直播在网上引起热烈反响,进一弘扬了传统习俗和屈原文化,为实现屈原文化“一标三地”目标定位贡献了力量。乡村传统文化要借助数字乡村建设契机,充分提炼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通过“互联网+文化”模式,将传统文化宣传出去,将文化产品卖出去。
弘扬传统文化,需培育文化人员,壮大人才队伍。“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乡村文化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当前大部分乡村传统文化传承过程枯燥乏味,传承手段缺乏创意,传承时间积年累月,是一项收益周期较长的工作。在乡镇很多传统文化传承人均由退休老干部担任,缺乏年轻人和专职人员,出现了断层现象。培育文化人员要从小做起,学校可以开设传统文化对孩子进行文化熏陶和知识植入,培养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后期培育传统文化工作者打下基础。要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送戏进村等文化活动,对文化人员进行培训,培育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工作者,通过他们的表演和宣讲使传统文化在人民群众当中落地生根,结出精神之花。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在新时代,要坚持古为今用,厚植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铸魂,为乡村振兴贡献强大精神动力。